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黃海之濱,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如果說讀書是我的最愛,那是因為父母諄諄教誨,讀書是農村孩子唯一的出路,而且那所謂的“讀書”并不是很多文人雅士所指——博覽群書的那種,而是為升學而努力攻讀課本。所以提筆寫閑情時,我想到的是在晨曦微露時,手握一根魚竿,站在河邊,靜靜地等待魚兒上鉤的畫面,那是我打小就愛上的,雖然那時并不懂優雅,而且對于一個女孩來說,也從來沒有人覺得釣魚是件優雅的事兒。
兒時——釣得一份親情和鄉情
還記得兒時,每到初夏季節,小河邊總有兩三個孩子在專注地釣魚。與我同齡的伙伴都是男孩子,他們可喜歡下河釣魚摸蝦了。一開始只是旁觀,后來我特別心癢癢想加入他們的行列。小時候釣魚并不是到小街上買現成的魚竿,而是自己動手做。為了有好的釣魚竿,奶奶特地從姑姑家挖回了竹子根,育在屋后東北角,也就是豬圈旁,那里肥料多。春天來了,從地里抽出一叢叢細竹竿,一年生的竹子還太嫩,要等到長到第二年,竹竿長了,而且有韌性了,精挑細選上一根竹竿,用斧頭細細砍下來,甭提多開心了。后來好多小伙伴都到我家來要魚竿,那著實讓我自豪了好一陣子。奶奶總是將最直、最輕巧、最有彈性的竹子留著給我用,我的魚竿總是細溜溜的、輕飄飄的、黃中帶青。魚浮子往往是要挑好一點的鵝毛做,將鵝毛的空管處剪掉,因為空管不能勾住線,然后撇去上面的細毛,仔仔細細地剪成一粒粒,長度約為一厘米。然后將針在火上慢慢燒一燒,用鉗子輕輕扳彎,將魚線穿上系好,我鐘情中意的魚竿就做好了。
那時候上小學,功課并不多,作業做完也沒有任何課外班,所有的時間都是屬于小人兒自己支配的。尤其到了暑假,那更是最快樂、最愜意的日子。清晨早早起床,要在合適的碼頭或者草叢中打個好窩子。然后回到家,匆匆忙忙喝上一碗粥,就要忙著挖蚯蚓。那蚯蚓還真難找,得往平常倒水多的地方去挖,但是有時候會挖出綠色的蚯蚓,那是臭的,魚兒不愛吃;要找紅色的,那是好的,不能太細,穿不上鉤,魚兒看不上眼。有時候挖了好一會兒都找不到一根蚯蚓,那只好放棄,用面粉沾少許水,團一團,捏一捏,最好滴一滴菜籽油,那可香了,魚兒也比較愛吃。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提著魚竿,帶著小魚網,我就可以出發了。因為膽兒小也不會游泳,我一般都在河邊一排莊子人家的洗菜碼頭上釣魚。清晨時分,有些人家會來到碼頭上洗洗衣服,看我在釣魚,都會把水輕一些漾,然后問我還釣著沒。時間長了,還有些鄰居會在淘米、洗碗的時候,少許撒一點,這樣我釣到魚的機會就會多一點。兒時釣魚的樂趣完全是在等待過程中,看到魚浮子偶爾動一下,心中竊喜,然后在思量中,終于一提鉤,魚竿有些分量的感覺,真是無可比擬的快樂。小時候釣魚家人也并沒有多在意我釣的數量,有時候釣了半天才有兩三條小鯽魚。要把釣到的魚養到水缸里,等上兩三次才能和著咸菜夠煮一次。而我對釣上來的小魚,因魚刺那么多,也一般不敢伸筷子。因此奶奶總是說“吃魚不如取魚樂”。
因為我經常在水邊釣魚,而且是一個女孩子釣魚,所以一個莊上的人都知道陳家三丫頭愛釣魚。只要我拿著魚竿放線,他們騎著車路過時都會說:“嗨,小三子,釣著幾條了?”然后我就會把小魚網提上來,給他們看一看。甚至我有一個本家伯伯輩分的,一個特別會釣魚的二伯,每次他在打窩子的時候,都會從我家門前問一聲:“三子,今天還釣魚不?二伯替你多打一個魚窩!”所以,我回憶起來,總覺得兒時釣魚,釣的是一份親情和鄉情。
少女——釣得一絲自得、一點自憐、一份自在
說到閑情,其實它也真正決定了我的人生之路。那時候,九十年代初,農村孩子跳龍門最好的辦法就是考中專,而且分數還相當高。因為考上中專就可以將農村戶口轉成城鎮戶口,由國家分配工作。女孩子一般會被老師們建議考個衛校當護士,或者會計,抑或是師范。我父母還比較民主,主權歸我自己。我權衡再三,決定選擇當老師。
