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我們把呼吸融合在琴聲中,把呼吸與樂曲的樂句以及所要表達的情緒和內涵充分的展現出來,這樣的表現的作品更加完整,表現力更強,真正體現樂曲和琴、人的完美結合。
【關鍵字】呼吸 情緒 速度 情感
我們在彈奏一首樂曲時往往會隨著樂曲發展而變化自己的情緒,在情緒變化過程中我們會有意識無意識地加快或減慢呼吸。在演奏中如果是沉思性的音樂片段,應該有安靜沉著的呼吸方式;而快樂激昂的樂曲則要加快頻率而不失從容地呼吸。按表現情感的順序進行彈奏,由沉思的開始到戲劇性高潮及至安靜的結尾,這時我們的呼吸也隨著線條變化而變化。因此,在彈奏作品時,應該充分地控制好呼吸,彈奏出作品內容所需要的聲音。
一、彈奏時的呼吸與情緒的關系
例如肖邦《一分鐘圓舞曲》又稱小狗圓舞曲,據說是肖邦在朋友家聚會時,發現朋友家的小狗在追著玩自己的尾巴,肖邦靈感突發即興創作了這首圓舞曲。單手彈奏之后便是由弱到強一鼓作氣沖向頂峰的樂句,無疑需要用充足的呼吸。旋律由弱到強,這時我們的呼吸也會隨著由弱到強而逐漸地由慢加快;到達頂點以后,呼吸也由快而逐漸減慢。第一樂段結束時,呼吸的節奏也會慢下來,然后進入第二個安靜的段落,此時的呼吸轉化為慢而深,第三部分是第一部的再現。①
又如柴可夫斯基的《船歌》,開始是兩小節引子,用從容地速度、帶有動感的節奏,營造出碧波蕩漾的背景,引出發自內心的感懷的歌聲。樂曲中那溫馨甜美、情誼深長的旋律,在徐徐流動的伴奏襯托下,從容地、無拘無束地流淌出來,加上很有表現力的和聲優美的支聲部,著意地勾畫出一幅生動的畫面:夏日的夜晚,人們乘坐小船蕩漾在微波之上,沉浸在幸福之中,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給予的美的恩賜。演奏這首作品時我們要把自己的情緒融入到這美麗的夜色中去,要用自己的呼吸來帶動旋律,似乎旋律是從心底悠然自得的流淌出來。尾聲的時候描述的是夜幕降臨,人們余興未盡,唱著告別的歌。在閃動著的星光陪伴下,小船蕩漾著漸漸離去消失在遠方。在這樣的意境下,就要求我們要深呼吸,然后慢慢地呼出,才能有泛音籠罩著這美好的夜空,直至慢慢地消失的意境。②
鋼琴作品特別是由中國古曲改編的作品,它們的形成和樂曲的內涵往往比較復雜,不深入了解、分析、體驗,就不能充分表現內涵。音樂是一種思想的藝術,所以在演奏一首樂曲前,應先了解該樂曲的作者與源流、時代背景、風格韻味、創作特點,所表現的內容及思想蘊含,再根據其音樂的提點劃分出樂句、樂段等,并隨著樂曲情緒的變化,準確協調呼吸的長與短、緩與促、弱與強,這樣才可能在演奏中準確無誤地反映出全部內涵。在演奏中,我們往往無意識地呼吸。我認為應先正確地劃分好樂句句頭句尾,再劃分好樂段,由小呼吸到大呼吸至停頓。
當然,并不是一首樂曲從頭至尾必須是一種呼吸,演奏者需根據樂曲的內容情緒轉換,設計全部樂段、樂句及某些個音的呼吸。情感、情緒與呼吸鋼琴演奏者在情感波動狀態下,呼吸有時會加速,有時會減慢,有時會變淺,有時會變深。這與人的喜、怒、哀、樂的情緒反映所引起的呼吸變化是一個道理。作品內容產生的各種情緒、情感狀態下,呼吸頻率和幅度的變化。當演奏痛苦的作品內容時,演奏者的情緒低落,呼吸往往加深加快;當演奏突然驚懼的作品內容時,演奏者的情緒突然緊張,呼吸往往會發生突然中斷。
情緒與呼吸適當調整速度,這也是在呼吸應該注意的問題,要是情緒和呼吸相反會產生很不協調的感覺。除了前面所述的樂句與樂句之間的呼吸,樂段與樂段之間的呼吸外,呼吸的另一方面表現在對速度的處理上。一般來說,一首樂曲的速度及其變化在樂譜上都有標明,演奏者只要準確地照著演奏就可以了。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因為音樂是反映情感的,情感的變化必然引起呼吸的變化。反之,呼吸的變化也會引起語句、語氣的變化。
二、呼吸與速度、力度的關系
速度與呼吸的關系除樂句間、樂段間的呼吸外,鋼琴演奏在速度、力度上的處理與呼吸關系也很密切。由于情感的變化引起呼吸的變化后,演奏者在演奏中勢必會因呼吸的變化而使有的樂句變得急促些,有的變得稍慢點。如果不認真分析樂譜,不仔細揣摩鋼琴作品的深層內蘊,便難以設計妙不可言的音樂速度變化,也無法根據速度的變化調整自身的呼吸。所演奏的音樂可能是僵死的,很難“活”起來。
