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傳鐘
(淮海工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5)
論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存在問題及工作技巧
武傳鐘
(淮海工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5)
高校輔導員是集教育、管理、服務和科研為一體的教師。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教師們在長期的繁雜工作中容易產生驕慢懈怠情緒,面對事務容易急躁且缺乏耐性。高校輔導員工作正面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輔導員工作時要心態(tài)平和,情緒穩(wěn)定,與“為學生服務”結合起來,多與學生家長交流,注意溝通技巧,走近學生,了解實際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為全面開展工作奠定基礎。
高校輔導員 思政教育工作 存在問題 工作技巧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人們的思想觀念、人文風貌、知識結構都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tǒng)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都在不斷地接受洗禮和考驗,社會上千奇百怪的現(xiàn)象不斷涌現(xiàn),學生尤其是大學生在網絡、通訊、娛樂文化全面發(fā)達的年代,面臨的心理困惑與就業(yè)困難等問題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嚴重。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工作正面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們不能墨守成規(guī),不能再以傳統(tǒng)固化的教育思維去對待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切實關注學生們思想動態(tài)的變化,與時俱進,善于運用高超、專業(yè)化的工作技巧處理問題。
2006年教育部頒發(fā)的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明確了輔導員的角色:“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高校輔導員是集教育、管理、服務和科研為一體的教師,是開展大學生活動的骨干力量,是學生日常生活管理的具體組織者、指導者和實施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學生的人生導師,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大學生打成一片,從“做人、做事、做學問”三方面加強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熱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事業(yè),具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高校輔導員應具備的個人素質。“政治強、業(yè)務精、紀律嚴、作風正”是高校輔導員應具備的業(yè)務素質。具備良好溝通協(xié)調、組織管理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總結創(chuàng)新能力,具備較強地把握全局和整體規(guī)劃能力是高校輔導員應具備的工作能力。
我國高校傳統(tǒng)的學生教學管理模式是“學校抓院系,院系抓年級,年級抓班級,以黨建帶團建”,在這種管理機制下,輔導員整天忙于繁雜的事務性工作,疲于奔命,學生處于被動式學習過程中,學習目標單一,素質發(fā)展不平衡,社交及集體活動皆以班級為單位,學生交際面窄,視野狹隘,社會適應能力提高緩慢。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教師們在長期繁雜的工作中容易產生驕慢懈怠情緒,面對事務容易急躁且缺乏耐性,這是高校輔導員隊伍普遍存在的問題。
1.1 驕慢和懈怠情緒。
輔導員工作可以分為點上工作和面上工作兩種,點上工作比較具體要有亮點,面上工作要求不能有疏漏,點面工作一般都是相互交叉滲透的,比如:事情通知傳達、任務安排、活動組織、材料回收、總結匯報之類的工作。面對這些工作,一件、兩件、三件事全部做完了,到下一學期又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時間一長,輔導員的驕慢和懈怠情緒就容易出現(xiàn)。因為所有的事情簡單重復,沒有挑戰(zhàn),當再次面對重復的事務,輔導員們就會不以為然,應付差事,于是工作質量下滑。當一些突發(fā)或特殊情況出現(xiàn)時,往往讓輔導員們焦頭爛額,窘迫不堪。
1.2 工作急躁缺乏耐性。