那是1991年的盛夏,我的分數遠遠超過了中專分數線,進師范上學是需要面試的,除了五官長相端正以外,一定要會回答一個問題“你為什么要選擇當老師?”在此之前,我就在心里默默準備了一個比較合適體面的回答:“因為不愿意看到千篇一律的零件,不愿意坐在流水線上工作,所以我不選擇當工人;我不喜歡看到成天生病痛苦的臉,所以我不喜歡當護士;我不喜歡和數字打交道,所以我不能當會計;我最希望的是能夠每天看到的都是鮮活的孩子的臉,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故事發生,我覺得很開心。”同時我還有一個更為實誠的理由,我希望每個學期結束后有一個愉快的暑假,在暑假中好好享受我的假期,拾起我的魚竿,能夠滿足我釣魚的念想,這個想法只能埋藏心中。我終于如愿以償地被師范錄取了,而且三年上完還接著上了兩年的大專。
最為愜意的就是那師范五年的暑假,因為沒有太多的顧慮,沒有升學的壓力,釣魚就變得特別自在。特別記得有一年我連續釣上十來天,而且還非常不愿意戴草帽,我喜歡讓風直接吹著,喜歡清清爽爽的,所以被曬得黑乎乎的,我也不在意。父親總笑著說:“你再釣魚,曬得像非洲黑人了,關鍵是等你走上講臺,學生都分不清哪邊是老師,哪邊是黑板了!那可糟了!”我也不以為意,笑著照釣不誤。
釣魚給予我一種坦然、從容的心態。當我靜靜地站在水邊,看著河水輕緩地流過,偶爾有一兩只蜻蜓飛過,只是在蘆葦葉上停留一會兒,更多的是安靜,心境也會像水一般恬靜,沒有太多的奢求,沒有太多的逆反,也沒有厭世的心理。不論在什么心情之下,只要能讓我扛起魚竿,享受屏氣凝神緊盯魚浮的那一刻,我都可以放下。我可以什么都不想,此時的天地中只有一湖水、一彎鉤、一條魚、一個人,其余都可以不用多思量;我還可以什么都想,想我的生活、想我的夢想、想我的苦惱、想我的失落,此時我不用掩飾我的心情,我可以讓許多的情感交織、融合、消逝,因為水波是平靜的,風是清幽的,天地也是如此寬敞的,自己的那點小女子的想法也顯得微不足道了。少女時代的釣魚是寄情山水,釋放出心中一絲自傲、一點自憐、一份自在。
而今——釣得一份兒童情結和人生的品位
當我手上的魚竿,變換為粉筆,轉眼從青澀到較為成熟,從豆蔻年華的少女變為人妻、人母時,不變的還是對釣魚的鐘愛,而且時間愈久,這份情就更濃。
釣魚這份閑情磨礪了我的耐性。我釣魚并不是每次都魚蝦滿簍,記得有一次,從一早忙活到傍晚,一條小貓魚都沒見著,奶奶見我兩手空空,就笑著說:“甭去曬了,在家歇歇吧!”第二天,我照樣提著漁網、扛著魚竿,來到昨天的魚窩子,我靜靜地守著,因為昨天這兒我看見有冒泡的跡象,而且那魚浮子動了兩次,我堅信一定有魚,只不過需要更多一點耐心。又是一個上午,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樹上的知了在拼命叫著,我專注地盯著那平靜的水面,終于釣上了一條金黃的小鯽魚,足有半斤重,一提竿,手中的沉甸甸讓我特別喜悅,看著那出水的魚兒,落在草叢中,我急忙放下魚竿,魚兒拿在手中,那份快樂可以消除任何焦慮和煩躁。也許回家后,家人看著不無玩笑地說:“忙了一天就這兩條!”但我會很滿足,因為在期待中我有許多的想象,我并不孤單,也不寂寞。這樣的耐心讓我更能甘于清貧、甘于平淡。
