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曾說,“阿拉伯人飲茶必飲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如微風。”我當時覺得這種感悟與禪宗的“見山”“見水”有相通之處,頗耐回味。
——題記
喜歡喝茶,緣于同事送的一盒苦丁茶。
因為是夏天,同事說,喝苦丁茶清火,剛開始把它當藥喝,最后,竟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喝茶。兩片纏綿在一起的細長葉子在水的滋潤中徐徐展色,翩翩起舞,水色也漸漸由淺入深,慢慢地化為一杯翠綠,仿佛一季的春色,全被攏在這一杯香茗里。喜歡這種感覺!
茶的氛圍很隨意,適合一個人的安靜,兩個人的相知,一群人的喧囂。茶的性情很隨和,一盞濃茶醒腦提神,一盅淡茶生津止渴,一杯熱茶暖心潤肺,一碗涼茶消暑驅(qū)熱。
常有朋友用羨慕的口吻對我說:“真羨慕你,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滋滋潤潤的。”盡管平素的我一向風風火火、大大咧咧的,但是,在生活品質(zhì)上,我追求“用心”二字。
在匆忙的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中,許多人都忽略了照顧好自己的心靈,忘卻了生活應(yīng)有的逸趣,如此,我們的心情與自然的物候之間也缺少了密切的感應(yīng)。我為自己慶幸,在繁瑣的工作之余,還擁有一份閑情,一份物外之趣——品茗。
賞茶之雅趣
古往今來,關(guān)于茶的奇聞軼事不勝枚舉。
明朝萬歷年間,潮州楓溪有個才子,名叫吳邦殿,為人詼諧幽默,善于制謎猜謎。一次,家中茶囊羞澀,就叫仆人頭戴草帽,腳趿木屐,到鄰居家討一包東西,仆人問他要討什么,他笑著說,不用言明,你去便知。仆人莫名其妙地到鄰居家照主人的話對鄰居說了,鄰居大笑,讓他帶回一包茶葉。原來,這是一則啞謎,仆人是個“人”字,頭戴草帽是草字頂,腳趿木屐是人字下面一個木字,合成便是一個“茶”字。真是妙絕!
李清照和趙明誠是一對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的夫婦。閑暇,夫婦二人時常在“歸來堂”里飲茶逗趣,附和對詩,他們常玩的文字游戲是“賭書消得潑茶香”:即由一人講出一件史事典故,另一人說出此事在某書某卷某頁某行,勝者可先飲茶。雅趣十足,玩得很有興致。據(jù)說有一次,趙明誠說錯了,李清照飲茶時“撲哧”一笑,弄得茶沒喝到嘴里,卻潑了自己前襟一身茶水,夫妻樂翻天。由此,也留下了“飲茶助學”的美談。
茶若有詩更高雅,詩若有茶更清新。歷代文人雅士吟詠出諸多關(guān)于茶的妙詩佳句。我國2700年前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就出現(xiàn)過茶的蹤跡。不過在《詩經(jīng)》產(chǎn)生的時代還沒有“茶”字。“茶之始,其字為荼。”“茶”字是到了唐代才有的。之后,涉茶詩詞,層出不窮。細讀慢品,回味無窮。有人將茶比作鮮花,“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有人將茶喻為美人,“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有人將茶視為知音,“琴里知聞惟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要說喝茶最為講究之人,當數(shù)《紅樓夢》中的妙玉。妙玉用“三杯論”來譏笑寶玉,“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想起此語不禁莞爾,心想:除非時間不允許,否則,誰會將泡好的茶只喝一口呢?這講究終究是有點過頭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喝茶之意也不一定在茶,重要的是那份隨意、寧靜與閑情。
品茶之清趣
有人說,咖啡淳厚,但難有茶的清冽;美酒醉人,但難有茶的馨香。確實如此。茶是有靈性和品性的,懂得去“品”方知其“靈”性。生活在喧囂的都市,又總想找到一種寧靜和自然,于是,便渴望在品茶中貼近自然。
