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很多學生認為政治學科比較枯燥,對政治生活興趣不大,特別是對高中政治課中的一些知識點的學習感覺困難、概念模糊、甚至練習容易出現混淆。以下我就針對《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學生平時比較容易出現錯誤的內容從幾個方面簡單分析探討一下:
1.分清人民與公民的概念
學生總是認為人民就是公民,把兩個概念等同起來是不對的。公民強調一國國籍,有我國國籍的人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人民是以勞動群眾為主體部分的,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擁有我國國籍對社會歷史起阻礙作用的人就不是人民。因此,人民范圍比公民小。公民還包括敵人,人民與公民是不同的。有的學生認為“廣大公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這句話是不對的,而應該是“廣大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
2.分清人民與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教材第55頁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廣大人民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選出人大代表,由他們組成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并由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審判、檢察等機關,具體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權力。”由此可見,人大代表他們僅是人民的代表,我國的一切權力還是屬于人民的,人大代表如果不能很好代表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的話,人民有權依法行使他們當家作主的權力,予以罷免不合格的人大代表。
教材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學生在這時會認為國家權力是由人民直接行使的,那就錯了,而是由人大代表直接行使的。
3.分清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與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權
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而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學生往往把人大代表的職權也回答成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人民代表大會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這邊學生又會出現錯誤,比如認為“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是對的,而事實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不能漏了“全國”兩個字。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包括立法權、決定權、監督權、任免權。有些學生認為“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有立法權”,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擁有國家立法權;省、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擁有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并且必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備案。因此,縣(不含民族自治縣)人大及常委會、鄉(鎮)人大是不擁有立法權的,而且連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利也沒有。
教材第57頁采用三個鏡頭為例說明“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職權”,包括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這幾個權力。其中,提案權必須提出一定議案,因此學生在做題時如果要判斷是提案權的話就要看有沒有提出議案;質詢權對政府等機關的工作提出質問并要求答復,他有一定監督的意思在里面;還要注意提案權、質詢權都是依照法律規定程序提出的。
4.分清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有些學生認為“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這句話是對的。這其實是兩個概念認識不清。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權力機關,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二者性質不同;學生學習時應該注意多“制度”兩個字,少“制度”兩個字的區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石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必須要通過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才能得以實現。可見,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6.分清國體與政體
我國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些學生回答政體是什么,卻回答國體;或回答國體是什么卻回答政體。還有的學生回答國體是什么,答的是“人民當家作主”,這應該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在兩者的關系上,學生也常出現錯誤。有些學生認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決定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是對的。其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政體,“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是國體,即有些學生認為“政體決定國體”,這應該是錯的。
7.分清人民代表大會與行政、司法等其他國家機關
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的權力機關,其他國家機關都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這表明我國權力機關集中統一行使國家權力,但它所決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辦,而是由國家的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去貫徹執行。各國家機關分工各司其職,國家機關之間存在著權力制約和監督,既有利于權力機關在民主基礎上集中統一行使權力,又有利于其他國家機關在集中指導下依法行使民主職權。
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共同組成我國的國家機構。國家元首、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等總稱國家機構。可以看一下教材第60頁“中央國家機關組織系統簡表”。要注意其中國家元首是一個重要的國家機關,而有些學生認為它不是國家機關,而是個人,是錯誤的。還要注意其中行政機關即政府,它是與人民聯系最為密切的機關。
學習高中政治《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是死記硬背就行的,要在理解、分清知識的基礎上記憶,這樣才能記得牢、記得好,在練習時少犯錯。
【參考文獻】
[1] 劉習榮.《政治生活》中關于立法權的解釋,《思想政治課教學》,2009年12期.
[2] 馬少紅. 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的確立,《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2期.
[3] 范垂戎.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探析,《東北師范大學》,2008.
[4] 王安澤. 莫將“人民代表大會”當“會議”看,《人大研究》,2006年11期.
[5] 許巾榮. 人大代表職能與素質論,《河北大學》,2010.
[6] 李仁質.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任務,《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年2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江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