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江蘇省“五嚴”背景下,教學質量仍然是學校的重要工作,廣大教師要真正做到“對一切學生負責”,就應當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落得實處,要真心去關注、關心、關懷那些暫時后進生。筆者在教學中就對“暫后生”進行了研究,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特別是“暫后生”的學業水平,要在教學中打造三種課堂:即高效課堂、趣味課堂、精致課堂。
【關鍵詞】補差 高效 趣味 精致
在省“五嚴”背景下,教學工作如何開展,教學質量如何提升,是許多小學教師熱衷討論的話題。筆者認為,落實“五嚴”要求,并不意味著不要考試、不要成績,而是教師在高效要求下取得高質量,是學生在快樂學習、有效學習中取得新進步。時下,很多學校都提出了“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口號。但是,在數學教學中要真正做到“讓一切學生都有發展”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暫時后進生就是一個讓數學老師大傷腦筋的群體,在他們身上,老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往往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之效。現在考試少了,教師“磨”的時間少了,他們的學習成績又該如何得到提高呢?筆者在數學教學中作了一些嘗試:
一、突出教學重難點,打造高效課堂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筆者認為,這是有效課堂對每一位教師的要求,教者也應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作為孜孜以求的目標。對暫時后進生的輔導,要努力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教學中,筆者注重突出過程,將枯燥無味的數學形象化,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
如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根據以往的經驗,有少部分學生對“商的小數點和新的小數點對齊”不太理解,他們不是忘記標注新的小數點,就是仍將商的小數點與原小數點對齊。針對這一情況,我在課后輔導時結合一道算題,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請大家看,商的小數點應該跟哪個小數點對齊?他‘喜歡’誰?”
學生回答后,我又打趣道:
“喜歡跟新小數點對齊,卻不要舊的了,這不是‘喜新厭舊’嗎?”
學生哄堂大笑。可是我卻板著臉說:“不要笑,這可不是小數點的缺點。因為它揭示了一個規律,那就是……”這樣,在教師引導下,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中商的小數點應該和新的小數點對齊的方法便深深的印在了學生的心中。
二、運用教學機智,打造趣味課堂
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究真理欲望。所以,作為教師,應該主動地了解當前學生的所思所想,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組織教材,挖掘其內在的興趣因素,把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經常有后進生在作業中將“(a±b)×c”寫成“a×c±b”的形式,我深入地了解了學生的思想狀況,發現大多數的暫時后進生是因為對“分別乘以”不甚了解,還有少部分學生是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寫作業的隨意性讓他們時常忘記乘括號中的另一個數,這時,乘法分配律的公式對他們來說只是毫無意義的字母。如何讓這部分孩子真正理解并應用定律呢?我作了這樣的嘗試。首先,我出示了一道算式:0.4×(25+0.25),把題中的0.4比作“不偏心的媽媽”,25和0.25分別比作兩個“兒子”,然后師生共同探討,引導學生理解“媽媽”既關心大“兒子”——0.4×25,也關心小兒子——0.4×0.25,這兩個兒子“關系”很好,所以用“+”連接(如果關系不好,就用“-”連接)。這樣,學生對0.4×(25+0.25)=0.4×25+0.4×0.25便有了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變式題也充滿了興趣,甚至有學生把此類題稱為“找媽媽”題:“3.2×99+3.2=3.2×(99+1)”中3.2相當于“媽媽”,大兒子是99,還有個小兒子“1”抱在懷里——“3.2 =3.2×1”。
三、培養語言素養,打造精致課堂
現代心理學認為,語言的準確性體現著思維的周密性,語言的層次性、連貫性體現著思維的邏輯性,而其多樣性體現著思維的豐富性。高效的課堂,除了精彩的課堂教學設計、精美的課件,精致的語言也必不可少。
1.進行生活語言、書面語言和數學語言的轉化,既注意抓好“擴”和“縮”。所謂“擴”,就是把簡單的式子用不同的方式敘述成文字題,再把文字題改編為應用題。如“2x-7=15”,可擴展為“一個數的兩倍比15多7”,、“15比一個數的兩倍少7”或“15加上7等于一個數的兩倍”。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編出“商店運來蘋果、桔子”或“廣潤發賣空調、彩電”之類的應用題。所謂“縮”,就是在學生充分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他們去掉事件,講出題目的數量關系式,再變為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
2.進行書面語言的變式訓練。部分暫時后進生由于缺乏語言素養,他們往往弄不清題目中關鍵詞句的意思。如大部分學生能夠理解“二月份比一月份多用煤2.5噸”的意思,卻有學生對“一月份比二月份節約用煤2.5噸”不太懂;再如,“幾小時后快車比慢車多行15千米?”很好理解,但若變成“幾小時后快車和慢車相距15千米?”,后進生又不知何意了。因此,練習課、輔導課上,在重點抓好對數量關系的理解的同時,這方面的變式訓練也大有必要。
總之,對于暫時后進生,我們不僅要予以更多的關懷,還要想方設法去研究他們,充分運用多種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一個小學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只有這樣,這部分孩子才會得到更多的發展,“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目標才能真正得到實現。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楊廟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