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環境正義視閾下的美國環境文學批評

2011-01-01 00:00:00龍娟
鄱陽湖學刊 2011年3期

[摘要]相對于環境文學在美國蓬勃發展的狀況,環境文學批評在美國的興起非常滯后,其研究也經歷了一個蹣跚學步階段。從環境正義的視角來審視,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目前還存在缺陷與不足,但它所蘊含的一些理念、價值訴求和實踐品格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關鍵詞]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環境正義;價值訴求;實踐品格

[中圖分類號]I712.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848(2011)03-0079-09

[作者簡介]龍娟(1968—),女,湖南邵陽人,博士,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美國文學研究。(湖南長沙410081)

[基金項目] 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美國環境文學的價值取向研究”階段性成果(2010WYLH30)。

Title: On American Environmental Critic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Author: LONG Juan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burgeoning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environmental literature, the environmental criticism emerged in America relatively backward and has undergone a winding developmental stage. If we probe into American environmental critic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 w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merican environmental criticism has its guiding ideas, value appeal and practical character despite its drawbacks.

Key words: American environmental criticism;environmental justice;value appeal;practical character

美國環境文學家通過環境文學這一獨特的文學樣式對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了富有詩意的想象和展現,表達了其伸張環境正義的價值訴求。對此,美國文學批評界作出了何種反應?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將集中探討環境正義視閾下的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即深入探討美國文學批評界對美國環境文學中環境正義主題的已有關注,以及對環境文學批評未來走向的展望,并深入分析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理念、價值訴求和實踐品格。

一、何謂環境正義

西方社會具有追求正義的思想傳統,這種思想傳統體現在政治、法律和倫理道德等各個領域。具體說來,這種思想傳統主張將社會秩序納入制度化軌道,提倡從法律上對人的非正義行為進行嚴厲懲罰,要求從道德上對人的行為進行是非善惡的明確分辨。毋庸置疑,追求社會正義的思想傳統對于西方國家維護社會秩序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進入19世紀中期以后,西方一些有識之士意識到,西方正義思想傳統中的“正義”集中探討的是“社會正義”,它主要涉及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而對人與自然之間的正義秩序缺乏關注,因此,他們開始借助于西方道德和法律中的社會正義思想審視和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表現出追求環境正義的思想傾向。也就是說,雖然“環境正義”這個術語是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的環境正義運動中才提出來的,但環境正義思想早在19世紀中期就已經開始醞釀成型。環境正義承載著社會正義強調正義觀念的重要性、追求權利和義務對等平衡的基本精神以及重視社會制度安排的內在要求,并將社會正義的內涵和外延進一步延伸到人與自然的關系上。由于環境正義與社會正義之間具有不可分解的關聯,人們對前者的理解和界定必然要涉及后者。美國學者皮特·溫茲(Peter S. Wenz)曾經說過:“社會正義問題和環境保護問題必須一起予以考慮。如果沒有環境保護,我們的物理環境就會變得不適合我們居住。如果沒有正義,我們的社會環境就會充滿敵意。因此,關注生態的時候,不能忽視對正義的關注;對正義的追求也不能不顧它對環境的影響。”(1988:2)溫茲還進一步強調:“正義的條件經常與人對環境的尊重聯系在一起。”(1988:19)顯然,溫茲所說的環境正義同時涉及人與自然之正義和人際正義。

事實上,環境正義的內涵在 “第一次美國有色人種環境運動領導人高峰會議”提出的17條“環境正義原則”(The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Justice)(Grossman,1994:274-275)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在“環境正義原則”中,環境正義的命題涵蓋了個人、群體和社會,甚至國際間的環境議題都是其關注的對象。它不僅強調了人與自然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應該平等和諧,而且在人類與自然關系的問題上提出了環境正義的基本主張,即在強調人們應該消除對環境造成破壞行為的同時,特別強調要肯定和保障所有人的基本生存權及自決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環境正義原則要求既要張揚人與自然之正義,也要保障人際正義。

