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細分農村儲蓄國債投資市場有利于人民銀行有針對性的開展農村國債發行管理工作。本文通過對益陽市不同地域居民投資儲蓄國債的定性、定量分析,探究縣鄉居民國債投資規模增長的最佳路徑,以推進湖南農村國債市場建設。
關鍵詞:國債投資 地域差異 農村國債市場
一、基本情況
(一)地域狀況
益陽市地處湘北,總面積1.21萬平方公里,自北向南,地勢呈湖區-丘陵-山區分布。以資水為界,資水以北的南縣、沅江市、大通湖區總面積3203平方公里,其中水面、耕地面積2091平方公里,占比65%,林地面積155平方公里,占比4.8%;資水以南的桃江縣、安化縣總面積700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4986平方公里,占比71%,水面、耕地1001平方公里,占比14%。我們將南縣、沅江市、大通湖區設為湖區組,桃江縣、安化縣設為山區組,對比分析兩組不同地域縣鄉居民國債投資現狀。
(二)國債投資概況
2007年以來,人民銀行長沙中支全面推進湖南省農村國債市場建設工作,益陽市各縣支行加大國債管理力度,引導縣政府、縣財政局及縣國債承銷機構等部門參與到開拓農民國債投資渠道工作中來。近三年,益陽市湖區組、山區組居民國債投資規模逐年攀升、國債發行增量增幅逐年加大,縣鄉農村國債投資生態正發生著積極的變化。
仔細研讀上圖,不難發現,山區組國債發行總量與國債發行增量的增長幅度較湖區組大,居民國債投資較湖區組踴躍。哪些因素驅使不同地域縣鄉居民的國債投資不均衡發展呢?我們對湖區組、山區組的社會、經濟、金融相關指標進行了采樣分析。
二、縣鄉地域差異與居民國債投資的定量分析
(一)社會、經濟、金融相關因素分析
1、從相關社會指標看:益陽市山區組面積為湖區組兩倍,人口數量僅多30萬人,人口密度只有湖區組一半。山區組安化縣適合農田耕種的土地面積不到其總面積的三分之一,煙溪鎮、奎溪鎮的人均耕地面積僅0.5畝,山區組自然條件制約著單位面積上的人口數量。山區組人口密度較低但國債發行規模較大,說明人口密度的高低與縣鄉居民國債投資規模僅呈弱正相關關系。
2、從相關經濟指標看:益陽市湖區組縣域除作為全國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外,苧麻產量居全國首位,麻紡業、造紙業、橡膠機械等產業發展迅速。表1數據表明,湖區組經濟發展狀況明顯優于山區組。2009年,湖區組GDP總量及人均GDP量均高于山區組,湖區組縣鄉居民人均年收入亦高于山區組。湖區組縣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但國債發行規模較小,說明國債發行規模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依賴性較弱。
3、從相關金融指標看:盡管湖區組縣鄉居民人均年收入高于山區組,但山區組的儲蓄存款總量和人均儲蓄量較湖區組分別高出32億元和935元,安化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有限的家庭年收入為拉高山區組的儲蓄存款總量做出了更大的貢獻。山區組儲蓄存款總量與縣鄉居民國債投資規模的同向變化,說明國債投資與居民儲蓄意愿呈強正相關關系。
(二)金融機構與金融產品服務相關因素分析
穩定性不強、適應性較差、經營管理難度較大是目前我國農村金融的主要特征。農村金融機構組織、農村金融營銷產品與縣鄉居民金融服務需求不匹配已成為“三農”發展的“瓶頸”。從表2可以讀出,益陽“四縣一區”的國債承銷網點平均不到10個,縣城布局4-5個后,鄉鎮國債承銷網點即呈寥寥無幾之勢。益陽市農村金融服務嚴重滯后于居民的需求。山區組面積較大,人均擁有國債承銷網點個數較湖區組多,發行信息量較湖區組及時,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縣鄉居民國債投資的主動性。這說明國債承銷網點與國債投資規模之間存在程度較高的正相關關系。
三、地域差異與居民國債投資的定性分析
為了解地域差異對縣鄉居民投資理財習慣及儲蓄意愿的影響,我們在湖區組、山區組中分別選定四個具有代表性的鄉鎮進行問卷調查,在每個調查點隨機發放調查問卷20份,8個鄉鎮共計160份問卷資料,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44份,其中湖區組68份,山區組76份。
(一)居民理財習慣分析
根據問卷結果,我們發現山區組居民存錢與投資國債的意識較湖區組強。山區組擁有銀行存款、持有或投資過國債的人數為56人,占調查人數的74%;湖區組中,擁有銀行存款、持有或投資過國債的人數僅為19人,占調查人數的28%,低于山區組46個百分點。湖區組居民將消費作為首選目標的有42人,占調查人數的62%,而山區組只有17人將消費放在首位,占調查對象的22%(見圖2)。
