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蔥蔥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中山 528436)
面向地區經濟 重構高職會計專業課程*
廖蔥蔥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中山 528436)
“珠三角”地區經濟發展迅速,新增企業多,而會計人才不能滿足企業要求。因此,高職院校要面向地方經濟培養人才,根據實踐認識論和教育學假設理論,考慮人才發展規律,分層次構建行動導向的實習課程和“做中學”的技能訓練課程。
高職;會計專業課程;地區經濟
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發展六種生產性服務業,包括現代物流業、國際貿易業、信息服務業、金融保險業、現代會展業、中介服務業。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 (2008~2020年)也提出要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還提出要在以珠海市為核心,以佛山市、江門市、中山市、肇慶市為節點的珠江口西岸地區規模化地發展先進制造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中山市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與先進制造業相適應的現代生產服務平臺,加快發展中介服務業,積極引進國際中介服務企業,借鑒國際中介服務的先進理念和技術,提升中山市中介服務業的服務水平。國家級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也提出要大力發展與中山市副中心地位相稱的現代高級服務業。會計是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中介服務業,隨著多種類型經濟實體的不斷涌現,社會對會計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現代高級服務業包括的戰略規劃、資金籌劃、資本運作服務都離不開高質量的會計工作。
數量供需現狀 根據廣東省工商局全省中小企業新注冊數目及注吊銷情況的統計,2009年1~9月,全省各類市場主體共注吊銷企業62361家,新注冊企業100634家,全省新注冊企業總數與注吊銷企業總數比較,凈增加38273家。若按照每年凈增加企業的數量38000家計算,每個企業增設1~2名會計,則每年凈增加財務人員57000人。根據中山市工商部門統計,2009年1~9月,中山市新增各類企業4235家,注銷1349家,凈增企業2886家。若按照每年凈增加企業的數量2800家計算,每個企業增設1~2名會計,則每年凈增加會計人員4200人。中山市有7所高校,開設會計相關專業的高校有3所,每年本專科培養人數約600人,其中專科年培養人數約480人,則供需比例為1∶8.75。因此,“珠三角”的中山地區現有的會計專科以上層次的人才數量還不能滿足中山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求。
專業素質供需現狀 (1)企業的專業素質需求。通過與中山市的部分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進行交流了解到,“珠三角”作為重要的加工制造業基地,中小企業和外向型企業眾多,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許多企業尤其是外向型企業一方面遭遇到傳統銷售渠道下產品需求大幅減少的境況,另一方面因受到原材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影響,面臨著通脹的壓力,企業必須精打細算,緊縮銀根過日子,避免資金流短缺給企業造成更大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更加凸顯了優秀財務人員的重要性,企業十分需要財務人才既懂會計核算,又熟悉納稅申報,還能根據企業生產流程進行成本核算,為企業改進生產管理、降低經營成本提供決策依據。(2)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專業素質。現有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所開設的課程一般包括管理學、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基礎、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稅法與稅務會計、審計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數據庫運用、會計電算化、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等。對上述課程進行分析,可得出所開設課程的特點:通用性強,針對性稍弱;學生所學的知識全面,但應用能力偏弱。主要原因是按照本科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思路開設課程,而不是針對地區經濟發展和高職教育的特點開展會計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課程設置層次不清晰。教育的結果是學生的會計理論水平達不到本科水平,技能水平也不能滿足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就業時眼高手低,在崗位和薪酬方面只能與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競爭,達不到上大學的期望值,導致學生心理不平衡。
問題歸納 “珠三角”地區每年新增企業 3~4萬家,需要5~6萬名財務人員,其中中山市新增企業近3000家,需要財務人員近6000名,而每年本地區培養的專科以上會計畢業生不足千人,現有的會計人才數量不能滿足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珠三角”地區眾多的涉外企業面臨外部銷售渠道不暢通,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通脹壓力,企業急需既懂會計核算,又懂納稅申報的財務人才,更需要熟悉企業生產流程的成本核算人才。而多數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上定位不明確,在課程設置上層次不清晰,在實踐能力上不能達到企業的要求,更談不上與企業實際聯系,實行訂單式培養。
問題分析 在現實世界,實踐問題往往是以雜亂而模糊的狀況呈現在實踐者面前的,往往超越現有的理論和方法的范疇。例如在會計實踐中,財務人員每天面對的是許許多多的票據和統計表,需要辨別真偽,審查數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然后考慮分類核算處理,而不同于教科書中的樣票和已經按時間順序歸納好的業務題。隨著經濟活動的日趨繁雜,財務人員要處理的經濟業務也超越了教科書所包括的范圍。在長期的職業教育反饋中發現,實踐者往往無法從書本中找到解決實踐問題的現成答案,而實踐中的這些模糊區域恰恰是專業實踐的核心。因此,專業教育的出發點應是探究如何增強處理實踐中不確定區域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專業實踐輔導教師能夠看清學生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研究 “做中學”的經驗和出色的輔導技藝。傳統的專業教育往往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技藝,培養出的學生呈現兩個極端,或是只重理論知識的“書呆子”,或是認為讀書無用,只關注社團活動,沉迷于網絡的“時尚達人”,難以被對口用人單位所接受。專業教師年輕化、學術化傾向也使得職業教育趨向本科學術化。