基于上述理解,我們認為“環境正義”是人們在認識和處理環境事務或環境問題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一種正義,是人們在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以及與環境有關的人際關系問題時所體現出來的一種正義原則、正義意識或正義觀,它追求環境權利和環境義務的公平對等。它涵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人與自然(非人的自然存在物)之正義,二是以環境為中介的人際正義,這兩個方面構成了環境正義的兩個維度。

“環境正義”在20世紀末的美國成為一個十分引人注目的術語,受到學術界和廣大社會民眾的普遍關注。美國的社會學、哲學、經濟學等學科紛紛將它們的研究眼光投向環境正義問題,對環境正義的理論基礎、思想源流、主要內涵、原則規范、實踐操作等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從而在美國掀起了研究環境正義的熱潮。

需要強調的是,環境正義原則不僅把人類經濟活動置于社會和自然的大背景下來加以審視和考察,而且總是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同生共榮作為整個人類必須努力追求的價值理想。它的提出旨在克服人類經濟活動與人類社會發展歷程、自然進化歷程之間的矛盾,其終極目標在于延續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

二、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演進軌跡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自然環境狀況的日益惡化,美國文學批評界率先拉開了“綠化”文學批評的序幕,其他國家則緊隨其后,這推動西方文學批評發生了重要轉向,即“環境轉向”。這種“環境轉向”突顯了文學作品書寫“自然環境”的維度,扭轉了以往文學研究那種學院化、晦澀和嚴重脫離社會現實的傾向,賦予文學批評“介入”環境問題的使命。誠如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勞倫斯·布伊爾(Lawrence Buell)所言:“文學研究的環境轉向與其說是受到方法或者范式的驅使,還不如說是更多地受到問題的驅使。”(2005:11)布伊爾所說的“問題”,就是指美國乃至整個世界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

把“自然環境”作為文學批評的一個重要向度來加以突顯和研究,這是美國文學批評家為文學批評的發展作出的一個重大貢獻。不過,相對于環境文學在美國蓬勃發展的狀況,從美國環境文學家自始至終所弘揚的環境正義主題這個視角來考察(龍娟,2009:106-109),環境文學批評在美國的興起非常滯后。美國環境文學早在19世紀中葉就已經興起,但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到了20世紀70年代才姍姍來遲,其研究也經歷了一個蹣跚學步階段。

20世紀70年代,美國文學批評家只是進行了建立環境文學批評理論的初步試驗,其普遍做法是嫁接文學批評理論和生態學知識,或直接運用生態學知識來評價環境文學作品,這開了環境文學批評的先河,給美國文學批評領域帶來了一股清新空氣,但它所散發的不成熟氣息也是顯而易見的。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

美國學者R.J.甘奇韋爾(Robert J.Gangewere)于1972年主編的《被盤剝的伊甸園:關于美國環境的文學》(The Exploited Eden:Literature on the American Environment)一書應該是美國最早帶有環境文學批評色彩的作品選集,它不僅借助于具體的文學作品展現了美國自然環境受工業化影響而不斷惡化的狀況,而且明確地將生態學知識運用于對文學作品的評價。1974年,約瑟夫·米克(Joseph Meeker)在他的專著《生存的喜劇:文學的生態學研究》(The Comedy of Survival: Studies in Literary Ecology)中最早使用了“文學的生態學”(literary ecology)這一術語。米克試圖借用生態學中的理論來解讀文學作品,這不失為一種探討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路徑。然而,由于過多地借用生態學術語,米克的批評理論具有晦澀難懂的缺點。可以說,米克明確地把生態學理論引進了美國環境文學批評領域,但他對引進生態學理論的“度”的認識和處理畢竟顯得不夠到位。1978年,威廉·魯克特(William Rueckert)在《依阿華評論》(Iowa Review)上發表一篇題為“文學與生態學:一種生態批評試驗”(“Literature and Ecology:An Experiment in Ecocriticism”)的文章,首次使用了“生態批評”(ecocriticism)這一術語。與米克相比,魯克特似乎更深刻地認識和把握了生態學與環境文學批評之間的辯證關系,而且試圖實現兩者的融合,但他并沒有就實現這種“融合”的具體途經提出建設性意見,因而他的環境文學批評理論在總體上仍然顯得很不完善。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主要從生態學的視角,通過借用生態學的術語來進行環境文學批評實踐,其缺陷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他們不可能從根本上揭示環境文學的思想內容或主題內涵。環境文學從一開始就是一種兼有文學想象力、生態知識、環境倫理思想的文學樣式與文學思潮。雖然生態知識是環境文學重要的思想內容之一,但并不是其最深刻的思想內容,因為環境文學家并沒有停留在表現人與自然關系的“事實”層面上,而是進一步深入到了這種關系的“價值”意蘊里。具體地說,他們不僅借助于生態學知識揭示人與自然關系的真實狀況(即它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而且借助于環境倫理學揭示人與自然關系的價值內涵(即它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前者說明的是人從屬于自然和必須服從自然的事實,后者說明的是人應該追求環境正義的道德理想。20世紀70年代的環境文學批評家只是從生態學的層面上來解讀文學作品,并沒有深入地挖掘出其中的“價值”意蘊,即普遍沒有達到環境倫理學的高度。