(二)投資者投資心理預期分析
投資心理預期制約投資沖動。益陽市湖區組地處洞庭湖區域,洪水、漬災、干旱等多種自然災害頻發。每次遭災后,投入農業生產的勞動者人數減少、房舍和牲畜等財產大量損失。這造就了“兩縣一區”居民消費意識強、冒險性強的人文性格特征,建房、購買大型農機具等投資不動產的意愿淡薄,投資理財偏重于期限短、收益高的產品。湖區組調查對象中有49人將收益高、風險大放在投資首位的,占被調查對象的72%;而山區組有57人將資金安全作為投資首選,占被調查對象的75%?!梆B兒防老、積谷防饑”的傳統理財意識左右著山區居民的投資行為。
四、深化農村國債市場建設的管理路徑選擇
提高農村國債發行總占比、提高農民國債投資覆蓋率是湖南農村國債市場建設工作目標。益陽市人民銀行依據農村國債市場建設與居民儲蓄意愿、國債承銷網點布局及投資者心理預期呈強正相關關系,與縣鄉人口密度和家庭人年均收入呈弱正相關關系的調查結果,制定“區別對待、服務側重、方式創新、宣傳提升”的工作思路,做大做強農村國債市場。
(一)區別對待。圍繞不同地域縣鄉居民投資理財偏好,統籌規劃,差別管理,做到“四個到位”,即組織領導到位、方案擬定到位、目標制定到位和協調配合到位。注重山區組縣鄉居民國債投資觀念培育,改造傳統“存錢”思想,將“國債投資”理念滲透到他們日常生活中,讓更多山民分享社會發展“紅利”,取得較高的財產性收入;在湖區地帶,開展組合投資分散風險觀念再造,組織商業銀行設計個體資金存量配置的最優投資組合,將收益穩定、流動性較強的國債品種與其它風險性、投機性品種一起打包投資,以規避市場投資風險,獲得更優的收益/風險比,引領湖區居民接受國債、投資國債。
(二)服務側重。建立普惠型國債服務機制,解決“四大問題”,即解決縣鄉金融機構國債發行計劃不足的問題、解決縣鄉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國債知識缺失的問題、解決國債知識宣傳缺乏長久性的問題、解決縣鄉國債宣傳員欠缺的問題。實行“政府牽頭協調、人行全面主導、財政適度參與、承銷機構積極作為”的農村國債發行管理模式,在山區,致力于實現國債投資需求的無縫對接。保障山區偏遠地的國債發行網點在本銀行系統內隨機抓取發行額度,保證國債發行信息第一時間發布,強化從業人員的國債知識培訓,用心做好山區居民國債投資的全程服務。在湖區,致力于普及居民的國債投資知識。國債承銷機構要利用貼近客戶服務的便利,通過在營業間張貼宣傳墻報,設立咨詢臺,投遞國債宣傳單的方式,贏得客戶對國債投資品種的認識與信任。電視廣播、信息網絡、電信平臺等媒體介質共同參與農村國債宣傳中來,積極擴大國債投資知識的覆蓋面,拓寬湖區居民投資理財渠道。
(三)方式創新。取勢謀局,演繹“四大突破點”,即從促進和諧社會發展的角度,將國債在農村發行納入縣政府的工作范疇,突破農村國債市場建設主體單一的弱勢,爭取全社會支持;借助縣、鄉兩級農業技術推廣站實施的政府“陽光工程”載體,把國債知識列為農民工轉移就業培訓教程,授課內容寫入教學大綱,為農村國債業務持續發展找突破點;突破國債宣傳經費缺口“短板”,促使財政安排適當經費、商業銀行提取小量中間業務收入,解決農村宣傳成本大、見效緩慢的問題;組建多部門人員參加的“金融知識宣傳小分隊”、“青年自愿者宣傳活動小組”等金融宣傳小分隊,以國債知識冊入農家書屋、出動流動國債宣傳車的方式,把國債知識送到每個鄉鎮,突破國債知識的盲點與盲區。山區組與湖區組縣鄉居民的投資預期、人口密度存在差異,對山區居民采取面對面的宣傳方式可提高宣傳效率,湖區組以創建國債投資氛圍為主,有重點、有步驟地把建設農村國債市場工作引向深入。
(四)宣傳提升。提倡個性化國債投資宣傳,打造“四個亮點”,即針對縣鄉居民國債投資者,制作將專業術語轉化為淺顯易懂語言的專題片和通俗、形象、易于理解的漫畫張貼單,挖掘國債宣傳效果亮點;利用節假日外出務工人集中回鄉的機會及農村農閑時期,在長途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上或在車站、碼頭滾動播放錄制好的國債宣傳片,尋找規模宣傳亮點;自主開發宣傳小禮品,通過國債發行網點向客戶發放印有“投資國債,利國利民”等標識的打火機、鉛字筆、T恤等,與客戶溝通交流中產生亮點;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將國債投資知識融入本土文化活動中,從鄉土鄉情中體味亮點。在山區居民“賽山歌”、逢場趕集時,表演烙有當地民俗風情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國債宣傳節目,可產生事半功倍的宣傳效果;國債宣傳錄像節目作為公益性廣告在湖區縣電視臺、縣廣播站中連續播放,有利于迎來湖區縣鄉居民國債投資的理性回歸。
(作者單位:國家金庫湖南省分庫 國家金庫益陽市中心支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