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洪彬
(靖江市城南辦事處 鼎新小學,江蘇 靖江 214525)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討論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渠道,而合作學習又是目前課堂教學提倡的一種討論方式。《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立、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因此廣大教師十分注意研究合作學習的方法。我就合作學習的實施程序,談談自己的做法。
合作學習應該是有準備的。這個準備就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教材的訓練重點,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來組織學生進行自學探索活動。自學前,教師提出小組討論的問題,教給學習研究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查閱資料,使用工具書……圈注出理解的內容,找出不懂的部分,寫下擬提出的問題,做好合作學習的準備。
經過充分的自學,學生都急欲把自學時的“發現和見解”表達出來,為了使每個參加合作學習的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發言人次序可為“中等生→后進生→優等生”。中等生的發言,可以反映一般同學的學習理解水平;后進生的發言可先依照中等生發言的樣子稍作變化,發表意見,鍛煉他們的勇氣與膽識,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優等生則不必重復上述討論意見,可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或不同看法。
討論時,可根據事先的分工激勵學生小組合作的責任感。例如:可由一號組長擔任小組討論的組織者,二號字寫得好而快的同學做記錄員,三號優等生做小組的代表發言人,等等。組織者要認真聽取每一位同學的發言,并且要把握好尺度:(1)要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施,避開非本質話題和雞毛蒜皮的糾纏;(2)要有順序,不要一窩蜂地搶著說;(3)要心平氣和,不要冷嘲熱諷;(4)不要忙于下結論,讓學生的歧義在爭論中逐步自明。教師要主動參加與組織,指導合作學習的方法,加強合作學習的實效,了解合作學習的進程,為下一步的全班交流做好準備。
1.合作學習開展的方法。常用的合作學習開展的方法有逐層推進式、一點突入式、追根尋源式等。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九寨溝》一文的教學,拋出問題:“課文是怎樣把景物寫得具體生動的?”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先加以引導。第一步:先讓學生得知這篇文章是從兩個方面,即優美風景和珍稀動物來寫的,分別找出有哪些景物和動物;第二步:依次研究運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哪些語句是比喻句?這些比喻句對描寫景物、表達作者情感起什么作用?通過環環相扣、逐步推進的討論,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了文章形象而貼切的修辭方法,而且領略和享受了祖國河山之美。
2.合作學習的導向。合作學習的活動應該體現扎扎實實的評議基本功訓練,而不是空洞的泛泛之談和所謂“開放性”的思維活動。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遣詞造句、體味情感等到方面去推敲、咀嚼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在區別、比較中掌握運用語言的技能技巧。如教學《九色鹿》一文,我先讓學生帶著下面的問題去默讀課文:(1)這篇課文記敘了九色鹿的哪幾件事?(2)這幾件事表現了九色鹿的什么思想品質?(3)課文是怎樣把九色鹿的特點寫具體的?再合作學習以上問題,并按要求填寫:

這就緊緊抓住記敘文的特點來組織合作學習,教學的重點突出,過程簡明,語言訓練扎實,便于掌握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合作學習的深入。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不可能一下子抓住關鍵問題,這在合作學習中會暴露出來,教師要主動參與,及時抓住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再讀再討論,把合作學習引向深入。
1.轉換角度提出問題。學生是帶著老師提出的問題自學的,為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小組討論時對同一問題可轉換角度,重新組織語言,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要集中,要提綱挈領,防止把問題搞得太細太瑣碎,變成連珠炮式的追問。如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三顧茅廬》一課,同學們自學課文后,提出了這些問題:三顧茅廬是什么意思?劉備為什么要三次去拜訪諸葛亮?出發前劉備和張飛的對話說明了什么?既然去拜訪諸葛亮,為什么要寫隆中的景色?離諸葛亮的家還有半里多路,劉備為什么要下馬步行?劉備為什么不讓童子叫醒諸葛亮,而是等了一個多時辰?諸葛亮有什么才能?……這樣連珠炮式的發問,是不利于課文的整體把握和課堂的有效學習的。這時組織者應引導組員把問題進行歸類,變換一個角度提出問題,經過思考和討論,可以歸結為兩個問題:課文哪些地方寫出了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諸葛亮值得劉備三次去拜訪嗎?
2.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在小組討論中要把對課文的理解、詞語的掌握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切不可用讀書代替回答,討論的語言表述要語意完整有條理,能恰當地引用原文,并注意發言內容的開頭、照應、結尾。即使對同一問題有一致的認識,也要學會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運用有變化的評議表達。
3.讀議結合。學生對問題的認識,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得透徹的,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地引導學生深入讀書,讀讀議議,切忌主觀臆斷,憑空發表意見,要立足課本,找出依據。
4.不要打斷組員的發言。在小組討論中,有的組員發言離題、離譜,不要中途打斷或中止學生的發言,要在耐心等待中幫助他們尋找造成錯誤的原因,讓其自己發現錯誤,改正錯誤。
5.合作學習中的記、寫、摘、抄。小組討論不僅是一個認識的深化過程,而且是一個記憶與語言運用練習的好機會,所以在討論的過程中,亦要穿插一點學生的筆頭訓練。如記寫詞語的意思,摘抄重點詞、句,這樣使學生的所有感官都能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記、寫、摘、抄與討論應成為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
合作學習的歸納也要逐步由學生自己來進行。辦法為:(1)記錄員及時做好小組討論記錄,及時摘取組員發言的要點、核心。(2)教師對照各組的發言歸納板書,亦可請學生自己板書。(3)教師對學習活動時行評價,不再重復學生歸納的內容。
通過合作學習,學生能正確回答課文后的習題是檢測合作學習效果的重要標準。所以小組學習結束,教師要拿出時間,讓學生對本次學習效果進行檢測,檢測方法是多種多樣的:(1)自我完善,即依據課文后的練習要求,自己逐步對照檢查;(2)遷移運用,將在群體討論中所掌握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如教完《長城和運河》一文后,設檢測題為:說一段話,用上“曲折蜿蜒、長城、連綿起伏、巨龍、奇跡”等詞語。
實踐證明,有效的合作學習可以使課堂教學更真切、更生動,可以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學思想轉變,形成“學生講,學生聽,學生問,學生答”的生動教學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