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袁照,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長,江蘇省政協委員、省語文特級教師、省作協會員。被《中國教育報》評為2010年全國十大文化名人;蘇州市十杰校長、名校長、蘇州市教育學會副會長、蘇州市中小學教育管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華師大)兼職教授、蘇州大學碩士生導師。
我的教育追求:在學校踐行“詩性教育”。詩性是美好的、智慧的,又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它的本質與核心是:靈動的創造、創新性?!霸娦浴笔浅錆M想象力的,不以常規陋習阻礙思維,一般通過多種途徑,包括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高雅的文化氛圍陶冶、優秀的文化傳統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實踐體驗等。詩性的人,應該是人格健全、和諧發展、創造力旺盛、精神世界豐富的人。
我們所踐行的詩性教育內涵有三個層面:一是人性、倫理的層面。是以學生、教師、校長的健康、快樂、自由發展為教育的第一位。二是文化的層面。是以學生、教師、校長都必須有繼承和創造優秀文明的文化自覺的態度、情感、行動為前提的。我們被譽為“最中國的學?!?,“最中國”需要有“最中國”的文化特征。三是審美的層面。它的核心就是以仁愛之心,啟學生之德。
詩性教育包括“本真、唯美與超然”這三種最基本的特征:本真——教育只有遵循人的最真實、最自然的生命本意,去發現和開掘每一個學生生命最絢爛的也是最初的輝煌。唯美——單調、枯燥、冷漠的校園不能培養出充滿愛心的學生,也培養不出富有創造力的學生。超然——超然的教育,是“自覺的教育”,是自然之真、自然之美的教育。
我們如何在詩性教育的路上前行呢?
營造詩意的校園。我們敬畏傳統,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把校園改造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一個過程,并不斷升華學校文化,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校本課程來構建,從而鍛造了學校文化之魂,塑造了學校文化精神:百年前的“誠樸仁勇”的辦學理念經過時間的洗練,已經發展為今日的一種新的校園的道德氣質,也就是今天我們倡導的“質樸大氣”“真水無香”“傾聽天籟”的文化精神。
構建詩性的課程文化。我們正在建設一種自在的、自主的、自覺的詩性教育的校本課程文化。我們從“園林校園、人文校園、感恩校園、生命校園、智慧校園、創造校園”等方面,來實踐和詮釋我們師生日常的校園生活。與此相應,在校本課程進一步開發和梳理方面,我們逐步形成了環境類、人文類、感恩類、智慧類、生命類、創造類等校本系列課程。
建構閃爍道德光彩的審美課堂。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構建基于當前考試制度下的有效課堂,二是基于理想詩性教育的有效課堂。基于詩性教育的有效課堂是道德的、審美的,是直抵人心的,是有思維品質的,是本真的又充滿理想的,是愉悅的又是深刻的。
實施詩性的學校管理。詩性的學校管理要求把教師當做有自尊、精神獨立的人,這是核心。提倡教師過一種簡單而幸福的教育生活,要求教師在發展學生中發展自己。詩性的學校管理要求以詩心化育學生。以學生的需要、學生的發展、學生健康幸福的成長為一切教育的出發點。
我認為,現代社會的發展,過分張揚了科學和理性的力量,個性化的生活在加快消失。我的教育理想就是:學校教育要把師生身上的“詩人”喚醒,并激發起來,我們把責任、生命同求知放在一個共同的教育平臺,沉淀敏感、擺脫喧囂與浮躁,充滿情感又融入理性思維,凝煉人生的品質和內涵,讓學生品性的長進和知識的攝取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