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善
(晉江市僑聲中學 語文組,福建 晉江 362271)
本文從高中語文必修一與《美國語文》第一冊的角度,比較中國的高中學生和美國的高中生在寫作上的訓練到底有什么不同之處。之所以選擇這兩個文本是因為二者都是雙方教育體系中具有典型性的教材,而且選文數量上接近,相當于一個學期的教學內容,但是在中學作文訓練體系上兩套教材,存在明顯的差異,具體表現如下。
美國語文教材第一冊,2個單元10課15篇課文,表達與寫作訓練題目共60個,其中純粹的寫作類題目30個,項目類20個,寫作技巧10個。而中國高中語文必修一作文題目總共16個,其中4個作文專題訓練集中在記敘文方法指導上,9個集中在課文理解上,3個探究梳理。
寫作能力是一個人語言學習效率和質量的綜合反應,既是思想認識能力的體現,又是表達能力的體現,需要長久的高強度的訓練,刺激思維的靈敏度,才能達到條件反射的程度,才可能自然流暢地表達思想,因此,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訓練,只有保證了量的積累,才能實現寫作能力質的突破。在同樣的學習時間里,美國中學生花在作文訓練上的時間遠遠大于中國學生花在寫作上的時間,完成學業走向社會時,他們通過語言學習所形成的表達能力和表述方式將遠大于中國學生。雖然中國新課程改革后編制的語文教材已經明確重視寫作和交流能力的培養,訓練的數量也相對有所增加,但無法滿足學生參與社會競爭的要求,所以作文訓練要增加到每篇課文的教學環節中去,增加到學生學習的每個細節中,才能為學生發展提供支撐,教育的價值才能充分體現出來。
《美國語文》第一冊作文訓練的60個題目分為24種類型,包括日志4個、地圖繪制1個、剪貼1個、演講5個、改寫1個、評論4個、徽標設計2個、活動表格制作1個、調查1個、海報10個、神話創作1個、新聞3個、戲劇1個、個人計劃1個、旅游指南手冊2個、摘要大綱2個、游戲創作1個、網頁制作1個、展覽布置1個等。人教版的《高中語文必修一》作文訓練形式僅有四種,其中包括詩歌創作1個、讀后感寫作4個、調查研究1個、記敘文寫作4個。
作文訓練形式的多樣性首先體現了教材編者思維的靈活多樣性,編者們對學生語言能力形成的階段性特點和持續過程有了完整和清晰的認識,才可能設想出針對性強的各種各樣的形式新穎的訓練題目。從這個角度來看中美差異,首先是教材編寫者的思維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僅是廣度上的,更有之于研究深度上的,沒有研究,怎么能做到訓練上的有的放矢。其次,形式上的多樣性還體現了教材編寫者對學生個性差異認識上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并且對這種差異的無限認同與尊重,讓不同性格愛好的學生在各種不同形式訓練中發現自我表現自我成就自我,讓他們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培養健全的人格,逐步形成和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美國語文教材作文訓練題目幾乎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語言運用的方面,經過嚴格訓練,自然可以適應社會生活在語言和動手能力方面的要求。中國人教版語文教材的作文訓練從文體角度看是很單一的,只有4種體裁2個角度,即文學寫作和調查報告寫作,其中文學寫作有9個,調查研究1個,在比例上嚴重忽視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訓練。讓所有學生去追求只有少數人才能去追求的文學創作的純粹的藝術之路,其實是利用了教材的強制性限制了學生在實用性方面應有的發展水平,同時讓學生在學習中喪失信心和興趣,最終放棄努力遠離語文,可以說導致語文教育失敗的原因之一是教材訓練角度和形式的單一性和目的的專制性。相反,美國語文教材作文訓練形式的多樣性表明他們的教材編者們對選入教材的文本有過深入的研究,強烈而清醒地意識的進入教材的文本是拿來做什么用的,在哪個點上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有訓練價值,自己能從哪個角度利用好這篇文章,教師在使用這篇文章組織教學時對可能存在哪些問題等都有過充分的論證和研究,所以才形成了訓練細致指導得法使用方便的作文訓練體系,在促進教師和學生專業成長上無疑有著顯著的積極意義。
人教版語文必修一作文教材與閱讀課文沒有任何聯系,作文訓練中的方法是單獨安排的而不是從閱讀課文中自然延伸出來的?,F行高中寫作教材盡管是集中編排,但必修1的寫作訓練是學習寫人記事、寫景,而閱讀內容卻是現代詩歌、古代寫景散文、新聞、報告文學。寫作專題的教學必須分散穿插在各個閱讀鑒賞單元中進行,有些寫作技巧的片段訓練還是要安排在閱讀教學之中來進行。閱讀中的寫作訓練無法與寫作專題中的訓練取向一致,專題中的訓練也無法分解到閱讀學習中來分步進行。
教材編者想當然地認為高一的學生在一個課外的獨立片段就能很好地理解寫作需要的技巧和方法,能夠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寫作所需要的材料。這種設計違背了“寫作實際上基于閱讀”[1]的基本規律,將寫作與閱讀的天然聯系人為地切斷,使閱讀不能為寫作提供基本素材和技巧的借鑒,寫作也不能化解閱讀的內容,結果只能是學生既不明白“書中說些什么”,更不明白“那些‘什么’是如何說的”。語文教材中精選出來的經典作品對學生寫作所能起到包括提供學識素養和素材,獲得文體形式和技巧借鑒,增加語言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力在內的作用幾乎失去了價值。也許教材編者認為學生寫作技巧和素材可以通過課外閱讀獲得,如果是這樣,至少對選課本的文本價值的認識是不到位的。至此,我只能相信“教科書編寫者往往不去深究各自學科在整個課程框架中的定位和個別學習領域的特性,而是各自發揮,理所當然地去解釋課程綱要和課程標準,又迫于時間壓力,無暇顧及教材品質”。[2]人教版作文教材內部系統存在著話題與方法借鑒不協調,話題探究與配套練習不匹配,不能為學生提供實用技巧借鑒等問題,使獨立作為作文訓練體系編排的各個環節彼此脫節毫無關聯,自然難以承擔語文新課程寫作目標的實現。[3]
