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有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惑而不從師”,可怕的是惑而不能從良師。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要面對的是莘莘學子的求知之心,授業解惑就成了每個教師的責任,如何把學生從困境中解救出來是每個有良知的教師面對的共同任務。
要消弭學生的困惑,我們就必須先要了解學生產生困惑的原因,這樣我們才能因地制宜對癥下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那么令學生厭倦書本課堂,令學生面對知識抓耳搔頭如墜五里霧的原因有哪些呢?
教育新理念認為:個體在求知的過程中會面臨兩大問題,即:環境與個性。那就先從外部環境談起。
對于學生而言,外在環境即求知空間,它通常是由教材、教師、同學、教學等條件等組成的。這些外部條件會對學生的求知心情產生重要的影響。
首先,新教材新知識點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難度。具體而言有以下幾點:
第一,新教材新知識點距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對其沒有粗淺簡單的感性感受,更不提理性認識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新教材新知識點理論性較強,學習起來比較單調枯燥乏味,沒有樂趣,學生一時很難產生學習的興趣,課上就經常會走神、開小差,甚至是打瞌睡。
第三,新教材新知識點比較艱深晦澀。感悟理解起來有相當的難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學生帶來較重的心理壓力,一部分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從而形成退縮排斥心理。
其次,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難度的不僅有對新教材新知識的陌生,也包括教師風范教學水平優劣。這些也是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的影響重要因素。
第一,新教材新知識點的講授過程呆板,缺乏一定的互動,甚至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激情。
第二,師生交流較少,導致師生之間有一定的“代溝”隔閡現象,以至于學生有畏懼、排斥,甚至厭惡老師的心理,教學中就不能夠達成一定的默契。這會直接影響學生求知的精神狀態。
再者,班風以及同學關系也會影響學生的求知精神狀態。我們常說“業精于勤荒于嬉”。如果一個班級很多學生聊天嬉鬧玩手機上網,那么這種松散的環境就會對其學習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因為學生畢竟還是個孩子,尚不具備成人的抵制力和自控能力。
個體在求知過程中,除了外在環境影響之外,就是學生個體因素了。“龍生九子各有不同”“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喜好。而課堂教學面向的是全班學生,那么這些個體差異就會對課堂教學產生各異的反應,接受上就有了距離差異。
發現問題不是關鍵,解決問題才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核心。那么怎樣才能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抓住學生的眼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呢?怎樣才能降低學生畏難情緒,消弭學生的排斥心理,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呢?
首先,課堂教學要富有戲劇化。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針對不同性質的課文施以不同的教學手段。
動態模擬:把教學中的難點以動態的形式演繹出來,就像一出戲,一個小品一樣,讓學生在看電視般的課堂上有效地感知新事物。
例如,在學習課文《孔乙己》時,我們可以選出一個較小的學生,穿上老師準備好的大衣,模擬孔乙己喝酒買單的過程,感受其詼諧幽默以及其中的諷刺,諷刺中的辛酸。
也可以聲音模擬:老師在可課堂上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穿插不同的聲音,用事物原生態的聲音進行演繹課文,或者用高低抑揚頓挫的不同聲調講授課文。
例如,教《安塞腰鼓》時,我們就可以把各個地方的鼓聲采集到一起來聽,也可以讓學生模仿其節奏親自嘗試敲擊,從而增強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
個體在求知過程中,除了外在環境影響之外,就是學生個體因素了。
新課標、新教育理念認為:學生才是課堂主體,這就要求老師從學生主體性出發,給予不同學生以不同方式的引導,幫助其邁過學習上的一道道坎。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課堂教學個性化、生活化,也就是說讓學生做課堂小主人,把學生的生活引入教學當中來,讓學生以及學生的生活內容來主宰課堂。例如,讓學生給學生講課,把學生喜歡的動漫,歌曲游戲語言網絡流行語,引入課堂,增強講課的趣味性、生動性,淡化學生的抵觸心理和畏難情緒。對于艱深的內容,力求采用迂回的方式,聲東擊西的手法來講解。盡量避免迎難而上的情況,從學生的心態出發尋找較小,較單一的切入點做突破口,使深奧的問題淺顯化。如上海實驗學校劉鵬老師講解《致女兒的信》,這篇文章的障礙點是文字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困惑點是對作者寫作意圖的準確把握,興奮點為童話營造出愛情的美和力量。他首先是創設情景,由愛情這個話題談起,喚醒學生認知及情感體驗,然后再品讀童話,感受意境,感受三個畫面的異同,最后再理解意圖,感受父愛。這堂課很好的把同學們的障礙點和困惑點轉化為了興奮點。
其次,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做個有愛心的人,通過各種方式與學生交流溝通,比如通過批閱日記或者周記、面談、家訪、做游戲等等,多親近學生,也多讓學生了解老師。既有教學時的威嚴又有平易近人的風范,既做良師又做益友。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關愛學生,讓學生由喜歡老師到喜歡老師的教學,力求課堂上配合默契,讓學生愛上課堂。要從學生主體性出發,給予不同學生以不同方式的引導。“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確如此,要想更好地將學生的求知激情點燃,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汗水心血,為祖國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每個老師都應做不辭勞苦的園丁。
(作者單位:安徽省宿州市蕭縣黃口鎮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