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翠蘭
民辦高校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
● 劉翠蘭
本文通過案例研究與實踐,介紹了民辦高校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實施的具體做法;明確了教育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構建的關鍵環節包括:學院的準確定位、確立階段性發展目標、建立目標管理體系、系統整合人力資源、建立科學合理的測評機制等方面;對于民辦院校規范管理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民辦高校;質量保證體系;實踐
民辦高校加強自身建設、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質量保證體系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和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筆者在對民辦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將山東省兩所民辦本科高校(山東萬杰醫學院、山東英才學院)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案例研究,重點分析了如何將ISO9000族標準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思想與民辦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管理相結合,構建適合民辦高校實際發展需求的質量保證體系,并通過兩所案例學校的具體實踐對體系可行性進行驗證,力求為構建富有時代特點的民辦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保證與測評體系提供建議。
筆者認為,民辦高校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構建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步驟才能實現:第一,形成系統而全面的教育教學質量意識:通過對全體師生的廣泛宣傳,提高對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的系統性認識,并達成民辦高校質量管理的核心共識,作為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推行的前提。第二,現代大學管理制度的建設與完善。通過建立領導層的質量管理目標和基于事實的決策系統,形成系統化、程序化、可操作的教育教學管理文件。第三,確定科學的符合本校實際的教育教學質量管理過程及監控機制、評價體系和反饋機制,充分利用好民辦高校本來具有的機制靈活的優越性。第四,建立持續改進的理念并形成策劃、實施、檢查、總結的PDCA循環的運作機制。
以上幾個步驟的實現在于:首先,應明確民辦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管理及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組成部分,并識別其中的重點和管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理順這些組成部分的主次順序和管理環節之間的相互關系;其次,確定這些過程有效運行的準則和方法,并明確相應的支持資源和信息所在,保證其穩定性。
在對案例學校進行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對于發展進入一定階段的民辦高校規范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是實現學??沙掷m發展的根本保證,而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與有效的測評體系的建立與保持為實現其目標起到重要的作用?,F將主要做法總結如下。
民辦高校準確定位是建立教育教學質量測評機制的基本前提?!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及《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明確了我國在2010-2011年的十年期間國家人才發展的戰略目標。人才戰略是經濟社會戰略目標得以實現的可靠保障。在這十年間,恰逢民辦高校進入關鍵發展機遇期,民辦高校的戰略定位是其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頂級設計。廈門大學潘懋元教授在研究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發展階段的有關問題時,特別強調高校定位問題。民辦高校既要在國家高等教育系統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又要明確自身條件,克服困難,發揚優勢。只有準確定位,才能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如本研究涉及的兩所案例學校中,山東英才學院為綜合性院校,專業跨8大學科門類,學院在制定2010-2020年中長期事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學院的辦學定位和學科發展定位,即建設教學型本科院校,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科定位于建立以教育學、管理學、工學為主,兼顧人文、醫學,各專業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山東萬杰醫學院是一所醫學專業學院,其發展定位也是充分考慮了山東省醫療健康保健事業發展和人才發展的前景及學院的實際情況。這兩所學校在定位方面基本做到了既相對理性,又切合實際。
民辦高校階段性目標的確定是建立教育教學質量保證與測評機制的重要環節。發展目標是與學院發展戰略相重疊的,是戰略目標的具體體現。如,案例學校山東英才學院,在確定學院中長期事業發展規劃之后,對近三年的階段性目標進行了認真研究。該學院于2008年改建成本科院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近三年要通過新建本科院校的合格評估。所以,學院將教育部提出的合格本科院校指標體系作為建立學院近三年目標任務的基礎依據。通過分析指標的內涵,評估學院自身的實際條件,在合格本科院校評估指標的7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43個觀測點基礎上,結合本學院情況,將其細化為9個一級指標、26個二級指標、55個觀測點,每個觀測點均明確了主要工作目標和具體的定性、定量指標,將這些指標作為學院近三年的階段性目標任務,為學院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依據。
民辦高校建立符合自身實際的目標管理機制(體系)是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核心內容,目標管理體系是保證階段性目標實現的必要環節。案例學院在目標管理體系建立過程中的主要做法如下:
1.將學院近三年的階段性目標任務,根據職能部門、二級學院所承擔的職責,首先分解落實到部門,使部門的目標指標與學院的目標指標形成體系。部門的目標指標是學院階段性目標的合理分解。
2.處理好崗位目標指標與部門目標指標的關系。案例學校在梳理崗位職責及績效指標時,將教育教學質量指標作為核心內容。職能部門的崗位目標指標主要體現服務教學、保障教學的導向,教學單位的崗位目標指標則主要體現為如何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指標,如:對教學過程中做好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教學研究、教學改革等提出了具體的目標指標。
3.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管理隊伍人員構成有專職也有兼職,有來源于高校,也有來自企事業單位,有長期勞動關系者,也有短期契約關系者。在落實目標任務的過程中,通過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職責,理清三者關系,這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教師隊伍、管理隊伍是民辦高校保證教育教學質量有序進行的重要資源,處于發展階段的民辦高校,在國家宏觀政策還沒有落實民辦高校教師與公辦高校同等待遇的情況下,必須充分利用自身機制靈活的優勢,對人力資源進行系統整合。如:兩所案例學校的教師隊伍均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來自于企事業單位和公辦高校的建立長期勞動關系的中青年教師和退休人員占20-35%,來自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專職教師占50-60%,外聘兼職教師占20-30%。不同學校這些人員的比例也不相同,并且該比例在不同的學期都有變化,但變化的范圍有趨同性。將這三支隊伍進行整合,并賦予合理的管理機制,對民辦高校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保證教育教學管理有序進行起關鍵作用。
民辦高校能夠將目標任務有序落實,除了要將目標指標分解責任到部門到崗位以外,還要重點建立科學合理的測評機制,這樣才能保證目標任務如期完成。案例學校關注了兩個層面的考核測評體系的建立與保持。一是分學期、學年對部門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考核,采用的檢查考核程序是依據ISO9000族標準有關質量管理體系要求中,依據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的基本要求建立的內部審核程序。確保審核的客觀性、公正性和系統性;二是對崗行分類分階段考評,采用自我評價、小同行評議和民主測評等方法。案例學校兩年來的實踐表明,測評機制在落實民辦高校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有效運行,確保教學質量提高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潘懋元.我看應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問題[J].教育發展研究,2007,(7-8A).
[2]山東英才學院:2010-2020年教學發展規劃.
[3]劉翠蘭.民辦高校教師薪酬制度與薪酬激勵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
[4]中國標準出版社.GB/T 19001:2008版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本文為山東省科技廳軟科辦項目《民辦高校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與測評研究》(項目編號:2007RKA301)階段性成果之一
劉翠蘭/山東英才學院副院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級教育行政管理
(責任編輯:劉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