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麗娜
(即墨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山東 即墨 266200)
中等職業教育是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這類學校擔負著兩方面的重要任務:一是培養學生掌握從事某行業工作所需的必備生產技能;二是為社會培養健康的公民。但該類學校由于生源的素質參差不齊,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自制力差的特點,決定了學生的基本素質水平較低。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技能,而且要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因此,在發展職業教育的同時,加強師德建設成了職業教育的關鍵。
縱觀古今,從教育先賢孔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到在四川地震災害中為了學生而舍棄生命的感動中國的十大災區教師譚千秋、嚴蓉等人民教師,以及現在活躍在平凡教育崗位上的優秀教師,他們之所以在關鍵時刻能夠有不平凡的壯舉,之所以在平凡的崗位上能夠做出卓越的成績,都與他們個人所具有的高尚師德修養有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在其報告《學會生存》中提出:“把一個人的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他成為一個完善的人,這就是對教育基本的一個廣義的界說。”因此,只有品德才能影響學生的品德,只有心靈才能影響學生的心靈,只有行為才能影響學生的行為。
但目前中職教育中有悖于師德的現象屢有發生。由于學校生源素質普遍較差,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難度,師生糾紛時有發生,有悖師德的現象屢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
1.樹立正確的職業教育觀。
職業教育是中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等職業學校中,要使師德建設卓有成效,必須正確處理好“外”與“內”的關系。
“外”指師德建設的外部環境,主要指教師朝夕工作學習的學校環境。“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的德行影響重大,在市場經濟思潮的沖擊下,學校環境也受到沖擊。例如,個別教師受到拜金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影響,不安心于教育教學工作,對工作敷衍塞責,缺乏工作的激情;個別同樣受到拜金主義和功利主義影響的領導,官本位風氣日濃。學校領導以權謀私的個別案例不時被媒體披露。前武漢大學某校領導觸犯刑律的報道在教育界引起不少的震動。這樣的外部環境必然導致人心渙散,法紀觀念淡薄,個人私欲橫流,師德建設從何談起呢?
“內”即自我修養,自我反省。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從哲學角度進行思考,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據。提高師德修養,離不開領導的教育引導和同事的幫助,但最重要的是靠自身的學習和修煉。自省自悟、自修自養,這是提高師德修養的根本手段。
2.加強教師師德培訓。
針對現有教師的自身特點,要有計劃地對教師進行在職培訓。教師除了應具備較強的業務素質外,還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特別要具有較高的師德水平。為此,我們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時要處理好“予”與“取”的關系。
“予”指的是在師德建設過程中要大力提倡教師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和無私奉獻精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私奉獻是千百年來教師的德行之一,是對教師道德素養的基本要求。“取”就是社會給予教師應有的社會地位,學校、學生對教師勞動的價值給予應有的承認與尊重。在“予”的方面,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光輝的典范,“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集中體現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精神。
3.教師要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中職學校要充分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教師在授課時,要了解學生的現實情況,培養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針對學生的反饋意見,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做到因材施教。
在師德建設中,教師不能要學生適應自己,而要主動適應學生。教師要變單純的“責任”為豐富的“情感”,積極面對教育和管理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育的最高境界應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強調“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要求教師“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教書育人是對教師這一特殊職業的專業要求,它是教師工作的具體內容,師德所引發的效果如何,必須由此來體現,它是師德的載體。而為人師表是社會對教師這一職業所承擔的職責具有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比一般職業道德更高的要求。教師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在此能夠得到充分的表現,故而它是師德的支柱。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針對教育新任務、新問題,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勇于創新。
有教育專家提出,教師的教學力=師德×師能(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師德與師能的乘數效應顯示,只有兩個因子均提高,乘積應才會相應提高。師能是發展之本,師德是教育之魂。高尚的師德是提高師能的前提,精湛的師能又是實踐師德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愛學生、愛教學事業不是一句空話,教學能力低下勢必制約著師德水平的提高。
師德不僅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而且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永恒主題。不同的時代對于師德的要求不同,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對于師德的要求不可能和古代一致,必須有時代氣息。科學發展觀對師德師風的要求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育人觀。作為中職教師,我認為中職學校師德師風主要有政治品質、思想素質、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等方面,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思想過硬,政治堅定。在工作上,我們首先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教育事業;時刻要在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擁護黨的決定,言行一致。
(2)在教學中依法執教。要認真學習和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在校園里做學法用法和維護法律、法規尊嚴的帶頭人,杜絕在教學活動中發生安全事故,杜絕犯罪傷害學生案件的發生。
(3)與時俱進,愛崗敬業。老師不但要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特長,而且要熱愛自己的崗位,把學校當做自己的家,盡職盡責,教書育人;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履行課后輔導學生的職責;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
總之,良好的師德,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書育人的一種動力。它是教師從事教育勞動時必須遵循的各種道德規范的總和。而中等職業學校擔負著培養產業所需的初級人才的重任,加強中職學校師德建設既具有社會學的意義,又具有經濟學的意義,即加強做好師德建設能夠給力中職教育。所以,每位中職教師都要努力成為具有良好師德的人,才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托起明天的太陽。
[1]羅國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材的編寫過程以及對廣大任課教師的幾點希望[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
[2]黃秋桂.“淺析中職學校師德建設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3]戴士弘.談談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教育研究.深圳職業技術學院,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