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正剛(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 南寧530008)
基于“雙元制”的《旅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
陸正剛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 南寧530008)
建立適合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人才需求的《旅游英語》教學模式,是旅游英語教師面對的棘手問題。本文探索在《旅游英語》教學中如何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以旅游崗位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為主線開發課程標準;充分利用合作企業的資源和職業環境,強化以工作內容為載體的語言技能、專業技能與職業綜合素質訓練,創新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實現《旅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
雙元制;旅游英語;改革;創新;區域經濟
(一)“雙元制”模式對《旅游英語》教學改革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是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在德國職業教育中,職業院校的學生有60%~70%的課程在企業的生產崗位、培訓中心、跨企業培訓中心進行,30%~40%的課程在職業學校進行。企業的教學內容是技能以及與技能有關的能力培養,職業學校則進行理論與普通文化課教學。企業所采用的教材是聯邦職業教育所編制的技能模塊,職業學校所采用的是基礎教材與專業教材。在這種職業教育模式下,學生的身份在不同的學習和實訓環境中有所不同。在企業,學生的身份是學徒,在學校,他們則是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企業直接參與并起主導作用。這種教學模式促進了職業教育與企業界緊密結合,使學校明確了教學科研為企業生產實踐服務的方向。學生學習目的性明確,辦學投資少,教學效果顯著,學生就業率高。同時,學校利用企業的教學資源和職業環境,加強理論與實踐教學,緊密圍繞企業的用人需求,強化以工作內容為載體的語言技能、專業技能與職業綜合素質訓練,可以為企業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從這一點上說,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對《旅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區域旅游業發展和人才需求促使《旅游英語》教學改革
廣西南寧市是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廣西與越南山水相連,與東盟其他國家鄰近,是我國與東盟國家聯系的重要橋梁之一。在開展與東盟旅游合作方面具有區域地緣氣候條件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根據《廣西旅游發展產業總體規劃》,2010年,廣西旅游部門員工總數應達15.39萬人,旅游直接從業人員達71.97萬人,旅游間接從業人員達395.84萬人。這幾年來,廣西每年需要增加旅游從業人員約1萬人,而全區開設有旅游專業的學校每年向社會輸送的大中專畢業生約3000多人,人才缺口很大。
旅游業的迅速發展對旅游從業人員的外語水平、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旅游英語》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一)改革課程標準,確定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內容
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學習和理解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本質,制定與企業職業標準接軌的課程標準,確定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教學內容。根據職業能力目標與要求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塊。針對各教學模塊所培養的能力,確定支持各能力的相關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項目。課程標準包括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課程評價、課程資源配置、課程實施等內容。主要由專業理論和技能實訓兩個方面組成,以技能實訓為主,堅持理論為技能訓練服務的理念。強調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一致,突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落實;針對社會需求、崗位就業需求和個人發展需求,實現教育標準與企業標準的有機融合,職業標準與崗位技術技能標準的融合;突出課程模式的工學結合導向、課程內容改革的工作過程導向,師資與基地等教學資源優化導向;確定能力標準、內容標準和評價標準的定性定量和可執行性與可檢測性。該課程一共設計 Immigration and Customs,Meeting Guests,At the Hotel,Talking aboutthe Itinerary,Atthe Restaurant,Tourist transportation,Visiting Scenic Spots,Shopping in Tourism,Health and Recreation Center,Handling Emergencies,Dealing with Complaints和Seeing off Guests等12個學習情境。一個學習情境為一個教學子項目,教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接團到送團整個工作過程,通過對話、角色扮演、模擬訓練和到旅行社跟團實際操作,從始至終突出語言應用能力和旅游專業相關的職業崗位所需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操作能力
在工學結合教學實踐中,該課程采取了項目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使學生融入有意義的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學習、自主地進行知識建構,以實現學生生成的知識和培養起來的能力為最高成就目標。教學以實際操作過程和服務過程為中心,以實踐教學為主,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旅游英語》課程每個學習情境教學過程可分為確定項目、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檢查評價和跟旅游團實際操作等五個階段。以Situation One Immigration and Customs為例:
1.確定項目 “Immigration and Customs”,明確學習任務和目的。
2.制定計劃,細分任務。
3.實施計劃。
活動一:教師指導學生填寫Arrival Card、Departure Card 及China Customs Baggae Decaration Forms。
動二:模擬訓練。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
Situation:Mr. Smith has just arrived at Nann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He is now going through the customs.
O=Officer
S=Smith
O:Have you got anything to declare,sir?
S:I don’t know.You see,this is my first trip to China and I’m not quite sure about the procedures here.
O:Well,have you gone through the Immigration Office?
S:Yes,I have done that.
O:And the Quarantine Inspection?
S:Yes.
O:Very well.Have you filled in the customs declaration form?