上述局面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有所改觀。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環境文學批評隊伍開始呈現迅速發展壯大的態勢,大量環境文學批評論文集和專著涌現出來,大部分美國高校還開設了環境文學課程。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于1992年成立了“文學與環境研究協會”(ASLE: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另外,在該協會主要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文學與環境的跨學科研究》(ISLE: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雜志于1993年面世。隨后,“文學與環境研究協會”舉辦了多次研討會,進一步促進了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發展。這樣一來,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

之所以說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有兩個重要原因。其一,布伊爾等著名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登上了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舞臺。例如,從1995年到2005年,布伊爾先后出版了3部環境文學批評專著,從根本上拓展了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理論深度。其二,20世紀末期的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對環境正義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拓展,開始對美國環境文學在主題表現方面所發生的變化展開了必要的研究和反思。他們不僅把揭示人與自然關系的價值內涵作為環境文學批評的重要內容,而且開始關注以環境為中介的人際正義。例如,2001年布伊爾在其專著《為瀕危的世界創作: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文學、文化和環境》(Writing for an Endangered World: Literature, Culture,and Environment in the U.S. and Beyond)中指出,美國環境文學同時體現了“環境正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環境倫理”,前者涉及人如何在環境問題上公正地對待他人的問題,后者涉及人如何在環境問題上公正地對待非人的自然存在物的問題(2001:224-242)。布伊爾的觀點不僅使“環境正義”成為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而且強調倡導環境正義對于改善人際關系和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意義,這顯示了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理論最近取得的巨大進步。2002年,喬尼·亞當森(Joni Adamson)編輯出版論文集《環境正義讀本:政治學、詩學與教學法》(The Environmental Justice Reader:Politics,Poetics,and Pedagogy),其中的環境文學批評文章普遍認為,美國文學批評家對美國環境文學的已有研究,要么過分強調作家對人與自然關系和荒野價值的表現,要么偏重于關注白人環境文學作家的作品,而忽略了有色人種環境文學作家的作品。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應該進一步開闊視野,增強“環境正義”意識,建立一種“環境正義生態批評理論”(environmental justice ecocriticism)。2004年,美國學者邁克爾·科恩(Michal Cohen)也撰文指出,美國環境文學的主旨在于同時弘揚人與自然之正義和以環境為中介的人際正義,因此我們在進行環境文學批評的時候,不僅要關注環境文學中的人與自然之正義,還要關注其中的人際環境正義(2004:9-36)。

