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樺 楊小燕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成都611130)
從BCIT的教學管理談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管理
楊樺 楊小燕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成都611130)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理工學院通過其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嚴謹的教學管理過程來確保較高的教學質量。BCIT的教學管理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價值。本文就BCIT的教學管理,結合我國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探討高職院校如何提高教學管理質量及教育教學質量。
BCIT;教學管理;高職院校;教學質量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理工學院 (British Colomb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以下簡稱BCIT)是北美著名的職業學校。BCIT的辦學宗旨與我國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具有一致性,這為我們借鑒BCIT的教學管理經驗奠定了基礎。BCIT的辦學宗旨是:(1)向加拿大BC省提供具有世界水平的、開拓事業發展的就業技能;(2)培養稱職勝任的畢業生,為畢業生提供職業晉升的技能,提高工商企業業績;(3)通過與工商業界的良好合作,使用良好的教學方法為雇主提供一就職就可勝任工作的高質量技術人才。從這一宗旨可以看出,BCIT不僅為向社會輸送學生,還要使培養出的學生能為工商企業創造價值,這與我國高職院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宗旨是一致的。為實現這一宗旨,BCIT真正實現了校企的深度融合,來自工業界的專家和工程師成為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委員以及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學校教師要走出校園到企業去進行實踐鍛煉,教材每隔3年重新審核一次,以確保教學內容緊跟市場和企業發展的步伐。下面就BCIT教學管理經驗和對我們的啟示進行分析。
把日常的教學運行管理與教學質量管理分開,以保證教學質量管理與監督工作能順利進行BCIT的注冊中心就是側重日常運行管理的機構,教學資源中心則是側重教學質量管理的機構。目前,我國許多高職院校并未將二者分開,無法將教務部門從繁重的日常運行管理中解脫出來,只有將二者從教學機構的設置上分開,才能集中精力和人力考慮教學改革、教學過程監督,以提高教學質量管理的有效性。
充分發揮專業建設委員會的作用,真正實現校企深度融合 在BCIT有兩個委員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個是監管全校所有的教學質量、專業教學計劃和新專業申報的教學指導委員會,一個是由企業人員組成的對專業教學計劃的修訂給出指導性意見的工業指導委員會,類似于我國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委員會。這兩個協會保障了BCIT開設的400多個專業及各專業的課程都能與企業需求緊密結合,同時也保證了專業計劃的嚴謹性。通過工業指導委員的作用,達到雙贏的目的:企業需要什么技術,學校就傳授什么技術給學生;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以市場需求來培養人才是職業教育的辦學宗旨,如何及時了解企業所需并融入高職院校的教學計劃和專業課程中,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點上,BCIT的工業委員會與我國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委員會的功能是一致的。但存在一個不同的客觀因素,BCIT有30%的兼職教師和70%的業余制學生,他們來自企業,因此對企業的人才需求及技術需求的了解是非常及時的,這對學校了解企業所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對于我國的高職院校來說,只有靠擴大兼職教師比例、主動與企業聯系、派送教師到企業頂崗鍛煉等方式來了解企業需求,通過與企業、行業合作辦學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接軌,保證教學內容緊跟生產實際,真正實現校企深度融合,才能體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價值所在。
實施教師準入制度,加強教師工程經驗的積累BCIT的教師門檻是要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在教師技能培訓中心培訓合格才能任教。教授課程的教師都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結合企業所需和實際應用進行教學,因為這部分教師來自企業、公司,最了解企業需要哪方面的人才,所以才能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國各高職院校在規模擴大的同時,教師隊伍也在不斷壯大,但許多年輕教師從一個校園跨入了另一個校園,不同的是身份角色的轉換,他們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和教育教學技巧。所以,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建設一支師德高尚、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較高專業知識水平的教師隊伍??蓮囊韵聨追矫婢唧w實施。(1)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教師的人文素質與文化修養。對年輕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進行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誠信、敬業精神。(2)對新教師任課資格提高考核標準及要求,同時要求新教師在工作前五年每年應有不少于3個月到企業實踐鍛煉的時間,以此提高自己的實踐經驗。在對教師任課資格進行考核后,對其實踐技能的考核建議委托給企業方實施,做到兩者合格方能任教。(3)各專業建立兼職教師資源庫,通過優秀企業人員參與教學過程實現校企充分合作。(4)鼓勵教師到企業進行生產實踐鍛煉,在提高自己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加自身的實踐操作技能。(5)成立教師技能提升中心,所有任課教師,無論專職還是外聘,必須在教師技能提升中心進行高職課程設計、教學設計、說課、教學方法等知識的學習,最后通過3次微型課程的講授考核,通過者方可勝任相關課程的教學任務。
