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教育是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來侵略、顛覆和威脅,對全民傳授與國防有關的思想、知識、技能的社會活動。是國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愛國情操的重要體現。長期以來,我們只重視對成人進行國防教育,而忽略了對青少年進行國防教育,只重視對軍隊進行國防教育,而忽略了對中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呢?我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教師應正確理解新時代下的國防教育
國防教育是對包括為增進全民的國防思想、國防知識、國防技能和身體素質,以及有利于形成和增強國防觀念、國防能力的各種類型的社會活動。
新時代下,科技迅猛發展,各國軍事能力都在大大加強,國防投入也大幅度增加,軍事競賽、軍事擴張時有發生。國防教育尤為重要,已成為國家防務根本性、全局性的大事,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全民思想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下,加強對青少年的國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更是歷史教師必須擔負的神圣任務。
新時代下,國防教育是對全體公民進行的一項基本教育,涉及到各個方面,內容十分豐富,范圍非常廣泛。國防建設的整體性決定國防教育內容,現代國防不僅僅是指軍隊建設和武器裝備以及戰場和戰略要地的建設,而且同國家的經濟實力、政治狀況、民族心理、文化水平和人口素質等因素息息相關。
二、教師應充分把握歷史教學中的國防教育內容
歷史教學和國防教育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這既表現為兩者的內容和目的基本相似,又表現為歷史教學在國防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國防教育是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歷史教學是進行國防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國防是一個綜合體,是指為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來侵略和顛覆而進行的軍事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和斗爭。國防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常見現象,是伴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的。人類社會自從出現了國家,也就出現了國防,出現了軍事制度、國防意識、防備體系。在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文明史也是一部叱咤風云、驚心動魄的國防史。因此,國防史不僅和人類社會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有看密切的聯系,而且也是人類文明史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歷史教學獨有的內容具體,形象生動,故事性和感染性強,知識教育和思想教育相融、觀點和材料相一致,感情培養和方法指導相統一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學在國防教育中比其它學科富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歷史教學中卓有成效地進行國防教育,既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與思維主動性,培養學生某些優秀心理素質,更能使學生居安思危,保持清醒政治頭腦,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明顯增強國防意識,國家安全意識和憂患意識,提高國防、衛國和建國的自覺性。
中學歷史課本中有大量的國防教育內容,教師只有充分地把握它們,才能通過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國防教育。如講解中國思想史時通過講述各階級各階層力量面對民族危亡,探索救國之道,從林則徐睜眼看世界到洋務運動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再到康有為、梁啟超的“百日維新”探索救國之道,以及為之付出的努力,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自由、不畏強暴、勇于斗爭、追求真理并堅持奮斗的偉大民族,從而激發他們發揚為祖國自由、獨立、富強而學習甚至獻身的精神。
三、教師要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歷史課具有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一致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國防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方法是寓國防教育于所傳授的歷史知識之中。那么進行國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有哪些呢?根據本人的教育實踐我認為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緊抓課堂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國防意識,課堂教學是歷史教學的主要陣地,歷史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圍繞教學內容,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如通過介紹我軍的發展歷史、建軍原則、典型戰例和解放軍的優良傳統以及我國國防的現狀等,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國防熱情,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從而使學生看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軍隊和全國人民一起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使全國人民齊心協力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進行改革開放,不斷提高我們的綜合國力。同時綜合蘇聯解體、東歐巨變等現實的國際斗爭形勢,通過憶往撫今,使同學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發展壯大;沒有共產黨就不能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當代青年人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弱點,這就是自我意識強、處處以我為中心、缺乏集體觀念和協作精神,而國防教育在這方面卻恰恰具有它獨到的教育功效。無論是它的教育內容還是其組織形式,無論是實施教育的環境條件還是其方法措施,都對學生們樹立高度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結協作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認真組織學生開展歷史課外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國防思想。這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而且因其具有很強的直觀教育性,在國防思想教育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歷史教師應予以高度重視。如組織學生聽國防報告會、看國防影片、進行國防演講比賽、參觀革命博物館等,使學生對國防獲得較多的感性認識,然后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并付諸于實際行動之中。教育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組織學生在假期里積極參加一些夏令營之類的活動,鍛煉好自己的身體,在艱苦的條件下磨練自己的意志,擁有野外生存的能力,如果有機會的話,最好組織學生參加軍訓,親自感受一下綠色國防的魅力,讓他們擁有更強的使命感、責任感、自豪感。
3.要適應中學生的年齡、知識和心理特征。
中學生大多數是十六、七歲的青少年,他們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但沒有形成系統;對人和事有了一定的看法,但還不成熟;抽象思維有很大發展,經常需要具體的感性認識經驗作支持。因而,歷史教學要具體而形象生動地向學生講述歷史知識以再現歷史情境,引導學生穿越時空去體會,啟發學生思維,領悟蘊含其中的道理和啟示,從而達到滲透國防的目的。國防主義教育是國防教育的永恒問題,國防教育的核心就是國防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的內容是國防主義教育最生動的話題。我們應該牢記無數先烈們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邱少云、江姐、董存瑞等先烈的名字將永遠刻在中國歷史的豐碑上,二萬五千里長征,更讓世人見證了中國人民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激勵著我們牢固樹立國防主義思想,增強國防意識。
當今世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已經逐漸成為瞬息萬變的高科技時代。作為歷史學科的老師,如何適應時代變化發展的要求,培養新形勢下新一代的接班人,是教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實施國防主義教育,也是當前做好歷史教學工作的重要體現。為迎接全球化挑戰,歷史學科必須肩負起培養學生國防主義、傳統美德、革命傳統、開放精神、全球意識等方面的教育重任;肩負起培養學生的國防主義,引導學生將國防主義與科學素養相結合,增強對國家民族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逐步確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作者單位:安徽省明光市澗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