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行一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 理工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大學生學業生涯自我設計的探索與實踐
——高校學生德育工作的新視角
劉行一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 理工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學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基礎,新形勢下學生工作應創新觀念,樹立創新機制。作者從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出發,探討了大學生進行學業生涯自我設計的途徑,并結合學生管理工作實踐,對大學生學業生涯自我設計的開展進行了實踐探索。
高校學生德育工作 大學生學業生涯自我設計 四要素 實踐探索
高校學生德育工作歷來是大家關注的重點,但是同時又是高校管理機制中的弱點。高校學生德育工作,既是培養學生組織能力與政治意識的重要一環,又是高校教學與科研得以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與以往相比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因此,學校的領導和職能部門必須以新的眼光看問題,以新的思路分析問題,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積極改變過去的剛性管理,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的互動關系,主動了解學生的特點及其思想,如此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管理措施才能實施,管理過程才能順暢,管理工作才能主動。
大學生學業生涯自我設計是指大學生根據社會的發展狀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愛好,從進入大學校門起,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自己的學業生涯提前設置總目標及分期目標,并自覺進行學習思想轉化和學習行為控制,將學習與個人興趣愛好,以及未來的職業目標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使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自我內化的教育過程。其間,教師對學生的學業生涯設計起引導與監督的作用。近幾年來,各大高校已經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設計自我,是“以人為本”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對大學生完成其大學學業和將來的發展都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高校與學生之間法律關系的清晰化與復雜化,傳統的以學校輔導員與管理人員的人文關懷與思想教育為主的管理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高校學生德育工作的需要。結合大學生學業生涯自我設計開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為大學生實現自我、完善自我提供了機會,可以將過去的非程序化管理轉變為程序化管理,提高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意識,既減少學生管理中的“忙、亂、雜、急”現象,又增加學生德育工作的有序性和公正性,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與權利,對自己的學業生涯進行自我設計與完善,在進一步推進學生管理工作民主化的同時,培養他們的自治能力與自律能力,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我設計、自我管理、自我負責,從而既減少學校學生工作的勞動量,又增強學生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個人究竟朝什么方向發展,能達到什么樣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努力的程度和選擇的正誤。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要鼓勵學生根據個性特點,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自主選擇發展方向,確定成才目標(包括成才的類型和層次),設計自己的知識結構,使學生擺脫被動發展的地位,積極主動地塑造自己的個性。這樣的自我設計、自我實現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所必需的。學生自我設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特長,使天賦潛能得到充分發展,因此注重大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學業生涯自我設計的前提。
新時期下,學生如何正確地進行自我設計是學業生涯自我設計的關鍵。當代大學生應當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指導的基礎上進行自我設計,正確的“理想”應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大學生要面對現實,從自己的實際出發,確立自己的具體奮斗目標,把理想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目標。學生工作管理者要正確教育學生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根據自我特點和興趣愛好,結合自己的專業進行學業生涯設計,為今后的自我發展奠定基礎。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老師引導下獨立、自主地去研究學習對象,達到掌握知識、獲得能力,并且很好地運用這些知識與能力的學習方式與過程。自主管理是學生在教師的激勵與引導下,自己處理日常生活與學習方面事務的管理模式。在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與管理是其重要特征。學生自主主習與管理是學業生涯自我設計的必要條件,實踐證明:只有教會學生學習,學生才會自主學習;只有教會學生管理,學生才會自主管理;只有進行自主教育,高校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和時代要求的自主型、創造型人才。
高校學生是青年中的特殊群體,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他們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同時,也存在自制力較差、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為的誘惑、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缺乏集體觀念、組織紀律性思想比較淡薄等問題。這就要求輔導員在政治思想上,教師在學習上正確加以引導和監督,幫助學生沿著正確的軌跡走過他們人生中最關鍵的一段,使學生具有明確而堅定的政治方向,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同時,幫助學生克服自身的惰性和各方面的不足,保證學生學業生涯自我設計目標的實現。
從2008年9月入學開始,我結合學生管理工作,對2008級計算機本科學生進行了大學生學業生涯自我設計的實踐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2008級計算機本科新生進校起,下發專用的《大學生學業生涯自我設計書》,設計內容包括:個人理想、總目標、年度目標、學期目標。其中包括專業課程目標、基礎課程目標、特長目標、綜合素質目標,外語、計算機水平,閱讀目標,寫作與發表,演講與口才,技能與專長,參加社會實踐,學生社團活動,評優評先情況,個人性格塑造,樹立誠信品牌,等等。同時要求學生制定實現這些目標的可行性步驟。與此同時,要求每個學生對自己的性格特征、業余愛好、個人專長、能力傾向、發展基礎進行認真分析。
為進一步推進學業生涯自我設計的實施,系部安排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來做本科生導師。指導學生理解專業培養計劃并合理選課,幫助學生設計學業生涯,了解并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特別是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思想問題,配合輔導員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導師既是學生的師長,又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生活指導和心理疏導,使每一位學生一進校,就確立了自己的成才方向。
前蘇聯心理學家卡普捷列夫說:“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為它符合創造的自我發展。離開自主性,就不能獲得發展?!痹谥笇W生進行學業生涯自我設計的過程中,輔導員與教師緊密配合,以學生為主體,著重培養自主識別、自主選擇、自主攝取、自主調控的自主學習能力,努力創設機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成功素質教育特別強調實踐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認為素質不能直接傳遞,只能在訓練和實踐中潛移默化而成。從2008年以來,系部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為宗旨,積極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拓寬了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活動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磨礪,在實踐中發展,在實踐中檢驗學業生涯自我設計的正確性。
輔導員與專業老師也積極參與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設計,定期進行檢查與監督,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潛質、就業環境等幫助學生糾正設計偏差,并將每個學生的生涯設計進行表格量化,每個學期進行跟蹤考核。學生的自我設計實際上形成了“雙向設計、定向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
21世紀大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的具有創新能力、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的高素質人才,而高素質不僅僅是指擁有高的科學文化素質,還包括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正如《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所指出的:“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任務、內容、渠道和對象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只是簡單地重復過去的老方式、老辦法,就難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甭撓档礁咝5膶W生工作也是如此。實行大學生學業生涯自我設計有利于學生工作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有利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節與控制自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嚴格地進行自我學習和鍛煉,自主地學習和生活,不斷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最終成為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才。
[1]張艷梁.平談大學生的自我教育[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7,(7).
[2]黃明睿.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工作管理創新的思考[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1).
[3]李雪婷.論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創新[J].成人教育,2009,(3).
[4]趙吉勇.本科生導師制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大連大學學報,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