綜上所述,面對會計人才供需現狀,不僅要拓寬會計人才引進與培養渠道,擴大招生數量,更要在明確培養定位的基礎上調整原有的課程設置,開發與企業實際聯系緊密的新課程,構建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任務為驅動的課程體系是高職會計專業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按照職業發展的規律設置三個層次的專業課程 “珠三角”地區有眾多的中小企業,而且外向型加工制造企業較多,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應面向廣大的中小企業,培養企業需要的,能承擔企業實際崗位工作的會計人才。在明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的基礎上,應按照會計人才職業發展的規律,將課程分為基本、中層和高層三個層次,并使開設的課程與培養學生崗位能力相對接。第一層次的課程主要是會計核算與結算課程,培養學生通用行業和主要行業的會計核算能力,針對“珠三角”地區涉外加工業較多的特點,還可以開設生產工藝流程與成本核算、報關實務、國際結算等課程,并對部分課程開展雙語教學,以滿足地區經濟對外向型國際化人才的需求;第二層次的課程主要是稅務和電算化課程,培養學生熟悉稅法,掌握納稅申報和工作底稿的電子表格化應用能力;第三層次的課程主要是企業財務高層次人員應學習的課程,如財務管理、審計實務等,這些課程以選修課為主,滿足學生個性差異的需要,為學生在財務職業領域縱深拓展提供方向。這樣設置課程的主要特點是:(1)會計與稅收相結合;(2)突出電算化特色;(3)滿足企業對成本核算和納稅申報人才的需求;(4)課程實用性與前瞻性并存。
針對行業企業,構建行動導向的專業課程 在設置了基本、中層和高層課程的基礎上,應按照現代課程的內涵,開發行動導向的課程,即構建由教師、學生、課程資源和情境構成的課程系統,開發教與學行為賴以發生的框架和行動本身,可使課程教與學從文本層面的認知、記憶與積累上升到領悟、觀察、體驗等行動層面,引導學生通過行動后的思考與整理,構建自我的理論與實踐認識體系。例如,成本會計課程作為會計專業核心課程,需要結合地區包裝企業、醫藥企業多的特點,與企業及相關加工工藝專業聯合,共同建設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根據企業不同的生產工藝過程和與之相配套的生產費用歸集與分類方法,讓學生分期到企業的實習基地生產現場認知實習一個月,觀察生產過程,熟悉基本生產工序,參與生產消耗數據的統計匯總。然后,回到多媒體課堂,按照所認知的生產過程、生產工序和收集匯總的一個月的生產消耗數據,學習成本分類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在教師輔導下進行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構建行動導向的專業課程,要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項目—任務為驅動,以教師、學生、課程資源構成情境要素,并且由專業輔導教師與企業專業人士一起進行課程設計,制定課程標準實施方案和學生考核評價機制。
創設“做中學”自由環境下的技能型課程 利用技能型專業核心課程增強專業技能是有難度的,例如財務會計課程,學生很難參與到某個經濟實體的業務核算中,因為這意味著該經濟實體的經濟利益核算和商業秘密可能會泄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城市研究與教育教授唐納德·A·舍恩認為,專業學院必須重新審視課程所基于的實踐認識論和教育學假設,將反映性實踐課作為專業教育的關鍵要素。所謂反映性實踐課就是要把現實中的實際問題在專業教育的實踐課上反映出來,學生在實踐課輔導教師的指導下,分析這些問題并加以解決,即在實踐中學習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藝。約翰·杜威提出了“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并認為是認識發展過程中的“首要的、最初的主題”,也說明了同樣的道理。因此,培養專業技能需要創設一個模擬現實情境的自由的學習環境,使教學活動可以在低風險情況下進行。會計課程雖然難以深入經濟實體進行,但依據教育學假設原理,高職院校可以創設會計工作室,把技能型的專業核心課程引入會計工作室,在一定程度上,專業技能的學習可以在一個相對低風險的環境中進行,實現“做中學”的自由。校內的會計實踐課雖然是虛擬的,但可以再現會計實踐活動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應確立其重要的地位和合法性,使之有所作為,而不僅僅視其為一種輔助教學活動。會計實踐課的輔導教師必須是最優秀的教學研究人員,應能夠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融于一體,能夠與學生平等地交流,能夠帶領學生一起探究事物的真諦。會計實踐課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密切交往的經驗,學習的困境、學生的弱點、師生共同創造的行為世界會深刻地影響學習的結果,因此,在篩選、錄用、晉職和薪酬標準等方面應向實踐課輔導教師傾斜。
[1]徐國慶.職業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68-70.
[2](美)唐納德·A·舍恩.培養反映的實踐者[M].上海: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124-126.
[3]陳文涓,劉毅豪.地方工科院校財會類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人才需求對接研究[J].會計之友,2010,(8):126.
[4]涂娟,劉進梅.財會專業學生從業能力培養的教法研究[J].會計之友,2010,(9):127.
[5]胡學忠.高校會計職業判斷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會計之友,2010,(10):80.
[6]趙紅英.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J].會計之友,2010,(10):118.
[7]胡玲敏.經濟轉型升級視角下高職會計專業特色建設[J].會計之友,2010,(9):118.
有話職說
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德萊賽
G712
A
1672-5727(2011)11-0030-02
廖蔥蔥(1969—),女,碩士,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