【內容摘要】語文教師要達到“深入淺出”的境界,備課時要“深入”教材,深入“文”里,深入“心”里,深入“景”里,真正把教材讀透讀活;上課時要用各種方法、讓平面的文本立體化,白紙黑字色彩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分享到語文的快樂。
【關鍵詞】深入 鉆研 淺出 教學
“深入淺出”,原來的意思是指論著、文學作品等既深刻而又通俗易懂。把它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上,喻指語文教師鉆研文本要“深入”,而課堂上向學生表達文本時則要“淺出”。可見,“深入”關乎教材的把握,“淺出”關乎教材的處理。事實也確是如此,要上出高質量的語文課,不僅要追求“深入”,同時也要講究“淺出”。
一、“深入”:讓教學富有創意
王安石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閱讀教學也是如此,只有深入到文本的“險遠”,才能發現文本那“奇偉、瑰怪、非常之觀”,才能實現“課標”要求的多元解讀和創造性閱讀。為此,教師必須親歷讀書過程,要求學生讀的書教師先讀,要求學生想的問題教師先想,要求學生查的資料教師先查,要求學生練的練習教師先練,并且要比學生讀得更多,想得更深,查得更廣。教師只有“深入”文本,理解才有多元,教學才能創新。
1.“我心入書”、“書入我心”
“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苯處熴@研教材,就需要“百回讀”,讀到文本的內部去,讀到作者的心理去。第一步要瑯瑯誦讀課文。拿到一篇課文,教師首先要放聲朗讀,做到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如果自己不過“朗讀關”,我們有什么資格為學生作指導或范讀。第二步要潛心默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通過默讀,明確這一篇課文在教材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明確作者的寫作目的、行文思路、情感脈搏、寫作特點,明確本課書要學習掌握的知識點等等,做到對教材全盤把握,了然于胸。這是鉆研教材的底線要求,還只能說是淺層次的研讀教材。
2.“我心入語”、“語入我心”
鉆研教材,必須咬文嚼字,力透紙背,讀活語言。把語言符號活化為生動的畫面,活化為生活的情境,把“復雜”的讀成“簡單”的,把“簡單”的讀成“豐富”的,把“枯燥”的讀成“有趣”的,把“理性”的讀成“鮮活”的,多元解讀語言文字的含義,多元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那個時候,你就會享受到從沙子里淘到金子的樂趣。《麻雀》一文中寫道: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羽毛,絕望地尖叫著。”透過“石頭似的落”,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老麻雀的心情之急,速度之快,落地之重……而細細咀嚼“扎煞”和“尖叫”,不僅可以窺伺到老麻雀迫切與緊張、絕望與無奈的心理,更能體驗到一位英雄母親為了保護孩子孤注一擲、殊死拼搏的高大形象。這樣就把簡單的文字讀豐富了,把靜態的語言讀活了,把平面單薄的文本讀得立體豐滿起來。
3.“我心入情”、“情入我心”
每一篇文章是作者以感情著寫的,文章的字字句句都涌動著感情的溪流,掀動著感情的波瀾。教師要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書,首先必須自己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與作者同喜同悲,同愛同恨,同歌同泣,讓自己的靈魂受到震撼。反復地讀著《白鵝》,我從字里行間讀出了豐子愷先生對白鵝的那份濃濃的愛、深深的情。他愛白鵝高傲的姿態,愛白鵝厲聲的叫囂,愛白鵝從容的步態,愛白鵝三板一眼的吃相……愛到愿當堂倌,替它添飯,站著侍候;愛到能包容它的一切缺點……只有教師從文本中讀出濃濃的情,然后帶著這濃濃的情走進課堂,才能以情激情,將文本、作者的情感、思想、智慧、精神化為學生的心靈體驗和內心感悟,奏響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的和諧同心曲,讓每個生命在課堂中閃爍亮麗的光彩。
鉆研《白鵝》一文時,我查閱了五個方面的資料:(1)查詞語的意思。如查了“三板一眼”就知道“三板一眼”原指戲曲音樂中的節拍,“眼”是弱音、“板”是強音,三眼一板的節奏相當于4/4的節拍,是最慢最穩定的一種。然后聯系文中句子就理解了“三眼一板”是做事總是按一定的順序,慢速穩定的意思。這樣的理解與教學就有根有底,有理有據,既弄懂了表面的意思,又追尋了原意,挖掘了含義,對詞句的感悟就豐滿了。(2)查閱作者豐子愷的生平,了解了這位被國際友人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的散文細膩深沉、詼諧幽默、妙趣橫生的語言風格。(3)通讀《白鵝》原文,搜集到豐子愷愛白鵝勝過愛小屋——“我寫這篇短文,就好比為一個永訣的朋友立傳、寫照”的信息,進而深入了解他甘愿當堂倌一樣伺候白鵝的內心世界。(4)同時閱讀了豐子愷的《蝌蚪》,進一步感受了他那顆愛動物、愛孩子的童心。(5)比較閱讀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的《白公鵝》,了解了兩位作家筆下“鵝”的不同特點和寫作的不同風格。
這樣研讀教材,雖然花時費力,但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課堂,“營養”了學生,值!