布伊爾在其2005年出版的新專著《 環境批評的未來:環境危機與文學想象》(The Future Of Environmental Criticism:Environmental Crisis And Literary Lmagination)一書中明確指出,美國的第一波環境文學批評只強調人與自然之正義而忽視了人際環境正義,因此他呼喚掀起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第二波。在布伊爾看來,第二波美國環境文學批評應該是對第一波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批判性超越,它不僅致力于追求人與自然之正義以保護“生物共同體”,而且應該致力于追求人際環境正義。2008年,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厄秀拉·海斯(Ursula Heise)出版《地方意識與星球意識:全球語境下的環境想象》(Sense of Place and Sense of Planet: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 of the Global)一書,對全球化語境下的環境正義問題作了比較深入的剖析,表征了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的開闊視野。

上述學者對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反思是比較深刻的,不僅看到了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忽略美國環境文學中“以環境為中介的人際正義”這一主題的嚴重缺陷,而且以前所未有的高度肯定了“環境正義”在美國環境文學思想領域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從環境正義的視閾審視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演進軌跡,我們會發現,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在宏觀視野和理論系統性方面的不足是顯而易見的。從總體來看,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界所取得的成果不僅仍然缺乏理論系統性,而且在理論高度和深度上也顯得不足,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批評家沒有全面認識和把握美國環境文學中的環境正義主題的完整內涵,不僅將人與自然之正義和人際環境正義看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環境正義,而且通常在過分強調某一個方面的過程中忽略了另外一個方面;(2)批評家往往依據英美新批評理論強調的“細讀”原則,過分注重從具體的美國環境文學作品中挖掘環境正義思想,很少從宏觀的理論層面思索環境正義主題思想。

三、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理念與價值訴求

雖然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目前還存在缺陷與不足,但是從環境正義的視角來審視它,我們認為它蘊含的一些理念和價值目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在從事環境文學批評的過程中,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有著強烈的“介入”意識。他們一方面借助于環境文學文本弘揚環境正義思想,另一方面通過考察環境文學作品揭露的種種環境非正義行為,深入挖掘環境非正義行為背后的深層文化根源,努力培植環境正義行為所需要的文化土壤,并為站在時代的高度進一步反思現存文化模式及相應的社會變革創造條件,從而為環境正義的實現奠定基礎。

在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看來,環境正義的實現需要相應的文化土壤,因為社會正義是環境正義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如果我們從環境正義的角度審視美國環境文學批評,我們會發現它在本質上是一種以環境正義為關注焦點的文化批評。更進一步來講,如果我們把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定位為一種以環境正義為關注焦點的文化批評,那么這將有助于我們理解和把握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理念與價值訴求。

首先,文化整體觀是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理論基點。美國環境文學批評作為一種文學批評理論和批評實踐,目前雖未形成嚴格的“教義”,但其認識論的基礎在于一種文化整體觀,即將文化視為一個龐大系統的觀念。文學是文化中的一種類型,因此,在文化整體觀的理論視閾中,文學就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具體地說,一個文本不是形式主義批評家眼中那種“自給自足”的小世界,而是一個與歷史、倫理、道德、宗教、社會等文化范疇相互聯系的文本。這種文學研究上的整體觀和系統論明確反對割裂文學與文化的“姻緣”關系,認為文學與文化具有不可否認的內在關聯。

既然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理論基點是文化整體觀,那么它的價值取向和追求就是力圖將美國環境文學置于美國文化這一開放系統中加以分析和考察,或者說,就是力圖將美國環境文學作為美國的一種文化形態和文化表征來看待。從文化整體觀的角度來審視美國環境文學,這從根本上抓住了美國環境文學的本質,也從根本上反映了文學的根本特性。建立在文化整體觀基礎上的美國環境文學批評不再是一種個別的形式分析,而是綜合性的系統分析。也就是說,文化整體觀不僅使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具有多維度、多視角的特點,而且使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具有多元的文化價值屬性和豐富的文化精神。

