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仿寫是指導初中學生寫好作文的有效策略,指導學生仿寫要采用恰當的方法。
【關鍵詞】仿寫 仿本 語文綜合素質
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新教材只是增加了綜合性學習活動,而對于作文教學,則有所忽視,沒有編排寫作知識介紹和要求及指導。這樣,作文教學成了一個漏洞,導致語文教師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往往無章可循,無序而教,隨意發揮,教學難度加大了,教學效果也難盡人意。許多學生每上作文課都愁眉不展,面對層出不窮的作文題目,都不知如何下筆,最后往往胡亂編寫,敷衍了事。
實際上,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教師沒有采用合適的作文教學模式,而從仿寫入手是改變上述現象并指導學生寫好作文的有效策略。
所謂仿寫就是仿照例文的樣子寫作文,簡單地說,就是對照范文,仿照范文進行寫作訓練。這種方法的訓練,借鑒范文的某些特點學習運用,對學生的作文有直接指導作用。它能夠使學生從仿寫的過程中領會寫作的內容、寫作的方法,為獨立創作、進行命題作文奠定基礎。這比教師單純講寫作技巧、方法要強得多,更能迅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那么,教師如何指導學生仿寫呢?
首先,要明確作文課教學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簡單地說,中學生寫作文,就是學會運用語言文字寫文章,初中語文的作文教學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寫作文。
其次,要選好仿本。
仿寫,就是照樣子寫,即以一篇文章為范文來進行閱讀分析,從中學到一些寫作方法,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因此,仿寫,走的是讀寫結合之路,“以讀促寫”。古人云:取上為中,取中為下。即學習一篇上等文章,可能只能領會到中等水平;而學習一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只能領會到下等的水平。
因此,課前老師選擇好仿本是關鍵。選擇的仿本,要保證其典范性,但也不能把眼睛只盯在名家身上,名家的名作不一定篇篇都符合仿本標準。應該選取經典文章作文課上能起到真正示范作用的好文章。其次,選擇仿本還要考慮所選文章是在哪方面起示范作用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表現手法、語言;寫作順序、表達方式、修辭、句型),仿本能起到好的啟示作用,學生才有好的標竿可畫。
第三,由淺到深,由易到難。
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表現,有經驗的初中語文老師知道,初一新生的寫作能力,和初三的學生的寫作能力相比,是相差很遠的,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是有距離的。那么,在整個初中階段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初一的仿寫和初二、初三的仿寫應該是有區別的。我們應遵循“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規律。
初一的作文教學,著重訓練學生的片斷寫作能力(如人物描寫、環境描寫,文章的開頭、結尾方法)從簡單的開始。而到了初二時,則可以訓練一些謀篇布局、選材、銜接過渡、呼應等一些作文技巧。初三則可以訓練一些表現方法了:如先抑后揚法、聯想拓展法、想象法、托物言事(人)法、對比法等。如果對初一學生訓練這些表現方法,有可能大部分學生接受不了,一節課下來,學生不知所以然。而如果再給初三的學生上人物描寫中的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作文課,他們會興趣索然。
第四,要“舉三反一”。
仿寫是“以讀促寫”,讀是寫之前的基礎,沒有好好的讀,就不能領會寫作中要運到的知識和技巧,所以,讀文章要多篇,要有數量,這和古人說的“讀書破萬卷”是同一性質的,也和“厚積”的說法相通。所以,老師的作文指導課,選取的范文不能只有一篇,一篇的說服力感染力是不強的。以前提倡“舉一反三”,是適用于從一個例子中得出多個認識或體會,應該是針對成年人的,對學生寫作文的起示范作用的文章選用,應提倡“舉三反一”。
最后,要教給學生具體的仿寫方法:
1.仿立意——襲其神理。立意,就是確定文章的主題、主旨。學習和模仿前人立意的方法,是為“襲其神理”。甚至用同樣的題材,類似的表現手法,去突出相同的主旨。
2.仿構思——借其方法。所謂構思,就是根據命題的要求,對文章所選材料進行組織,安排的思維過程。
3.仿表現手法——學其技巧。寫作中的表現手法是多種多樣的:抑揚結合,鋪墊懸念,以小見大,對比映襯,托物言志等。
4.仿語言——化用語言。化用語言,也是成功模仿的方法之一。所謂化用,就是對別人的精美辭句既模仿,又創造,化他人的語言為我所用。
當然,無論怎樣說,仿寫只是作文訓練的初級階段,只是訓練的手段,而非訓練的目的,不是長期運用的寫作方法。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仿寫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指導學生認真反復閱讀原文,深刻理解范文,掌握寫作方法,把握寫作技巧和規律,引導學生在仿寫過程中,注入自己的血液,激發創作精神,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才能穩步提高,甚而進入創作的境地。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汊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