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一些寬容》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課文的整體結構思路(為什么寬容——怎樣寬容——寬容有原則)理解較容易,但對第二自然段的思路及一些論證方法說得不太清晰,對文中的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句子往往不太在意,教者要講解又會費力不討好,于是我決定采用以寫促悟的方法,讓學生能自主地學習,把學生的對課文的理解真正落到實處。
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從“互諒、互讓、互敬、互愛”四個方面論證寬容的主要內涵時,在理清總分的思路后,先拋給學生一個問題:“做到寬容,除了做到‘四互’,你認為還應該做到哪一點?”
學生立刻聯系實際小聲議論開了,并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
生1:還應該做到“互助”。
生2:我認為還應該做到“互信”。
這時我出示了寫作的題目:請你仿造第二節中“四互”中的一個所采用的手法與思路來寫“互助”。要求:50字左右,時間10分鐘。為了量力而行,又能照顧到全面,我讓1~10號的學生按“互愛”的方法來寫“互助”;11~20號的學生按“互敬”的方法來寫“互助”;21~30號的學生按“互讓”的方法來寫“互助”;31~51號的學生按“互諒”的方法來寫“互助”。(本班學號靠前的同學能力稍好些。)
分工明確,學生寫的積極性較高。在巡視時,我不時的提醒要按對應的內容去仿寫,注意手法與思路。10分鐘后,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我要求學生先讀原文,再讀自己寫的段落,最后分析自己的所采用的思路與方法。
生3:我是按照寫“互愛”的手法與思路來寫“互助”的:互助就是彼此互相幫助,并做到力所能及。互助能化作春天的甘霖,澆滅人們心中的怒火;互助能變為一縷春風,吹綠寬容的心田;互助能成為和平的使者,架起溝通的橋梁。
同學們聽了,情不自禁地鼓掌表示贊賞。我也對這位同學短時間內寫出這么好的句子表示了肯定。我為了讓全班同學了解這段的思路與采用的方法,我追問:“請你介紹一下你的思路與采用的方法。”
生3:我先說明什么是互助,然后著重論述互助的意義。我主要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方法。
我隨即指出,在議論文中,你采用的比喻應稱作比喻論證。
生4:我是按照寫“互敬”的手法與思路來寫“互助”的:互助就是彼此幫助,不計較個人的恩怨。互幫互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幫助別人,自己自然會感到快樂,更重要的是讓對方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如果見難不幫,或見死不救,就會加深彼此的隔閡。
我認真傾聽后,及時表示肯定,并讓全班同學鼓掌表示鼓勵。并也追問:“你能否分析一下寫的思路和采用的論證方法嗎?”
生4:我先說什么是“互助”,再用對比的手法來論述為什么互助。“互幫互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幫助別人,自己自然會心中感到快樂,更重要的是讓對方改變對自己的看法”是正面闡述,“如果見難不幫,或見死不救,就會加深彼此的隔閡”是反面說明。其中在正面闡述過程中,又采用了引用論證的方法,增強了論證效果。
生5:我是按照寫“互讓”的手法與思路來寫“互助”的:互助就是彼此之間的幫助,不求回報。在他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援助之手,使對方脫離困境或險境,從而會使雙方忘掉心中的不快。如果你面對他人的困難,坐視不理,或擦肩而過,是難以消除彼此的隔閡,反而會激化矛盾。
我仿照課文,先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明什么是互助之后,著重闡述了互助的意義。運用了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我及時肯定,并隨即追問:“哪些地方是正面講道理?哪些地方是反面講道理?
生5:“在他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援助之手,使對方脫離困境或險境,從而會使雙方忘掉心中的不快。”是從正面講道理,說明“助”能使雙方忘掉心中的不快;“如果你面對他人的困難,坐視不理,或擦肩而過,是難以消除彼此的隔閡,反而會激化矛盾”,從反面講道理,說明“不助”的后果。
生6:我是按照寫“互諒”的手法與思路來寫“互助”的:互助就是人與人真心地彼此的幫助,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會遇到困難,因此既需要別人的幫助,又有責任幫助他人。有了互相的幫助,就會在雙方之間架起一道溝通的橋梁,就能及時消除雙方的恩怨,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我仿照課文,先說明什么是“互助”。再論述為什么要互助,最后再說明有了互助的意義。
對以上學生的回答,我給予了總結,主要突出思路與論證方法,全班學生都心領神會。為了進一步了解常用的論證方法,我又給出一個動筆的任務:請給課文補充一個事實論據。學生在課前收集材料的基礎上,不到5分鐘就完成了任務。
生7:對于文中的有關“互敬”的論述,我想加一事例來論述:“藺相如,他對廉頗寬容和尊重,才讓廉頗悔悟,才有了負荊請罪,造就了‘將相和’的一段佳話。”
我給予了評點:事例典型且符合文章的觀點。為此,學生的積極性更高。
生8:唐太宗,他對魏征寬容,魏征因此敢于直諫,他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唐局面。
生9:我想從反面給文章加一個事例來論述寬容的意義:“商紂王無寬容之心,暴戾恣睢,草菅人命,履絕路而自焚。秦王子嬰缺乏寬容而身死人手,為天下人笑。”
聽了發言,學生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我順勢小結:這種論證的方法就是舉例論證,既可以從正面舉例,又可以從反面舉例。最后,我總結了寬容的意義,接著指出,學以致用,于是又拋出一個寫話的任務:“小明和小剛是同桌。小剛經常欺負小明:坐座位時,小剛總是占去一大半位置,害得小明連字都不好寫;自己不買膠帶,總是用小明的。小明很生氣,想要找幾個社會青年教訓小剛一下。你是他們的好朋友,你會怎樣勸說他們,化解他們的矛盾呢?請結合‘四互’中關鍵性的語句對小明加以勸導。注意用語委婉,以理服人。”
我開始發現學生對“委婉”的要求難以落實,我就舉了七年級“委婉拒絕”中“以退為進”的方法。學生恍然大悟,紛紛動筆,一會兒就有許多學生舉手。
生10:小明,你好!小剛這樣做太不對了,你生氣很正常。但如果我們做到互相諒解,不計較人得失,有問題及時溝通,就會保持平靜的心境和寬厚的品格。你說呢?
生11:小明,你好!小剛這樣做是很不對的,可你不應該去找社會青年教訓小剛,如果這樣做,你不是和他一樣了嗎?“敬人者,人恒敬之”,你與小剛做好溝通,尊重他,諒解他,我想,他也會尊重你,和你保持良好的關系的,你何不試試呢?
我聽后,小結說:“你們不但懂得了寬容的意義及怎樣做到寬容,還復習了怎樣委婉地勸告別人的有關知識,真是一舉多得。”
這個教學片段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當過多的饒舌,廢力地講解效果不佳時,作為課堂中主導,有必要指導學生以寫促悟,讓學生自主的學習。這種讀寫結合,以寫促悟,可以相得益彰。
(作者單位:翔宇教育集團江蘇省寶應縣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