喬納森·萊文(Jonathan Levin)在談到美國環境文學批評時曾經指出:“我們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共同決定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獨一無二的方式。如果不研究這些,我們便無法深刻地認識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而只能表達一些膚淺的憂慮……因此,在研究文學如何表現自然之外,我們還必須花更多的精力分析所有這些決定著人類對待自然的態度以及人類對自然環境采取的行為的社會文化因素,并將這種分析與文學研究結合起來。”(1999:1098)邁克爾·布蘭奇(Michael Branch)等學者的說法可謂異曲同工:“蘊涵(通常明確包含)在這種新批評方式諸多作為之中的是一種對文化變換的呼喚。……通過考察我們人類對自然世界之文化建構,我們發現其狹隘性限制了我們展望一個生態方面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社會的能力。環境文學批評呼喚文化的變革。”(1998:xii)可以說,這種將環境文學批評與文化批評“聯姻”的觀點和立場抓住了環境文學批評的本質。

上述美國學者的立場體現了什么深義呢?我們認為,他們的論述將環境文學置于文化這一開放系統中和人類文化存在這一根基之上,從整體上把握住了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和文化表征的文學批評對象,突顯了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文化批評特質。充分地認識地球生態系統的變化與文化因素直接相關,是當代人類審視環境問題時應有的思想高度,也是美國環境文學批評應有的思想境界。

毋庸置疑,美國環境問題的解決有賴于環境正義的實現(當然,世界環境問題的解決亦如此),而環境正義的實現有賴于美國文化力量的整合。畢竟,人類對待自然的態度和觀念從根本上來說是人類內部對待彼此的態度和觀念向外部世界延伸的結果,它直接折射出人類內部關系構成的錯綜復雜性。正因為如此,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沒有僅僅將環境文學批評建立在形式主義的文學文本分析的基礎之上,而是試圖通過透視文本所折射的文化思想傳統和文化思想變革來展現環境文學批評的內涵。在文化傳統方面確實存在種種問題,而這些問題引發了全方位的環境危機。美國生態學家唐納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曾經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全球性生態危機,起因不在生態系統本身,而在于我們的文化系統。”(1994:270)自然的“祛魅”過程與社會文化的變遷有著“姻緣關系”。如果人們能夠更多地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待環境問題,將有助于深化認識和走出困境。只有將作品中反映的環境問題放在一個不斷發展著的文化背景下進行觀照,美國環境文學批評才能深入挖掘作品中蘊涵的文化內涵和本質,也才能多維度、多層次地揭示出美國環境文學的意義與價值。

其次,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具有明確的環境道德價值訴求。美國環境文學批評自萌發之初就帶有濃厚的環境道德價值訴求,不過,這種訴求的內涵經歷了一個不斷豐富和拓展的過程。

早期的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呼吁人們樹立生態中心主義價值觀,并要求人們承擔起對自然的道德責任。魯克特早在1978年創建“生態批評實驗”的時候就強調:“我們要研究詩歌的閱讀、寫作和教學如何在生物圈中發揮創造性作用,從而達到清潔生物圈、使生物圈免受人類的侵害并使之保持健康狀態的目的,我的實驗動機同樣是為了探討這一問題。”(1996:112)。魯克特的話代表了早期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主旨,即生態批評一定要參與到維護生物圈健康的行動中去。具體地說,生態批評應該找到合適的途徑為維護生態健康承擔起責任。切利爾·格羅特費爾蒂(Cheryll Glotfelty)對環境文學批評的目標的表述異曲同工:“……我們應該考慮如何為恢復環境作出自己的貢獻,如何立足于自己的專業領域發揮作用。……如果不想成為環境問題的制造者,就要參與到尋求解決環境問題的過程中去。”(1996:xxi)也就是說,環境文學批評應該借助于合適的方式來提升整個人類的生態責任意識,努力培養負責任的星球看護者。

