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經濟導刊》:國外的大農場模式,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等原材料收集相對簡單,而在中國,原材料收集是否會成為困擾纖維素乙醇生產的頭號障礙?
何翌:生物質原材料的收集、物流是纖維素乙醇產業鏈中很重要的一環。中國和發達國家的農業模式的確有顯著的區別。實際上,這種差別所造成的原料分散、儲運成本高等問題最早在中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發展初期即有充分的暴露??上驳氖?,在過去幾年中,以國能為首的中國生物質發電企業已經摸索總結出一套適用于中國國情的農業廢棄物的收集和物流體系,以及成熟的運營經驗。這些已經建立起來的原料收集渠道和管理經驗無疑可以成為纖維素乙醇行業非常有價值的借鑒。
事實上,纖維素乙醇產業發展面臨最大的障礙,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仍然是缺乏經濟可行的商業化技術,這不只是研究者面臨的挑戰,也是投資者要面臨的挑戰。投資者總是要考慮效益,因此不盈利的產業很難長期持續。
《新經濟導刊》:與糧食乙醇相比,纖維素乙醇解決了原料問題,但成本方面和糧食乙醇相比呢?
何翌:根據我們的測算,用Pro.E.Sa技術生產的纖維素乙醇成本不僅低于糧食乙醇,并將有很強的競爭力。隨著纖維素乙醇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產業鏈各環節的日益完善,生產成本將進一步降低。我們認為纖維素乙醇商業化生產的時機已經成熟。
《新經濟導刊》:在生產的過程中,是不是會產生一些很難處理的廢棄物?
何翌:纖維素乙醇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的種類、特性是首先會產生一些廢水、廢渣,其具體特性一方面取決于使用于生物質原料的差別會導致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成份也會有差別。Pro.E.Sa技術在對生物質原材料進行預處理時,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學品,因此產生的廢水很少,也很容易處理。Chemtex正在建設的4萬噸/年纖維素乙醇項目的工藝水系統采取了處理后全循環的設計;同時,生產乙醇過程中分離出的木質素被用作燃料產生電力和熱力,供工廠生產使用,工廠正常運行期間能量自給自足,而木質素燃燒后產生的灰渣可以作為肥料直接還田,這樣的工廠是真正的綠色工廠。
《新經濟導刊》:和其它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相比,纖維素乙醇這樣的生物質能源的優勢在哪里?
何翌:不論是化石能源,還是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歸根結底都是來自太陽的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因為可以使用多種不同的原料,采用多種不同的形式,生物質能地域適應性更好。拿纖維素乙醇為例,可以因地制宜,采用各種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或者利用邊際土地種植能源作物進行生產。更重要的是,利用生物質不僅可以生產清潔能源,而且可以生產新型的生物化工材料替代傳統的石油化工產品。實際上,Chemtex開發的Pro.E.Sa技術的最核心部分,即是把纖維素質原材料轉變為低成本、高品質的五碳糖、六碳糖和木質素。從糖開始,不僅可以生產乙醇,還可以發展其它更有價值的生物化學材料和生物制品。Chemtex已經在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我相信,真正在目前和今后幾十年中能夠進行大規模產業化開發的、最現實的最有潛力替代以石油和煤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能源形式,是生物質能。以纖維素乙醇為代表的生物質轉化技術的商業化,標志著生物質產業時代即將到來。
《新經濟導刊》:在纖維素乙醇的產業鏈上,上游原料,中游成套的技術工藝都解決了,而下游方面,我們生產出來的纖維素市場如何?我們原來還有個擔心:盡管我們能夠生產出纖維素乙醇,但中石油、中石化壟斷了加油站,纖維素乙醇會不會沒有市場?
何翌:纖維素乙醇首先可以作為燃料,而通過進一步加工可以飲用,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用途。我們生產出的大部分乙醇是被用作燃料的,目前主要需求在這。作為燃料主要是混在汽油里,中國的汽油中主要是添加10%的乙醇(E10),而美國很多州要添加到15%(E15)。
現在,中國已經有六個省份(黑龍江、吉林、遼寧、安徽、河南、廣西)已經是全省封閉添加10%的乙醇,而另外有4個省份(江蘇、河北、山東、湖北)中的27個城市也都是閉添加10%的乙醇。這方面,國家已有政策保證了。現在纖維素乙醇的推廣障礙主要是技術上,另外就是能不能進行持續并經濟有效。這也是美國、歐洲面臨的最大挑戰。
市場不是技術開發者擔心的問題。我們想的是,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對全人類全社會都有意義。不同國家,不同政治背景最終都會越來越傾向使用生物燃料,只不過各地情況不同,推廣的形式、過程不同,但歸根結底他們是需要的。我們希望能夠為發展可再生能源提供技術,促進這個產業發展。技術進步是促進產業化的關鍵。如果技術不可行,更何談商業化?我們希望扮演的角色是為可再生能源提供技術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們的使命。
《新經濟導刊》:與一些生物質能公司動輒在一些論壇會議上高調宣講相比,康泰斯過去比較低調,這與公司文化有關么?