S:Not yet,because I don’t know what things do I have to declare on this form?
O:You have to declare such articles as electric equipment,foreign currency,jewelry,gold,silver,antiques and other treasures.
S:I have nothing but personal belongings.
O:Have you got any valuables?
S:I have a camera with a zoom lens.
O:Then you should put a check mark here.
S:Yes.Here is my passport and declaration form.
O:Is the camera for your own use or a gift?
S:It’s for my own use.
O:Now would you please put your suitcase and your bag on the conveyerbelt? They ’llhave to go through the scanning machine.
S:Ok.
O:Everything is all right.You are through.Here are your passport and stamped customs declaration form.Please don’t lose them.You’ll need them when you leave China.Hope you have a pleasant stay in Nanning.
S:Thank you.
第一次練習完成后進行角色互換。直到全組完成任務為止。
4.檢查與評估。
任務完成后,學生和教師要一起對完成的項目進行檢查和評價。由學生自評、小組自評,小組代表表演匯報、小組之間互評,教師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評估。最后教師作總結性發言,表揚在活動中表現出色的學生。指出不足之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5.完成所有的學習情境后,按教學計劃到旅行社跟旅游團實習。
(三)改革實踐教學模式
在《旅游英語》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創設更多的語言實踐環境,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情境對話、模擬導游和案例分析等一系列實踐活動。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強化理論與實踐教學,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英語課外活動。利用校外實訓基地,強化職業技能訓練,組織學生到合作企業頂崗實習,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1.利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強化理論與實踐教學。在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期間,學院投資三百多萬元新建5個校內實訓基地,保障了《旅游英語》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在實踐中我們不斷調整教學計劃,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理論與實踐活動。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設定工作場景,利用現代教學設備及導游模擬實訓室等手段進行教學,進行課堂討論、課堂演示、旅游案例分析和導游中英文模擬講解訓練,提高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質量。課外還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外語活動,開展飯店情境模擬、帶團過程中的情境模擬等訓練活動。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系統掌握各類服務程序、管理方法和技能,提高應變、協調、社交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還組織學生成立外語學習小組,建立“導游模擬”翻譯活動現場,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進行模擬仿真訓練。在工作環境的影響下,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
2.利用校外實訓基地,強化職業技能訓練。在學習和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經驗中,我們根據廣西具有的地緣和區位優勢,充分挖掘資源,與廣西中國國際旅行社、南寧新華大酒店、大王灘風景度假村等共建實訓基地,為本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個鍛煉施展的舞臺,使學生在實習實訓中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縮短了學生畢業后在工作崗位上的適應期、磨合期,確保了學生適銷對路的就業崗位,達到了校企雙贏的效果。為了利用企業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滿足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在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峰會等國際會議期間及旅游黃金周,分別安排師生到區、市外事辦和旅游企業實習實訓,擔任志愿者、導游和翻譯等工作。在實踐中,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了解了旅游行業的運轉情況、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以及聘用新員工的條件;鍛煉了旅游服務基本技能,提高了適應生產、服務環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實踐對學生個人的道德修養、社會責任感和職業意識的建立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實現了學生就業與企業用工的順利對接。
(四)改革教學考評體系,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一種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突出課程結構基礎性、課程內容實用性、課程編排綜合性、課程實施雙元性、課程比例實踐性、課程管理開放性和課程評價實效性,為現代化企業培養適用人才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學生的考核、成績認定由企業和學校負責。由雙方制定注重實際能力考核的技能考核標準。學生必須通過企業的技能考試和學校的專業基礎知識的理論考試。企業負責考核學生對企業培訓所傳授的技能、知識的掌握程度及頂崗實習期間的實際崗位的操作能力。學校負責考核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的掌握程度,考試內容重點是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試形式突出多樣性、針對性。為了全面評估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們通過期中和期末考試、課堂討論、角色扮演、團隊活動、實習報告等評估學生的綜合成績;評估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通過構建知識和能力兼顧、以形成職業能力考核為特色的技能考核體系,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潛能和學業成績,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實踐證明,《旅游英語》借鑒德國的職業教育模式,堅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加大課程教學改革力度,培養的適合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外語人才,越來越受到企事業單位的歡迎。這種教育教學模式,以崗位要求為教學目標,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人才培養途徑,使理論知識與實際技能相結合,使學生運用新學習的知識、技能,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提高在不同環境中的應變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1]孫英麗.大學旅游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索[J].內江科技,2008,(3).
[2]魏鳳云,王金超.高校旅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2).
[3]張潔.旅游英語教學模式探索[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9,(4).
(本文責任編輯:尚傳梅)
對勇氣的最大考驗,就是看一個人能否做到敗而不餒。
——英格索爾
G712
A
1672-5727(2011)09-0104-02
陸正剛(1955—),男,壯族,廣西隆安人,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