值得慶幸的是,在進行環境文學批評的過程中,一些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逐步認識到,環境文學批評家不僅要弘揚人與自然之正義,而且要把人與自然環境的問題放入到整個社會文化的大環境中來反思,因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具有內在關聯。也就是說,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目標不僅是要像早期的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那樣建立人與自然之正義,還應該建立人際正義。后者是前者的具體落實,是環境正義得以開花結果的現實土壤。誠如布伊爾所言:“談到倫理道德和政治導向作用,就像在公共環境政策領域一樣,在環境批評這個人文學科領域也是如此。最明智的立場——不管現在是否如此——應該是那些既為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說話,同時又為地球及其非人類同胞的狀況與命運代言的立場。”(2005:127)布伊爾的觀點非常清楚地反映了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的環境道德價值訴求:不僅要弘揚人與自然之正義(為自然“代言”),而且要伸張人際環境正義,以保障人人擁有基本的生存權,惟其如此,才能實現人與自然之正義和人際正義雙贏的理想圖景。

既然環境正義原則有助于人類和自然達到雙贏的局面,那么環境正義意識理應成為人類在處理環境問題時遵循的善惡標準或觀念。不過,不管環境正義原則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人類的道德生活需要,廣大民眾也不可能從一開始就完全去踐行。值得慶幸的是,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危機,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把弘揚環境正義作為重要的價值目標來追尋。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更是如此。在從事環境文學批評的時候,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力圖將弘揚環境正義作為自己的環境價值取向和追求,把對“文內自然”和“文外自然”的研究結合起來,這種整體研究路徑為當代文學理論的發展開創了一種新格局,能夠更好地發揮文學批評的價值導向作用,從而為其弘揚環境正義奠定基礎。

四、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實踐品格

除了具有明確的理念和環境道德價值訴求之外,環境正義視閾下的美國環境文學批評還具有難能可貴的實踐品格,這主要是指其沒有停留在純粹的理論運思之中,而是以關注現實環境問題為旨歸。

斯蒂芬·葛林布萊特(Stephen Greenblatt)在題為“通向一種文化詩學”的演講中明確指出,文化詩學“是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教義”(1993:1)。葛林布萊特的觀點用于有關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評價上也是恰當的,因為美國環境文學批評明顯呈現出一種“實踐”傾向。

首先,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基本概念、內涵和理論體系都是在批評“實踐”的過程中逐步明晰化的。

一般說來,一種文學批評理論往往有比較統一的概念界定和內涵定位。不過,美國環境文學批評自20世紀70年代誕生以來,一直未能就如何稱呼“環境文學批評”這一新興的批評模式達成共識。這一事實不僅說明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界在如何建構環境文學批評理論體系方面存在爭議,而且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實踐性特征。

總體來看,美國文學批評界在進行環境文學批評實踐時,混合使用了“文學生態學”(literary ecology)、“生態詩學”(ecopoetics)、“生態批評”(ecocriticism)、“生態文學批評”(ec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環境文學批評”(environmental literary criticism)、“綠色研究”(green studies)、“環境批評”(environmental criticism)等多種術語。歸納起來,上述術語主要涉及“生態”與“環境”這兩個詞的使用。也就是說,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界在選擇“生態”與“環境”這兩個詞的問題上存在分歧。

早期的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在命名和界定“環境文學批評”時傾向于使用帶有“生態”這個詞的術語。例如,米克將其批評方法稱為“文學生態學”,魯克特則使用“生態批評”這個術語,格羅特費爾蒂也堅持沿用“生態批評”這個術語。在格羅特費爾蒂看來,“生態批評”這個術語有其優勢:(1)“生態批評”(ecocriticism)這個術語中的“eco-”這個前綴更簡短,很容易和別的單詞組合,而且使用起來更方便;(2)用“eco-”這個前綴更能體現文學與生態學之間的聯系;(3)“環境批評”(environmental criticism)這個術語中的“environ-”這個前綴是人類中心主義思想和“二元論”的產物,因此應該用“eco-”取而代之(1996:Introduction xx)。