《美國語文》中的作文訓練題目共60個全部與課文密切相關,沒有一個作文題目脫離課文本身。例如《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一課的寫作安排?!?.船員日志,想象你是哥倫布的一名船員,從你的角度重寫本文;2.續寫,從哥倫布停止的地方續寫,寫一篇日志來描述你探索加勒比海時的想法;3.比較日志,哥倫布進行了多次航行,但是一直沒有抵達亞洲,利用圖書館資源,找一篇哥倫布后期的航海日志,在你的文章中比較哥倫布后期日志與早期日志中表達出來感情和什么不同,并解釋為什么有這些不同?”[4]三個題目都是圍繞閱讀課文《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的內容從不同角度訓練日志這種文章體裁的寫作能力進行設計的,微型寫作課中的指導也是圍繞日志這個體裁進行的,體現編寫者用教材的理念。
美國語文教材作文指導的全面性體現在微觀層面上的微型寫作課,規定題目、介紹寫作重點、分析本課課文的范例、構思指導、交代寫作注意的細節、詳細交代修改的方法和問題等,對本次寫作的要求及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全面詳細的規定和交代。例如:“1.微型寫作課:口頭報告,假如你是哥倫布,口頭做一篇報告在回到歐洲時報告給西班牙國王和王后(總要求)。2.寫作技巧重點:生動細致的說明、日志中的范例分析。3.構思:想象哥倫布見到的自然風光,列出他可能碰到的熱帶風光、聲音、觸覺、氣味和味道。4.寫稿:在描述這個島的時候,盡可能納入你最多的感官細節。通過細節來表現這個地區的富饒繁茂,而不是告訴你的聽眾它有多美麗。5.修改:對你描述的每一個形象加入細節來強化,在只有視覺和聽覺的描述中加入嗅覺,考慮在適當的地方加入觸覺或味覺的描寫?!保?]這種全面性在宏觀層面表現為整個體系訓練的方法涉及寫作的每個環節,分別為生動細致的說明、有效的重復、事件的順序、清楚的組織結構、主題同一、表現因果關系、使用有力的語言、預先估計問題、適合媒體的風格、必要的環境或背景。從方法訓練安排的順序來看體現了一個從感性到理性從形象到抽象的思維發展過程,這個安排符合中學的思維發展過程的程序性和特點。
中國人教版語文教材寫作指導,每次一個方法,但選用黃方國的《父親》來分析寫作方法,然后留下五個類似的題目。雖然也有挖掘感動點、提煉素材、整體構思的寫作指導,至于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以及如何完善寫作根本不涉及,至少缺乏思維的縱深感和操作的實在性,空洞到無法操作。
而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注重理解聯想等靜態的思維訓練,缺少實踐動手能力的訓練,在表達能力的理解上明顯比較狹窄。
美國語文教材作文訓練體系分單純的寫作、項目的設計、微型寫作(相當于我們的具體文章的寫作指導)三個部分,不僅重視大腦思維的靜態訓練,而且注重在具體項目操作中鍛煉在情景中的動態判斷合作能力和心態的訓練,兼顧思維活動和身體活動,實現表里和諧。所有的訓練題目難易結合,深淺相容,相比與中國語文教材中整齊劃一的要求,學生有充分發揮和選擇的余地。大量的演講、口頭報告、徽標設計、展館海報、廣告設計等,使學生學習知識和生活密切相關,同時打通了相關學科之間的聯系,也為相關學科知識的發揮作用提供了空間和途徑,有利于實現學習活動的良性循環。
藝術性和實用性是教育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失去了實用性,教育難以發揮改造生活的目的,受教育者難以在實際生活中獲得應有的地位和空間,那么教育也就失去意義,從而教育追求的終極價值之一的美的追求也就難以實現。朱自清曾提出:“作文課主要是技能訓練,藝術當居其次位?!薄爸袑W生的作文課該以廣義的應用文為主”。[6]藝術性是教育追求的終極目的之一,失去藝術性的教育,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功利主義和庸俗主義難以自拔,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過程中根本就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教育的實用性目標一定受到嚴重影響。美國語文作文訓練不僅注意到了生活實際需要的實用性而且給藝術唯美追求留有足夠的空間。中國語文教材訓練體系過于追求高不可攀的藝術性,讓大部分人在失去文學藝術性能力之后,生活所需要的語言能力和動手能力沒有得到足夠的訓練,最終的結果是失去對語言學科的興趣。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491.
[2]鐘啟泉.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第一版):138.
[3]曹玉蘭.人教版高中課標實驗教材語文必修中寫作部分的瑕疵及調整淺探.語文學習,2008:2.
[4][5]馬浩嵐編.美國語文——美國著名中學課文精選1(12—18歲).北京:同心出版社,2004,8,(1):22,23.
[6]朱自清.朱自清全集(第4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