一般在高潮之前,有時樂句劃分比較緊湊,演奏者有一句緊似一句的感覺。為了使呼吸配合音樂順暢自如地進入高潮,演奏者必須協調自己的呼吸,往往采用一種“搶氣”的感覺,想聲樂中的“偷氣”手法一樣。通過節奏不同的呼吸表現演奏者的不同情感體驗,達到出神入化的演出效果。演奏一部鋼琴音樂作品,反映了演奏者的心聲和情感,這些心聲與情感往往通過呼吸來體現,器樂音樂有了呼吸才有了韻,才能氣韻生動。不同的音樂作品均有不同的呼吸特點,不同演奏者演奏的同一鋼琴作品也有不同的呼吸處理。每一個演奏者都應該對作品進行呼吸處理,哪怕是對細小的問題也要引起重視,因為呼吸是鋼琴演奏絕不容忽視的。
比如葉露生改編的《蘭花花的故事》,從作者所標記的速度和表情即可看出諸段的呼吸安排。有的段落是一種平和緩慢的呼吸,有的段落呼吸短促,起伏跌宕,有的段落需一氣呵成。鋼琴音樂中這樣的例子是蠻多的,只要我們用心體會,就不難找到與樂曲相吻合的呼吸,是演奏的音樂活躍起來。這種與樂曲內容情緒有機地統一在一起的呼吸,不僅可以更好地表達音樂,也會調動起欣賞者的情緒并與之同呼吸共命運,從而更好地理解音樂內涵。
三、彈奏時的呼吸與觸鍵的關系
氣息的整體感受有助于觸鍵感受與情感表現的整體統一,在鋼琴彈奏中,能否使觸鍵與呼吸協調一致起來,對鋼琴演奏來講極其重要。任何一種觸鍵離開了呼吸的情感需要,也就失去其藝術表演的意義。只有在情感的支配下進行的演奏操作,才有可能獲得動人的、扣人心弦的、富有生命力的表現效果。
當人們說話時充滿情緒,或者滿腔情感去朗誦一首詩歌時,不難體會到,此時需要運用各種呼吸方式來整體表現一種氣息情感,使一個整體的發音效果符合情感表達的要求。鋼琴演奏也同樣需要一個整體的綜合表現,也同樣存在著一個怎樣把音樂中千變萬化的色彩構成一個整體的音樂形象。因此,以氣息的整體感受來引導觸鍵中整體的用力感受,就能使演奏與情感一體化的表現。例如,在表現憂傷悲痛時,則“氣沉速緩”,隨之而來的是動作揮動速緩、觸鍵聲音沉重,用力受到壓抑,從而使聲音弱而低,表現出“傷感”的效果。要表現驚恐懼怕時,則“氣短速馳”,動作立刻敏捷、緊張,力度集中、快速,使聲音粗而烈,表現出“恐懼”的效果。又如,當要彈奏抒情的音樂,我們則運用“緩慢而綿長的氣息”整體感來控制觸鍵中各種用力動作的輕柔性和自然協調性。當要彈奏強勁的大和弦時,則運用“快而短的氣息”來支配所有手指在彈奏用力時的爆發性與利落性。當要彈奏快速的一串連音時,則要運用“流暢貫通的氣息”引導手指交替的靈巧性與連貫性。當要表現一種特別的停頓或說是心理停頓或情感停頓時,則要以“屏氣”的方式來展現“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等等。這些都是由氣息的整體感受來引導構建觸鍵用力的整體控制,使觸鍵中的整體用力感受具有各種用力形態的綜合結構和復雜的整體情感體驗。當然,呼吸始終要保持自然適度,過急、過快、過深、過猛都對彈奏動作不利,如吸氣過急過快,會使彈奏的力度、速度失控;吸氣太深太猛,又容易觸發情緒的過分激動,導致用力過猛,速度過快等。因此,我們在鋼琴彈奏中,可以運用語言中氣息的整體感受來調控觸鍵用力的整體感受,我們才能完整地把握好觸鍵與情感表達的整體效果,才能在鋼琴彈奏中,正確的運用氣息的控制,有效地做到觸鍵感受與情感表現的一體化。
一部音樂作品,一首鋼琴曲反映了一個人的心聲與情感,在演奏時就應有與之相協調的呼吸,而不能毫不在意。我們常常只注意手的技術而忽略協調與樂曲情緒相關的呼吸,不知有了呼吸,才能有韻,才能氣韻生動。這一問題看似細小但卻十分重要,我們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鋼琴中的呼吸就和人的呼吸一樣的重要,是它,讓鋼琴有了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聲音,只有處理好鋼琴和自己的呼吸的關系,才能讓鋼琴更加豐滿,讓樂曲更有生命力。
【注釋】
① 吳元、常樺 著. 鋼琴考級曲目演奏指南[M].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1.
② 童道錦、孫明珠. 外國鋼琴作品的分析與演奏[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新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