二、“淺出”:讓學生深入分享
語文教學,“深入”不易,“淺出”也難?!吧钊搿毙枰?,需要功底;“淺出”需要技巧,需要智慧。只會“深入”而不能“淺出”,那是葫蘆煮餃子——倒不出;相反,沒有“深入”的“淺出”,那是隔靴搔癢——不過癮。語文教學,不是教師個體對作品的“深入”和“獨享”,而是將自己的閱讀成果與學生群體的分享,讓學生也能“深入”其中。但學生認知、閱歷、見識之差異,其“深入”的難度遠比老師要大,所以,教學的“淺出”就顯得異常重要。所謂“淺出”,就要設法讓平面的文本立體化,白紙黑字色彩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惟有如此,才能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分享到語文的快樂。
1.相似比較——“遠近高低各不同”
“在比較中閱讀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薄氨容^閱讀是增長智力,提高能力,增益知識的重要方法之一?!痹陂喿x教學中適當地運用比較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詞與詞、句與句、篇與篇的比較,讓他們在雋美的語言上跳舞,在深邃的語意中涵泳,在神奇的語情中陶醉,逐步提高鑒賞能力、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學生初讀了《白鵝》后,讓學生填空:“這是一只_______的大白鵝?!弊寣W生評價白鵝。而后出示作者評價的句子:“好一個高傲的動物!”讓學生比較兩個句子的異同。在比較中,學生感受了感嘆句表達感情的濃烈,透過“好一個”觸摸了作者喜愛與贊美白鵝的深情。親歷了比較的體驗,學生領悟到了作者譴詞造句的精妙、表情達意的準確。
2.補白拓展——“山色空蒙雨亦奇”
有些文章語言凝練、表達含蓄、跳躍性大,給小學生的閱讀理解帶來一定難度。如果在課文的重點處、難點處精心設計“補白拓展”,引導學生或補畫面,或補表演,或補情境,或補細節,或補想象……營造想象的氛圍,催生智慧的火花,就會幫助學生縮短時空距離和心理距離,排除閱讀障礙,正確透徹地理解文章的內涵?!墩鎸嵉母叨取返囊恍┚渥雍退枷雰群急容^含蓄,不易理解,為此設計了三處“補白拓展”為學生鋪設了理解的橋梁。(1)“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頭上摘蘋果,那樣摘來的蘋果沒味道?!毙≈亳R的回答運用了比喻手法,內涵深刻,須聯系上下文力透紙背才能理解,老師就設計了填空題“不,我不想____,我想____?!弊寣W生或用課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填空,從而幫助學生感悟了小仲馬那錚錚的骨氣。(2)為了能讓學生體會小仲馬文學創作的艱辛,進行了這樣一次補白想象:小仲馬在____,堅持寫書;在_____,堅持寫書;在______,仍然堅持寫書。引導學生想象小仲馬無論生活條件怎樣艱苦、自然環境怎樣惡劣、創作時間怎樣漫長,都“咬定青山不放松”。(3)為了讓學生感受小仲馬“面對一張張冷酷無情的退稿箋”時決不退縮、堅忍不拔的毅力,又設計了一次補白想象:這樣辛苦創作的稿件收獲的卻是冷酷無情的退稿箋,如果是你,當收到第一張退稿箋時,會怎么想?收到第十張時,又會怎么想?收到第一百張時,又會怎么想?學生將心比心,就深深地被小仲馬頑強的意志、超人的毅力所折服。
3.層層深入——“小蕾深藏數點紅”
閱讀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也是一種復雜的情感活動,還是一種復雜的語言技能活動。而小學生的理解力、概括力、抽象力都比較有限,因此,教學時需要設計梯度,架設梯子,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地讀懂課文,理解文章內涵。教學《真實的高度》,老師設計了“這是一位_______的小仲馬”的填空在四個教學環節中讓學生填寫:(1)課始時,老師出示小仲馬的生平資料讓學生閱讀,然后填空,重點了解小仲馬在文學方面的巨大貢獻,是世界文壇的巨人。(2)學習了父子的對話后,再次讓學生填空概括自己的感受,進而認識小仲馬不愿借助父親的名聲走向成功,不肯走捷徑,是個自信、自強、自立的人。(3)學習了“堅持創作,獲得成功”一段后,又是借助這一個填空,讓一個堅忍不拔、永不言敗、勇往直前的精神巨人矗立在學生面前。(4)學完了全文,還是利用這個填空完整地概括自己對小仲馬的認識,就這樣,隨著教學的逐步深入,小仲馬的人物形象日益豐滿高大。最后又引導學生把所填的這個陳述句改成贊美的句子感情朗讀,用發自心底的贊美把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深入、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4.動手演示——“春江水暖鴨先知”
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創設機會讓他們動手操作演示,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探索,主動的求知,在愉悅的氣氛中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享受成功的樂趣?!囤w州橋》中“拱形橋洞的設計是一個創舉”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所在。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一個小實驗:用一根塑料小尺當橋面,兩頭“架”在兩個“橋墩”上,讓學生在“橋面”上放置石塊,結果“橋面”下塌。然后教師把塑料小尺彎成拱形,讓學生重新放上同樣多的石塊,“橋身”沒有變化。繼續在“拱形橋”上放上石塊,“橋身”依然紋絲不動。此時此刻,學生驚奇地睜大眼睛,好奇地思考其原因——討論后得出結論:曲面能承受更大的壓力。接著,教師因勢利導:看了這個實驗,聯想趙州橋的設計有什么感想?這時學生深深地嘆服李春的聰明才智,敬佩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學習《白鵝》的步態時,讓兩個學生演演鴨和鵝的步態,形象地展示鴨的“步調急促”和鵝的“步調從容”,在笑聲中體驗了鵝的步態是凈角出場似的“高傲”,感受了豐子愷爺爺對白鵝的細致入微地觀察和“愛屋及烏”的深愛。
做一個深入淺出型教師,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最高境界。雖然難,但視教師職業為事業的老師都會知難而進,不懈追求。因為深入淺出型的語文教師多一個,受益的學生就會多一批;深入淺出型的語文課多一節,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指責就會少一些,實現“多快好省”的希望也就大一些。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新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