雖然格羅特費爾蒂的上述觀點仍然被一些學者認可,但是隨著環境文學批評實踐的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環境文學批評家傾向于使用帶有“環境”這個詞的術語。例如,美國“文學與環境研究協會”的創始人之一、《文學與環境的跨學科研究》雜志主編斯科特·斯洛維克(Scott Slovic)教授在進行環境文學批評的時候多使用“環境”這個術語。哈佛大學的布伊爾教授更是堅決主張用“環境批評”(environmental criticism)來表述有關環境文學的批評研究。他在2005年出版的《環境批評的未來》一書中重申了他的觀點并提供了三個理由:(1)“生態批評”仍然有鼓勵人盲目服從自然的含意;(2)“環境”更加切近環境文學的主題,因為它暗示“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是融合在一起的;(3)“環境批評”體現了環境文學批評的跨學科性質,即它兼有文學研究和環境研究的特征(2005:Preface viii)。

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之所以越來越傾向于使用“環境”一詞來指稱環境文學批評,主要是因為這種稱呼更能體現環境文學批評的特質。美國早期的環境文學批評家看到了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呼吁人們用生態學的理念去審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擯棄人類中心主義,樹立生態中心主義觀念,這無疑為文學批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過,早期的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過于強調用“生態”理念來革新文學批評,而文學批評一旦脫離了社會和文化語境,僅僅用“生態”的眼光來審視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問題,它就只能成為學術界專有的“審美”場和現實世界中的“烏托邦”。這是因為,作為環境文學批評之重要研究對象的環境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生態層面的問題,它最終是一個道德問題或者說一個文化倫理問題。因此,環境文學批評不僅應該在學理層面上探討文學中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以及環境危機的深層文化根源,向社會發出自己的聲音,而且還必須關注“文外自然”,即應該關注環境危機的現實,特別要關注環境保護運動和社會的發展政策。

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之所以認為用“環境”一詞來稱呼環境文學批評更確切,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環境文學批評不應該只是將文學與生態學結合起來的一種文學研究思潮,而更多地要從環境哲學、環境倫理學、環境社會學、環境法學和環境美學等相鄰學科中汲取思想養料。近年來,隨著國際環境利益矛盾越來越尖銳化,一些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已經清醒地認識到,環境文學批評應該“海納百川”,與當今的環境哲學、環境倫理學、環境社會學和環境法學等環境學科一道,共同去關注和探究環境危機的思想文化根源和全球化視閾下的環境正義等社會和政治問題。這種“認識”標志著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從第一波正向第二波順利過渡——用布伊爾的話來說,是從“生態批評”向“環境批評”的過渡。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這種理念契合了當今的環境哲學、環境倫理學、環境社會學和環境法學等環境學科領域的新觀念,彰顯出美國環境文學批評進步和發展的認識軌跡。可見,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基本概念是在批評實踐中逐步定型和走向成熟的。

其次,我們認為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具有一種實踐品格,是因為它是在環境保護的“實踐”過程中逐步成熟的。

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不僅把他們自己看做是從事學術批評活動的人,而且將其自身視為深切關注環境問題的環境保護主義者。借用斯坦福大學教授海斯的話來說,環境文學批評家應該致力于三個方面的探索:“科學層面上的自然研究、生態危機背后的文化表征分析和為人類持久地生存于自然界而進行的政治上的抗爭。”(2006: 506)海斯還在文中特別強調了最后一個方面,認為前兩個方面是基礎,而后一個方面是前兩個方面的最終目的。

俄勒岡大學的資深教授格林·洛夫(Green Love)在其專著《生態批評實踐:文學、生態學與環境》中探討了環境文學批評對消除環境危機這一刻不容緩的問題的介入,認為“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教師、學者和公民都應當為現實世界作出努力”(2003:7)。另外,洛夫還在專著中刻意使用“實踐”一詞,強調了環境文學批評應該介入環境保護實踐的觀點。

布伊爾更是明確地將環境文學批評定義為“在獻身環境運動實踐的精神下開展的對文學與環境關系的研究”(1995:430)。在他看來,環境文學批評家應該是這樣一群人:“他們深切關注當今的環境危機。很多人——盡管不是全部——還參與各種環境改良運動。他們還相信,人文學科,特別是文學和文化研究可以為理解及挽救環境危機作出貢獻。”(布伊爾、韋清琦,2004:65)