釣魚不僅是一份悠然,它還給予我許多教益。隨著釣齡的增長,釣魚的經驗也在不斷積累,不同的魚有不同的個性,在垂釣的過程中,能根據魚浮子不同的動向判斷不同的魚兒。在老家蘇北有很多小河、小池塘,那里的魚種是豐富多樣的。你看小白條又叫小餐苗子總在水上游蕩,一見到魚餌就竄過來,將魚餌頂著到處鉆,它不容易一下子鉤住,而且還會將你的蚯蚓一拽就沒影兒了,釣上來也不夠燒魚湯,放到漁網里還會從網眼中溜走。這樣的小白條就像那一個個調皮的小男孩,總是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就開小差,倒騰出一點事兒,有時候生氣起來,批評幾句,回頭發現他已經低垂著腦袋,頑皮勁兒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但真正沒有了他們,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外都會有些冷清,他們也有他們的可愛之處。
最常見的,也是我釣得最多的就是小鯽魚,它們總是慢條斯理地點動兩下,然后沉上兩三粒浮子,如果你將鉤動幾下,它準會好一會兒都不理你,它在耐著心觀察你,而如果魚浮子向下沉了兩粒再一下子浮上來,那一定是吃完了,將鉤兒退出來了。那必須在魚浮子向上浮起來的一瞬間提竿,不能早也不能遲。安靜等待時就得沉得住氣,一動不動;說提竿時就得猛地一提,毫不猶豫,否則它就逃之夭夭。小鯽魚就像那些比較穩重的孩子,他們比較踏實,不是“瘋瘋癲癲”的小皮猴,他們有很好的習慣,也并不貪心,但對于這樣的孩子要把握時機,再細致些,方可收獲。
特別有趣的還有那昂刺魚,在咱老家,這長胡子的魚兒并不受歡迎,在小街上也賣不出好價錢。但釣昂刺魚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如果你在這個魚窩子里,釣著一條昂刺魚,那你就會接二連三地釣上5—8條昂刺魚,或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一定不會讓你失望,而且一定不會夾雜著其他小魚。看著那一條條“昂嗤——昂嗤”叫著的小魚,我會想起它們仿佛就是非常守規則的孩子,一定是排著隊伍,一定是秩序嚴謹的。
在自然的小野溝里垂釣,往往有很多特別的期待和意外。我還記得在外婆家東邊小河里,我蹲了兩天,居然釣上了一只甲魚,大約有八兩重,看著四腳亂舞的它,我也沒有辦法,只好提著鉤,跑了足有五分鐘,讓外公把它從鉤上取下來,后來又放生了,因為外公覺得甲魚是有靈性的,放生的好。還記得釣上過一條泥鰍,掛在鉤上,渾身直扭,活像一條黑蛇,至今想來還心有余悸,我還釣上過龍蝦……真是數量不多,花樣不少。
現在偶爾周末或是節假日,朋友邀約去郊外垂釣中心娛樂,我總是提不起興趣,因為在人工養殖的魚塘中明確告訴你,哪是鯽魚塘、哪是青魚塘、哪是洄魚塘……沒有任何奇思妙想,只有呆呆上鉤的人工魚。那魚特別傻,只要你一撒魚食,魚鉤一下就來吃,不管鯽魚、青魚、鯉魚、草魚都一種吃法,一拖就跑,然后你一提鉤,魚兒就乖乖入網。一點技巧和想象力都沒有。
偶爾想來,小河里的魚兒種類繁多,吃的是水草和小水蟲子。河塘里特別活躍,這仿佛是放手讓孩子主動學習,容許不同愛好的孩子自由發展。這樣,個性鮮明的孩子就會相互融合、相互借鑒,這樣的課堂一定是妙趣橫生的,一定是讓人浮想聯翩的,因為有那么多的未知、有那么多的可能都潛藏在水底,不知啥時就會浮出水面和你有一段特別的對話。而如果用相同的飼料、相同的劑量培養出毫無個性的孩子,那課堂一定是乏味的,一定是非常無趣的,不能激起任何情感和思維的漣漪。現在想來,此時、此地、此心釣魚更多釣出的是一份兒童情結和人生的品位。
釣魚因為是一份閑情,所以它讓我享受生活。我不會追求好的釣竿,我更不會去追求釣魚的場地。釣魚的樂趣在于忙碌的間隙能夠放松和休閑,能什么都不想,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不看,什么都可以看。釣魚的樂趣還在于心靈的寄托,將自己寄托于水天之間,自然之間,心底寬了,看所有的事都寬了。
(作者單位:南京市力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