輔導員日常工作很瑣碎,每天電話接不斷,手腳忙不停,工作做不完,做了這個又來那個,事情永遠做不到盡善盡美。于是,我會急躁,會埋怨,會發(fā)牢騷,有時甚至還會帶著情緒工作,我們學院張萍書記每次見我有煩躁情緒時會適時勸說我:“事情是有點多了,但是不要急,一件一件做,你越急躁了,做事越容易出錯,錯了再返工,質量差不說,效率也低……”的確,工作急躁影響工作質量,影響工作效率,自己心情不好,還會讓同事心情也不愉快,事后想想,真是損人損己,得不償失。
輔導員是學生工作基層的一線工作者,做一名優(yōu)秀的輔導員就應當“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用心為學生服務”,熱愛學生,以身作則,以誠相見,工作不急躁、不焦躁,耐心細致,不怕反復,熟悉學生的特點,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學生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學生們提供表率的學習榜樣。
輔導員從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難度、有挑戰(zhàn)性的,尤其是年輕人。輔導員是一線學生工作者,是學生的服務者,與學生的接觸更加頻繁而密切。輔導員要保證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必須時刻保持心態(tài)平和、情緒穩(wěn)定,將日常具體工作與“為學生服務”結合,多與學生家長交流,注意溝通技巧,走近學生,了解實際問題,切實解決問題,為全面開展工作奠定基礎。
2.1 工作時心態(tài)平和、情緒穩(wěn)定。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負責管理的學生人數(shù)在逐年增多。當就業(yè)工作、心理工作、助學工作、黨務工作、評獎評優(yōu)和其他日常工作同時交叉到一起的時候,會有一種喘不過氣的感覺,輔導員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淡定,要穩(wěn)住。事情多時,必須分清輕重緩急,由急到緩、由重到輕,理好順序,一件一件做,做的時候講求質量,切忌返工,慢慢地所有的事就都能做完。
2.2 具體工作與“為學生服務”結合起來。
輔導員的瑣碎事情有很多(如學生遲到、曠課、曠操、生病、請假、開證明、考試、違紀、掛科、處分、電腦游戲、學風問題、宿舍矛盾、心理問題、聯(lián)系家長、學籍處理,等等),工作中就不能把這些瑣碎事情當成任務負擔或是不屬于自己的額外工作,否則帶著一種不得不做、不情愿或被逼無奈的心情去做,會很累,對學生態(tài)度也很差,根本談不上為學生服務。輔導員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實都是在做好事,都是在為學生服務,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學生會尊敬你;用心與學生交流,學生能感覺得到;用心去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學生會感謝你。
2.3 多與學生家長交流,注意溝通技巧。
輔導員老師應多跟學生家長交流,尤其是問題學生(違紀違規(guī)、學業(yè)困難、心理問題)的家長,要和家長、班主任一起商議學生的幫扶計劃和解決措施。比如:家長打電話來詢問學生的情況時,老師不能袒護學生,要實事求是地說明情況。輔導員要尤其注意跟家長的溝通技巧,不能一味地指責學生,也不能只跟家長匯報個情況就結束了,要努力化解學生與家長和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誤解和矛盾,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共同解決問題。
2.4 抽出時間走近學生,了解實際問題。
輔導員的工作必須以學生為基礎。很多學生中實際存在的問題,老師是不知道的,如果不走近學生,不深入交流,很多問題輔導員、班主任都發(fā)現(xiàn)不了。比如說考勤制度問題,學習委員每周都要交考勤表,但是個別班級的情況單從一張考勤表是看不出問題的,只有親自去教室走走才發(fā)現(xiàn),原來遲到的人這么多,曠課的人還不少,除非老師點名,否則考勤表上就是空白。學生的很多問題就隱藏在實際生活中,輔導員再忙也要走近學生,了解學生們實際存在的問題,防微杜漸,為學校的安全穩(wěn)定作貢獻。
輔導員工作責任大、任務多,負擔重,但是輔導員用心投入工作是有回報的,聽到學生說“老師好”“老師,謝謝您”等話,就是輔導員的榮譽和幸福。高校輔導員要通過不斷地實踐摸索和總結,努力適應輔導員崗位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化水平,在面對學生、學生工作這一職業(yè)時,要始終持有愛心和責任心,在面對繁雜的工作面前始終保持平常心和耐心,扎扎實實地做好學生工作,戒驕戒躁,用心服務,學生的微笑就是輔導員的幸福。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教社政[2005]2.
[2]秦紅艷.輔導員職業(yè)化發(fā)展的幾點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1(8):170.
[3]田茂.關于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化發(fā)展的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7(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