在上述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看來,環境文學批評不是一種純粹的文學批評理論,而是一種自始至終貫穿著實踐精神和現實努力的文學批評,它具有一種可貴的實踐品格。在從事環境文學批評的過程中,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家總是努力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使他們的環境文學批評兼有理論性和實踐性。他們關注美國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關注環境問題的解決對于美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這使得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始終處于他們的批評視野之中,也使得他們對美國社會發展所抱持的責任感變得更加具體、堅實。

總體來看,雖然美國環境文學批評并沒有與美國環境文學同步發展,但是它在為期不長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取得不可否認的成就。它不僅作為一種強大的力量支持和促進了美國環境文學的發展,而且和美國環境文學一樣,在美國社會產生了日益廣泛的影響。環境文學在美國的崛起和迅猛發展必然帶來美國環境文學批評的興盛,而環境文學批評的蓬勃發展也會反過來促進美國環境文學的發展。事實上,美國的環境文學和環境文學批評目前都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這一事實能夠給我們提供這樣的啟示:環境文學批評在當今世界的進一步發展需要依托環境文學在世界范圍內的蓬勃發展,而環境文學在世界范圍內的健康發展也離不開環境文學批評在世界各國的進一步推進;環境文學批評和環境文學需要并駕齊驅,如此才能在當今世界放射出更耀眼更奪目的光彩,也才能彰顯出更高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龍娟.2009.美國環境文學:弘揚環境正義的綠色之思[J].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5):106-109.

(美)勞倫斯·布伊爾,韋清琦.2004.打開中美生態批評的對話窗口——訪勞倫斯·布伊爾[J].文藝研究.(1).

(美)斯蒂芬·葛林布萊特. 1993.“通向一種文化詩學”[C]//盛寧,譯.張京媛,主編. 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Branch,M.P.,1998.Introduction.In:Johnson,R.,Patterson,D.,Slovic,S.(Eds.),Reading the Earth:New Directions in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 Idaho:The University of Idaho Press.

Buell, L., 1995. Th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 Thoreau, Nature Writ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Cultur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uell, L., 2001. Writing for an Endangered World: Literature,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U.S. and Beyond. Massachusett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uell,L.,2005. The Future of Environmental Criticism: Environmental Crisis and Literary Imagination. MA: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Cohen,M.P.,2004. Blues in the Green:Ecocriticism under Critique.Environmental History, 9.1 (Jan.):9-36.

Glotfelty, C., 1996.Introduction: Literary Study in an Age of Environmental Crisis.In: Glotfelty, C., Fromm, H.(Eds.),The Ecocriticism Reader: 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 Athens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Grossman,C.,1994.The People of Color Environmental Summit.In:Bullard, R.D.(Eds.),Unequ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Justice and Communities of Color.San Francisco: Sierra Club Books.

Heise,U.,2006.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Ecocriticism. PMLA.121:2,March.

Levin,J.,1999.On Ecocriticism. PMLA. 114.5(Oct.).

Love,G.,2003. Practical Ecocriticism:Literature,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Charlottesville: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Rueckert,W.,1996.Literature and Ecology:An Experiment in Ecocriticism.In:Glotfelty,C.,Fromm,H.(Eds.),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Athens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Wenz,P.S,1988. Environmental Justice. 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Worster,D.,1994.Nature’s Economy:A History of Ecological Idea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責任編輯:胡穎峰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在线播放国产99re| 9999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人与鲁专区|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色婷婷电影网|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不卡网亚洲无码|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婷婷|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久久毛片基地|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a在线观看| 性欧美久久|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欧美人人干|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日韩在线第三页|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91美女视频在线|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欧美国产视频|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夜夜爽免费视频| 超碰免费91|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婷婷六月综合网| 98超碰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激情第一区|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亚洲一区色|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免费无码网站|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无码高清专区| 成年人国产网站|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永久色|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乱人伦99久久| 国产日本视频91| 国产一级裸网站| 成人欧美日韩|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欧美色视频在线| 成人在线第一页|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