何翌:過去我們是比較低調。在工藝包、技術包開發出來之前,我們沒做任何宣傳,因為覺得沒有太大意義。而很多人在各種會議上露頭,他們是去融資。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很多美國公司為了持續開發,它們需要錢,而通常做一些游說工作,而我們不缺錢。
現在,技術開發已經結束,我們希望促進產業發展,技術也面對全球進行轉讓:按照通常的行業慣例,進行技術授權、技術許可。我們覺得這對全世界來說是非常好的消息。下一步,我們希望和有興趣、有志于在生物能源產業有作為的人,一起來促進產業的發展。我們希望開發出來的成果,不僅能給我們帶來效益,最重要的是應用,不枉我們的開發,這樣我們的工程師、科學家才感覺更有意義。
《新經濟導刊》:據了解,只有有限幾家公司掌握纖維素乙醇生產技術,康泰斯要進行技術的轉讓,價格會不會也很高?消息發布一段時間內,效果如何?
何翌:如何衡量技術的成本?成本應該包含技術費用,沒有必要看待某個技術。國內有些技術很便宜,但他們技術落后,你用那套技術生產乙醇不具有競爭性。為什么每一項新技術的推出都是不便宜的,大家還要開發新技術?這要看綜合效益。如果投資者用我們的技術不能帶來效益的話,這個技術就沒有任何價值,只有為投資者帶來效益,才能為我們自己帶來效益,才能為社會帶來效益。至于,具體價格多少,我不便透露,因為各地情況不同,經過我們的核算,與其他公司技術相比很有競爭力。
我們認為,康泰斯開發出的技術商業化的風險是最小的。任何地方要上馬這個項目,我們的技術都能夠適應當地的條件,因為我們的開發就是針對全世界應用和推廣來開發的。從工程公司的角度看,雖然這個商業化的裝置正在建設,但它不存在任何經濟風險。用我們這套工藝來建設工廠就能掙錢,我們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這個情況,使用我們的技術能夠實現纖維素乙醇的可持續生產,能夠帶來經濟效益,和糧食乙醇相比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技術轉讓工作才剛剛開始。從2010年開始,我們對外發布研究進展后,在業內已經得到很多人的關注,包括我們的一些競爭對手都來找我們希望把我們的一些成果和他們成果嫁接起來。最近國內的很多大企業和我們交流之后,他們給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聽了你的介紹我們感到很欣慰”。他們原以為技術上的突破沒有解決,而即便技術上沒有障礙,商業化機會不大,而在了解我們的成果后,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很切實的事。
《新經濟導刊》:據了解,知名的化學、能源公司,杜邦、殼牌、BP都有類似的技術,在國內也有相關公司從事相關的研究,康泰斯的競爭力在于?
何翌:從某種意義上,它們都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它們也投資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可以說我們的技術比它們有顯著的優勢。杜邦的技術在原材料預處理過程中是要加堿的,殼牌是要加酸的,而BP就沒有一整套的研究,它只是針對某一個環節,我們的技術優勢是不言而喻的。國內也有相關公司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但不管是在預處理轉化率,還是在酶解環節的效率等方面,綜合來看,它們與我們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新經濟導刊》:康泰斯在研發纖維素乙醇技術的過程中得到了母公司M G的大力支持,您如何評價這家家族企業?
何翌:M G公司是一家家族企業,它做任何事情都比較謹慎,但一旦決定后執行非常強,這與國內一些企業及上市公司等有很大區別。所以決策謹慎,是因為在決定之前,它要做很多調查、研究,分析優勢、劣勢,而決定下來后,可以加班加點地干。
業內國內頂尖的教授和知名的企業都去公司考察過,他們非常驚訝,一個家族企業能投資這么多錢干這個事,而且做得這么好。公司認定生物能源,不僅是為公司業務未來考慮,更考慮到子孫后代。這首先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其次是有商機的事。公司能夠做出成績,與幾十年的積累、正確的決策、足夠的投入有關,當然也有些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