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紀偉,閆冬良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成人高等醫學教育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研究
馬紀偉,閆冬良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成人高等醫學教育;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要根據不同專業、不同教育培訓項目和學習者的實際需要,實行靈活的學制和學習方式,推行學分制等彈性學習制度,為學生半工半讀、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等創造條件。”醫學成教學員來自基層醫療單位,學習與工作、家庭生活間存在矛盾,如何使醫學成教學員根據自身情況提高理論和技能水平,是值得成教工作者探討的問題。我們嘗試用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來解決這一矛盾。
學分制是相對于學年制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它以學分為計量單位,以取得最低學分作為獲得畢業證書的依據,是在選課制基礎上產生的。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有利于學生個性培養,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創新精神培養,有利于形成競爭和激勵機制,有利于課程的優勝劣汰,為學生發展各自潛能和特長創造了條件[1]。
在學習時間上,成教學員大多不能像普通學生那樣全身心、長時間地學習,只能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學習時間。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只有靈活安排學習時間,才能滿足各類成教學員的學習需要。傳統學年制固定的學習期限和教學計劃束縛了成人教育的發展。實施彈性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學完規定課程,達到相應水平的優秀學員可提前畢業,后進學員可推遲畢業。學員可根據自身情況邊工作邊學習,直到學完全部課程,獲得畢業證書為止。靈活的學制可以吸引更多學員,從而保障成人高等教育規模,促進其發展。
成教學員一般有一定工作經歷。因此,他們的學習需要往往與從事的工作有密切聯系。同時,成教學員學習時常不以教材內容為中心,而是以問題為中心。成人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和考核評價形式必須具有實用性、針對性、開放性和動態性特點。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為學員提供了更多自主選擇學習的機會,學員可根據自身情況、特點和發展需要,選擇課程并安排學習時間,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則,能使學員得到最佳教育機會,獲得全面發展。這樣不但能充分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且能促使學生建構知識能力結構,培養個性、特長。
成人高等教育要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創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環境和條件,就必須更新觀念,及時指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這必將推動成人教育的教學改革。實施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通過學員選課程、選教師,引入競爭機制,有利于激勵教師更新教學內容,調動教師教學創造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根據《南陽醫專繼續教育學院學分制管理暫行規定》,護理類專升本或專科畢業需修滿120學分,按照每學分10學時計算,畢業時需修滿1 200學時。開設課程增加,學員自主選課,導致教學任務和教學班次增加,所需師資、場所等教學資源也相應增加,教學成本明顯增大。
成教學員在年齡、學習經歷、工作經歷、文化基礎、個人志向、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學員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課程,修滿學分后即可畢業,使學員個性發展更趨多樣化。而在注重學員個性發展的同時,教學質量評估難度卻不斷增大。
近2年,成人教育加大了聯合辦學力度。目前,我校在駐馬店、平頂山、洛陽、信陽等地設置了校外教學點,實施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后,各教學點學員選課分散,教學組織難度增加。
實施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后,學員自主選課,同年級、同班學員選修課程都不相同。因此,打破了原有年級和班級界限,學員學習自由度增大,學習更多依靠學員的自我約束,學員管理難度增大。
選課制是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的核心。選修課數量太少,學員選擇性較小,學分制就是無本之木。因此,應以實施學分制為契機,改革現有課程體系,在現有選修課(人文社會醫學導論、醫學心理學、統計學、論文寫作、文獻檢索等)基礎上,增加特色治療、課題成果申報等課程,并憑借我校3所附屬醫院的優勢,將以“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學習為主的繼續教育項目確立為選修課,增加選修課數量,增強課程體系的針對性、實用性,培養成教學員終身學習意識,提高學員創新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由于成教學員間存在較大差異,實行彈性學制更為適合。為了將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落到實處,確保學有余力、努力學習的學員能夠提前畢業,我校每學期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安排適量彈性學分,以滿足學員學習需要。(1)各專業課面授時間基本不同,學有余力的學員可以選擇學習其他專業課程;(2)成招、自考和網教3種教學形式并存,學員可根據自身情況選修不同學習形式的課程;(3)成績優秀(如學期平均成績在95分以上)且自學能力強的學員,可以申請不跟班聽課,僅參加平時測驗和實踐教學環節,完成作業,通過考試即可獲得學分。
實施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選修課建設也需要一個過程。在選課制不能全面實施的情況下,可積極推行雙專業、主輔修等制度,鼓勵學員擴大知識面,以滿足醫療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為學員今后的醫療工作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另外,成教學員,尤其是專升本學員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因此,應增加獎勵學分數量,重視成教學員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培養[2]。
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網絡教學創造了條件。從2007年起,我校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開展網絡教育,積累了一定的網絡教學和管理經驗。實施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后,通過加強網絡課程和網絡課件建設,以網絡為平臺,開展網絡教育,進一步緩解了成教學員的工學矛盾。
由于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偏重于結果,為充分發揮其優勢,我校結合自身特點加強學員學習過程管理,加大學員選課指導及聽課管理力度,并與學員綜合測評相聯系,調動了學員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了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的積極作用。
[1]楊干忠.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實務[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7.
[2]秦秀昌.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實行學分制探析[J].南都學壇,2001,2:111~113.
G724
A
1671-1246(2011)05-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