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語文教學改革如火如荼,課堂面貌煥然一新:老師的教學理念轉變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已成為教師的共識,語文課已不再是單調乏味的字、詞、句、段的訓練。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直接參與教學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的方式也發生了轉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逐步形成。但是隨著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一些語文教師穿新鞋走老路,在課堂教學中,雖然運用了一些新理念,但仍沿襲“一本書、一言堂、一鍋煮”的傳統教學模式。于是語文教學就進入了一些誤區,有些問題不得不讓人反思。這些誤區主要表現在:
1.對于基礎知識的教學過于細碎,課堂上進行重復訓練,要求學生死記硬背。
2.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討論”成為擺設,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合作、互動和交流。不能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分工合作的關系,目的與作用并不明確,為方式而方式,導致走向形式。
3.產出與投入比率低。課堂上,大量的時間用在教師串講串問理解課文內容上,師生共同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多,但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緩慢,讀、寫教學嚴重脫節,學生表達能力低下,作文內容“假、大、空”。
4.學生學習被動,“他主”學習仍然占據教學舞臺。課堂教學老師包辦太多,學生自己讀書的時間少,學生沒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語文教學引入死胡同,只在課本的語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5.教學方式單調,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參與少。教師唱主角,少數優生唱配角,多數學生當觀眾。
以上這些誤區使語文教學迷失了方向,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語文了。早晨的晨讀課比上課還要靜。課堂上讀書的聲音也是越來越小,讀書的情緒也消失殆盡。學生的厭倦和老師的忽視,直接影響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語文教學在這種狀況下失去了應有的魅力,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大大降低,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深受影響。那么,怎樣提高農村學生的語文水平呢?我認為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魏書生說:“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語文教師提高語文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師通過多種渠道使學生對語文學習一旦產生了興趣,就想沖破重重阻力進入空間軌道的飛行器,基本上可以靠慣性自行運轉了。”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呢?
首先,加強教師自身語文水平和教學技能的提高,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一個教學效果優良的老師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知識豐富。語文教師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信息的采集者,不斷吸取各種知識,引入知識活水,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加強對學生的熏陶,引導學生學好語文。
其次,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比如:課本劇的表演,朗讀比賽,成語接龍,謎語猜測,辦報比賽,主題班會等。在競爭中領略成功的喜悅,刺激學生學語文。
再次,多表揚,多鼓勵,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為學生每一個優點喝彩,為學生每一次進步叫好,鼓勵學生不斷進步,增強學生學語文的信心。
最后,利用第二課堂讓學生欣賞名家名篇、名段、甚至好歌詞,讓學生領略其中的豐富內涵,領會語文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一輪的課改對教師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再是單純意義的教書匠,而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這就明確規定了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我們必須把課堂的主動權真正的教給學生,打破過去教師“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教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造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氣氛,要把盡可能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語文實際能力水平的不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難易不同梯度的問題。在課程改革進程中我們的教師不應是權威,而應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促進者,師生關系是完全平等的,朋友式的。尤其是要把眼光投向全體學生,且不可使課堂只成為部分優秀學生表演的場所,而讓另一部分學生邊緣化,淪為“學困生”。作為我們老師,有時為了提高“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有意識地為他們提供更多表現的機會,當一個問題學困生能回答時,盡量讓這些學生回答;無論多么離奇的設想或多么低水平的答案,都要給予真誠的鼓勵。通過課堂問題情景撥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琴弦”,讓學困生對語文課堂投入挑戰的熱情。
(3)交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
語文課程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與理科相比,語文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學語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時間的限制,地域的約束,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生活處處有語文。教好語文就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學生學起來就輕松了。“積千累萬,不如養成好的習慣。”因此,教師要不斷鼓勵并適當要求學生長期堅持利用工具書自學的習慣,長期堅持課外閱讀的習慣,長期堅持多觀察、多思考、多練筆、多積累的習慣,長期堅持誦讀文章的習慣,長期堅持課前預習的習慣。只要學生堅持做到多聽、多看、多說、多讀、多寫,具有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探索的學習精神,一定能提高農村學生語文的綜合水平。
語文學習的方法不只這些,教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農村學生的語文水平一定會大有改觀。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總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為我們廣大的教師提供了更寬闊的舞臺,作為教師應該以積極地姿態投身到這場課程改革中去,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能矯枉過正。
(作者單位:安徽省臨泉縣迎仙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