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4日,以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刊》主編高洪波為團長的中國著名作家團一行十六人,赴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東北部的鄂倫春自治旗采風。此次活動是呼倫貝爾市文聯、駿馬文學編輯部受鄂倫春自治旗委、旗政府委托為迎接建旗六十周年組織的。
采風團成員包括中國作協副主席李存葆,內蒙古文聯副主席特·官布扎布,龍源期刊網總編輯兼副總裁穆廣菊,《詩刊》常務副主編李小雨,百花文藝出版社編審甘以雯,《人民日報·海外版》主任記者楊鷗,北京文學月刊社社長兼執行主編楊曉升,黑龍江文學院院長、黑龍江省作協副主席李琦,美文雜志社常務副主編穆濤,芳草雜志社副主編李魯平,吉林省作家任林舉、陳曉雷,內蒙古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薩仁托婭,內蒙古作家協會副主席鄧九剛,中國作家協會秘書處王志祥等。市文聯主席劉艾平,市文聯黨組成員、助理調研員王麗霞,《駿馬》期刊主編姚廣、副主編劉文和我市部分作家及鄂倫春旗相關領導陪同采風。
采風團從呼倫貝爾草原深入大興安嶺森林,行程數千公里,不僅領略了高山偃塞湖達爾濱湖的靜美、北方第一峽谷神指峽的壯觀、鮮卑祖居石室嘎仙洞的悠遠、布蘇里軍事基地的神秘,還深入大興安嶺墾區、鄂倫春獵民新村人家采訪,與鄂倫春族同胞促膝而坐、親切交談,了解當地經濟社會文化情況以及古老的樺樹皮、獸皮制作技藝,感受六十年來鄂倫春民族經濟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大美天成的自然景色和獨特的鄂倫春民族人文景觀,給采風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發出作家們的創作熱情。23日上午,采風團與當地黨政領導、各界人士進行了座談。鄂倫春自治旗委副書記何勝寶向采風團介紹了本旗的基本情況之后,高洪波首先講話,他說,來到鄂倫春有種遙遠而親近的感覺,千百年來,大興安嶺森林孕育了眾多的北方民族,這次采風,親眼目睹了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鄂倫春旗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深深感受到了鄂倫春族人民濃濃的情意。這次采風時間雖然短,但收獲非常大,作家們體驗到的新鮮感、心動感是空前的。在談到民族文化時,高洪波說,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民族作家是一個民族的寶貴財富,繼承和傳揚民族文化是我們作家義不容辭的責任;此外,他還結合鄂倫春旗的實際情況就生態保護、民族歷史的演變、地域文化建設等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李存葆說,“從一朵鮮花里窺見天國,從一滴露珠里參悟人生”,這次來到鄂倫春旗,心靈受到了震撼,感受到鄂倫春人民盡情釋放生命的快感,大興安嶺確實是人類安放心靈最好的棲息地。采風團作家紛紛發言,表示他們將用心靈捕捉美好的細節,將這里富有靈性的山水和鄂倫春人大山一樣的情懷,以文學的形式藝術再現,以此回報鄂倫春民族的深情厚意。
會上,受呼倫貝爾市文聯主席劉艾平之邀,吉林作家陳曉雷代表著名劇作家、作家,《鄂倫春小唱》的詞作者王肯先生向鄂倫春旗成立六十周年致賀詞,并向鄂倫春旗捐贈了《鄂倫春小唱》手跡;鄂倫春自治旗領導向王肯先生頒發了“鄂倫春自治旗榮譽市民”證書和鄂倫春民族的象征物狍角帽,感謝他對鄂倫春民族文化做出的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