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BCIT有注冊學生5萬多人,其中1.5萬是全日制學生,平均年齡27歲,3.5萬是part-time學生,平均年齡31歲。由于學生年齡偏高,且部分學生已取得有關專業的本科及研究生學位,所以,來這里學習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目的都非常清楚,整個校園內的學習氛圍非常好。令人感到詫異的是,一個擁有這么多學生的大學,并沒有像國內高校那種專門負責學生學習、生活、行為等方面的輔導員去進行專門化的管理,但整個校園的學習生活卻井然有序。我國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不及普通高校,與BCIT的生源情況相比也有較大差別,因此,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學生管理:首先,依靠教師及教輔人員的正確引導,在平時的學習及生活中灌輸職業道德思想,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任課教師有責任將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所授課程中,通過實踐課培養學生規范操作、安全操作、產權保護等方面的職業意識,使學生在校期間就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就業后可更好地融入其職場氛圍。其次,采用由淺入深、項目引導、問題驅動等方式的教學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多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采用小班教學,提倡多樣化教學及考核方式,保障教學質量 在BCIT,一個教學班不超過20人,這樣保障了教師與學生能實現一對一的交流,學生被關注的程度很高,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也比較高。教師多采用提問、討論、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鼓勵學生提問、思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在課余能充分利用論壇、郵件等方式實現與教師的交流。在這點上,國內高職院校與BCIT的差異較大,由于教學條件及師資等原因,不能做到所有課程都實施小班教學,但筆者建議,可以將實踐操作性較強的課采用小班教學,以保證教學質量,達到預期效果。另一個亟待解決與突破的問題就是如何鼓勵學生主動提問,主動在課余時間通過其他方式與教師進行交流。筆者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真正愿意向老師提問、主動與老師交流的學生大概只占10%,其他學生已習慣了那種機械性的灌輸式學習方式。要改變這一現狀,一方面教師必須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要肯定學生的每一次提問,無論簡單與否,都不要否定學生,以此鼓勵學生多提問題,逐步形成良好風氣。教師教學應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體現學生為主、教師為導的教學思想??蓪⒔滩膬热葜亟M,只要達到該課程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即可,不一定墨守成規地按章節授課?,F在的教學大都以知識點的講解為主,最后再將分散的知識點通過綜合案例或項目進行整合。在大力推進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中,可考慮在講授課程之前就給學生介紹關于該課程的整體概況及通過學習這門課程能解決什么問題,有了整體概況后再將知識進行分解、講解。這樣,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學習效果自然不同一般。教學實施中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如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目標導向等方式,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理論知識夠用、重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這一特點。
貫穿始終的Project和Practicum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BCIT計算機學院計算機專業教學計劃中有兩門課程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一門是前兩學期都有的Project,一門是后兩學期都有的Practicum。Project是在教師帶領下完成針對本學期所學知識的具體應用,解決某些小項目,為今后與公司項目合作打下堅實基礎。Practicum課同樣是在教師帶領下分組完成與企業簽訂的具體項目。BCIT每年有幾百個來自企業的實際項目,通過這種方式既幫助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生畢業后即可上崗,上崗即可頂崗。高等職業教育就是要培養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如果學生沒有大量的實踐操作鍛煉機會,何以能實現與企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我們可學習BCIT這種方式,通過自身項目或者來自企業的項目來培養教師、鍛煉學生。
教學過程管理BCIT的教學管理大多以是否達到預期目標來進行考核,課程教學大綱一旦確立,不可任意修改。雖然企業的需求在不斷發生變化,但教學內容的變更卻不隨意。對于過程則留給任課教師充分的自主權,教師不會一味為了趕進度而忽略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接受程度,這樣反而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權在于學生,由學生對任課教師進行測評,以學生評價結果來確定教師的教學質量。因為學生就是教學服務的對象,教學都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的,教學質量的好壞自然應由學生去評判。
教學質量是高職院校謀求長遠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保證教學質量要靠多方面的力量。BCIT的教學質量管理涉及機構設置、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等諸多方面,各個方面協調配合,才能發揮教學管理的最大合力。因此,對我國高職院校而言,對教學管理需要有一個系統的組織,以協調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能。
[1]范玉濤.從BCIT的成功看社會需求對高等教育的作用[J].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學報,2001,(6):73-76.
[2]范玉濤.從BCIT的教學管理特色引發的思考[J].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學報,2001,(12):90-94.
[3]王秀英.加拿大BC省理工學院職業教育的市場化運作[J].職業教育研究,2008,(5):155-156.
G7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1)08-0176-02
楊樺(1977—),女,四川仁壽人,碩士,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教學管理研究與計算機教學方法研究。
(本文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