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帶領學生走出學習的困惑,搭建自主平臺,建構豐富多彩充滿靈性的的課堂,是新課改對教師提出的挑戰,也是教師進行特色教育彰顯的主題。正如《人民教育》主編傅國亮先生論述中所強調的:“特色學校最深層次的追求是人的發展?!惫P者根據課改實踐就如何搭建自主平臺,進行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談談粗淺的認識與體會。
一、提升思想觀念,讓思想為行動導航
思想決定行動,引領行動。新課程的實施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自身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是決定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教師的思想、行為、觀念等對課程改革過程以及對將課程政策轉化為課程實施的方式,都有著強有力的影響。作為教師,我們必須盡快適應新課程,理解新課程,確立嶄新教育教學觀念,從實際出發,改進原有的教學行為,重新認識和確立自己的角色,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體系,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山東杜郎口中學的綠色的課堂教學模式,先進的教學理念,實際、實用、實效的學案導學稿都為我們踐行課改確定了指導思想,我們明確了方向,知道了課改到底改什么,作為教師,我們心中有了數。課改改的是回歸學生本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個體的人,所以上課就是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更確切地說是人與人的互動、對話。我們堅定踐行新課改的教研機制,搭建自主平臺,讓學生主動交流,積極研討,質疑答疑,展示成果。讓學生真正成為個體的人,所以上課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做課堂的主宰。同時我們備課組重新把握教材,研究教材編排的體系和思想,做好三項研討,編好導學案。讓導學案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藍本,讓學生挖掘潛能,張揚個性,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靈性。為此我大量閱讀關于新課改的書籍,特別是《人民教育》第2009年3~4期合刊、2010年3~4期合刊,對有關特色學校建設主題感受頗深,讓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的認識。見賢思齊,博采眾長,用他們先進的理論與觀點引領自己的教學,將課改真正落到實處。現在我的課堂由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代替了教師生硬的傳授;由學生的質疑答疑取代了教師的枯燥無味的講解;出現了學生學、學生質疑解惑的可喜局面,創造了學生爭相展示的綠色的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生命課堂。
二、借助課前研討的平臺,讓導學案成為自主課堂的有效載體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一切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學習才是落實有效課堂的根本。在踐行新課改的過程中,我們備課組以主題研討為中心,精心進行課前研討,公開課后,認真落實案例研討。課前研討首先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集結體。把解讀教材作為課前研討的前提,追求作者、編者、教者意圖的統一。落實課前研討的八項內容。研究學生,學生是教學的原點。把研究學生作為教學的起點,追求教材、教師、學生的和諧互動。在課前研討中,主備人將事先設計的學案發到每位教師的手里,然后由主備人陳述,其他教師予以補充說明。同時主備人將我們組同仁思維碰撞的火花重新梳理,落實到學案上。課前研討有助于打造優美的學案,我們的學案包括學習目標,學習的重點難點,自學指導,交流研討,質疑答疑,成果展示,專項訓練,綜合訓練,課堂小結。這樣學案真正成為教師與學生的橋梁,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的主動性高;充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領地位。學生學到了知識,思維得到了發展,這樣的課堂是有效的,課堂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傊柚n前研討的平臺,我們以導學案為有效課堂載體,又適當在自己的課堂上融進個性的思維和智慧,因班施教、因材施教,將課堂教學發揮到最好!
三、探究課堂教學藝術,發揚學生自主實踐精神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課堂的教學藝術在于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樂學,會學,并在課堂上勇于實踐,化知識為能力。語文教學具有獨特的藝術性,因為語文課文大多是文學精品,藝術作品教學呼喚教學藝術。所以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幾個字,讀懂幾個音,更應引導學生去發現美,創造美,讓學生自主實踐。在教學中,我抓住課文中能夠激發學生感情的誘導物,讓學生的感情與課文作者的感情交匯在一起,經過點撥后升華成為相應的理念,就能使情和理得到統一。進而啟發思考,探究情和理怎樣表現為美的語言形式,這就獲得了知識。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把知識用于讀、寫、聽、說的語文實踐,于是形成了能力。在這情理知能的連環導引過程中,學生的生命體與課文的生命體發生了碰撞,學生的心靈與作者的心靈進行了互相應答。我在講授《朦朧的敬慕》這篇現代文閱讀時,第一課時指導學生自學,第二課時,小組進行交流研討,質疑答疑,并讓每組抽到簽的同學到黑板展示成果,同時做好為其他同學解疑的準備。在活動進行中,前兩個問題進行得都很順利,最后一個問題:“朦朧的敬慕”的含義是什么?同學們有的答對偉人的敬慕,有的答模糊的敬慕。討論結果都不很完善。在同學們交流解答仍不完美、有困惑的時候,我抓住時機進行點撥引導,因為這個問題的解決隱含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對全篇主旨的理解。這時我把準備好的問題拋給了學生,即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這個問題再次激發了同學們的熱情,我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了二次交流研討。最終得出了一致的結論:孩子對偉人模糊的敬慕。學生的情緒再次高漲,對偉人對那兩個孩子都充滿了敬意,我抓住了這個契機再次拋出問題,讓同學們暢談心中的魯迅。并用幻燈片首先播放贊揚魯迅的優美文字:一個漫長的拯救,一段思想的斗爭。一雙眼看透世態炎涼,一支筆寫盡悲情苦難,一身青袍襯出他的頎長傲骨,嘴角的煙斗,悠悠冒出的絲絲縷縷,讓沉默不再是沉默。并讓學生用最美的語言謳歌魯迅。學生爭相讀他們自己寫的文字,課堂報以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這里我選了一段與大家共享:一支筆劃開萬丈天幕,長夜無明的舊中國透射出點點星光。你棄醫從文,把邊緣人群喚醒;你刀叢覓詩,令妖魔無處躲藏。聲聲祝福,陣陣吶喊,你正義的聲音穿越百年時空仍然鼓舞人心,你“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赤子情懷仍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就這樣,學生面前的課文不再僅僅是點、橫、撇、捺的靜止符號,而是能體味到其中的睿智的哲思,美好的情愫,躍動的血脈,震顫的靈魂及其映出的歷史的滄桑和時代的光華。于是,在藝術享受的心醉神迷中,靈魂不斷得到凈化,感悟力,理解力,鑒賞力和掌握運用語言的能力就次第走上一個個新臺階,從而達到語文自主實踐的育人功效。最后這堂課得到了領導老師的肯定,市縣教研室的領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這是成功的課改案例。
新課程理念呼喚以“人”為本的教學,新課程價值觀在于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我們會以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人民教育》等優秀期刊的教學思想為滋潤養料,彰顯我校“三自”即“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實踐”的校本特色,搭建自主平臺,創設靈動課堂,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靈性,讓語文成為學生心中的一泓清泉。
(作者單位:河北省承德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