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祝 高 飛 周青青
(1鹽城工學院 優集學院;2鹽城工學院 紡織服裝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1)
應用型本科機械制造專業培養的是掌握機械專業領域知識,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夠從事機械產品設計、制造、管理和銷售等一線工作,且思想道德素質、職業素質和身心素質較好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實踐教學作為應用型本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著培養學生實踐技能、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任務,與傳統或學科研究型本科教育、職業專科教育有著明顯的區別。學生通過實踐課程,可以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鍛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
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本是強調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重視理論知識的再現、驗證、記憶與理解,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利。隨著高等教育的連年擴招,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各高校的教學資源也日趨緊張,由于實踐教學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因此實踐教學資源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學校不能夠及時根據學生數量的增加來提高實踐教學資源的投入,勢必會導致實踐器材和場所等基礎設施不能及時增設和更新。
實踐教師集教師、實踐技術人員和教學指導人員于一身。近年來,高校的大幅度擴招導致師生比嚴重失衡,學校為彌補教師缺少的困境,開始大量招收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等高學歷的教師。而這些教師的學習生涯也是以理論研究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觀念所主導,畢業后他們直接進入高校任教,再加上工作和職稱方面的壓力,年輕教師們很難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學、實踐技術和教學指導能力。當這些年輕教師進行實踐指導時,很有可能會出現不知所措的現象,這對于求知欲較強的學生們而言,無疑是一個打擊,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以微電子技術、軟件技術為核心,以數字化、網絡化為特征的信息技術正在促使傳統制造業的組織結構和運行模式發生根本性變化,同時制造業技術也已經向微機械、超高速和超精密加工等高新技術方向發展,制造業已向綜合利用高新技術和綠色環保制造方向發展。現代機械工程的研究領域是多學科知識和技術的統一。綠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同時降低對環境的污染[2]。
機制專業的學生除了掌握一般的基礎知識外,應該掌握機械制圖、計算機輔助繪圖、工程力學、機械設計理論、數控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等專業基礎知識,以及其他設計制造相關的等拓展性知識。機制專業的學生應具備通用機械和先進制造裝備的使用、維護、管理等方面的技能,機械產品設計、制造、逆向工程等綜合應用技能;具備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的主流CAX系統軟件和信息化軟件的使用技能;具備外文文獻讀、寫、翻譯的能力;具備解決實際工程問題,進行技術創新的能力,等等。除了必要的知識和能力外,還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精神;擁有健康的體魄,較強的心理調節和適應能力和樂于助人、積極向上、團結進取的精神狀態;保持熱愛學習、自主學習和強烈求知欲的學習品德。
學校應根據長期的實踐教學經驗,制訂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工與人文社會學科相貫通、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能夠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的教學體系。實踐教學內容應能反映機械制造業的最新發展要求,培養學生與時代相符合的技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實踐考核不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而是以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技能表現、創新思維、綜合素質作為評價參考,從教學體制上保證實踐教學質量,激發出學生的潛能。對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引導他們參與校級、市級、省級、國家級實踐創新比賽,讓創新實踐教學不再受時間、地點、理論教學的約束。不僅學校要改變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還要讓學生主動接受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通過組織學生到企業見習、學術報告等方式,促使學生增強實踐教學的認識,在實踐中領悟實踐教學給自身成長帶來的益處。
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關鍵平臺 實驗室,的建設應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學校的類型、辦學規模和高效管理來進行資源整合,確保實驗室發揮出教育教學的功能。學校應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或整合其他院校的教學資源,努力改善實驗室教學場所,認真管理和維護實驗和教學設備,購置代表前沿科技的先進制造和測控裝備,如先進電子制造裝備、特種加工裝備、三坐標測量機、激光掃描儀、快速成型機等,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親自實踐的機會。同時,還需要加強虛擬實驗室建設,使學生在實驗室就能體驗機械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過程。
同時,學校還應積極尋求校外渠道,拓展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場所。學生大一時到企業實踐一個月,主要是熟悉和了解企業,回到學校做準備工作。大二時到企業實踐兩個月,在企業工程師的指導下,實施項目計劃。大三時到企業實踐三個月,履行助理工程師的職責。通過實踐“三步走”方法,可以讓學生盡早形成跨系統、跨學科和跨專業的大思維,進而發現個人的專業興趣,以引領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并形成根基比較寬厚的文化通識。
實踐教學的教師集教師、實踐技術人員和指導人員于一身,其水平決定了實踐教學質量。學校可通過引進校外的實踐人才,建立長期穩定的實踐教學核心骨干[3];制定相關政策,引導青年教師更加重視工程實踐,主動提高實踐教學方面的能力;選派實踐教師到企業生產一線進行掛職頂崗工作,在實際的生產中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另外,組織教師不斷開展互教互學活動,探討最佳實踐教學和組織方法,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實踐精品課程、教材建設和學術性研究,提升實踐教學內涵水平,逐步建立高層次、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團隊。
[1]王輝,程建軍.淺談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6,4(1):51-53.
[2]吳良芹.先進制造技術及其發展[J].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09,38(1):84-86.
[3]傅水根,武靜.深化工程實踐教學改革,全面促進可持續發展[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1):7-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