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總是沏上一杯花茶,待茶中綠意漸濃,再放入幾朵玫瑰花蕾和若干枸杞,此時,茶的綠色和花的馨香纏繞相融,頃刻間,花香、茶香隨著蒸騰的氤氳飄溢而出,若隱若現(xiàn)。用心嗅之,不著痕跡;不經(jīng)意間,卻清香宜人。茶能清心,玫瑰養(yǎng)顏,枸杞明目。工作間隙,飲上些許,提神凝氣。
一日,同事慫恿我去了一個叫“尚典咖啡語茶”的茶室。走進門,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撲面而來:竹編的吊椅纏繞著絲絲縷縷的綠色藤蔓,寬敞的茶室,用很精致的簾子隔成一個一個的小包廂,間或坐著低語的情侶,敘舊的友人,閑談的商人……幽雅恬靜的氛圍,空氣里彌漫著清新而沁人心脾的茶香,柔和的音樂若有似無,憩坐于如此寧靜清雅的一角,心也隨之安靜下來。
看著一片片綠葉在水中舞蹈的時候,我已開始迷戀于茶室的靜謐與茶水的幽香了。一杯清香怡人、帶著可人綠意的濃茶,啜一口,那清苦滋味在舌尖蔓延;一壺名為“紫色魔屋”的花茶,品一下,一股清香微甜的滋味在心田漾開……
茶室中央有一架鋼琴,每晚八點,總有一位不知名的藝人來此獻藝,有名的曲子,無名的曲子,絲絲縷縷,汩汩而來,如一條清清的小溪,滋潤著我的心田。我亦可以在樂曲聲中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此刻,手捧一杯香茗,聞茶香,觀茶韻,賞茶舞,靜靜賞飲的同時,內(nèi)心亦會變得柔軟。靜靜地坐在那里,看著杯中茶葉翻飛,望著桌上燭光搖曳,哼一支歌,吟一首詩,懷想一張面孔,欣賞一首曲子,冷靜地把自己的心事掏出來梳理。在那種意境中,那些雖然一縱即逝卻潮潤我的眼眸的份份感念,那些縱然久遠亦不能淡忘的闋闋故事都會在心中隨著幾片綠葉漸漸累積、漸漸沉淤成一份或凝重、或美麗、或雋永的溫馨。
塵世的喧囂中,每顆心靈都會有獨處的需要,靜靜的,一個人就好。在安謐中,與某種無言的東西達成默契,比如清茶、比如星辰、比如浪花、比如一本書……在生活的喧喧嚷嚷之外,思緒翩飛,性靈舞蹈,靜享靈魂獨自的狂歡。在這樣一個人的空間里,靜美隨之而來,清靈隨之而來,通達隨之而來。
平素專注于繁忙的工作、忙碌于瑣碎的雜事,那些或幸福或痛苦,或快樂或悲傷,或笑語或啜泣,或抑郁或舒暢的點點塵事,往往來不及仔細地品酌就匆匆掠過。此刻,需要一個小小的驛站,讓生命之車有短暫的休憩,還精神一點點放松,放心靈片刻的悠閑。如此,去茶室不失為一種好的休閑方式。
當然,更多的時候是在傍晚時分,靜坐于書桌前,泡一杯清新的苦丁茶,聽一首舒緩的古典樂曲,擰開一盞臺燈,打開一本好書。此時,縹緲的熱氣和暈黃的燈光纏綿出一場溫馨的邂逅,此刻的思緒啊,也如一縷茶香,在屋里彌漫著,彌漫著……
惜茶之緣趣
對我來說,好友如茶,或歷久彌新,或品之淡然。一直很欣賞“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種情誼,淡淡的相交,往往能滋生長久的味道,人生便多了一份如茶的清醇。生活中少不了清茶,亦少不了朋友。欣賞朋友間那種如茶的清澈和默契。佛家喜歡說“緣”字,聚是緣,散也是緣。一撮茶葉,從茶樹上被采擷被制成茶葉,最終成為你手中的一杯清茶,是一種緣分。茫茫人海中,有人能和你相識相知最終成為朋友,也是一種緣分。
得閑,常與友人一聚。品茶閑聊,細啜慢飲,談古論今,舊語新知、時尚衣飾、家長里短、八卦笑料、心酸委屈,以為談資。潛移默化中或互得一信息,或?qū)W一知識,或明了一事,或道一原委,一切都在品茗之間,原本的委屈和憂煩也隨著啜茶暢談而煙消云散。留下的,是如茶的清香和綿長的情誼。
記得年前和兩位友人相約茶室,坐定,大家不約而同地各自從包里掏出一本書,會心一笑的同時,彼此拿起對方的書看了起來。臨散時,一友說:“要是誰家辦一個品茶讀書沙龍就好了,每個人帶五本自己最喜歡的書去,放在那兒,大家周末、節(jié)假日聚在一起,喝喝茶,看看書,聊聊天,多好啊!”在舉手贊同的一瞬間,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家中閣樓上閑置的陽光房,陽光房里寂寞的雙人休閑搖椅和帶著遮陽傘的木制長桌,想象著它變成沙龍的模樣,“就放我家吧!”“好啊好啊!你們家書多,你又會打理,你們家陽光房本來就很溫馨!”一拍即合!一回家我就忙開了。先把家里書房的書、客廳的書、臥室的書,統(tǒng)統(tǒng)整理了一遍,按類分好,選了一部分搬到閣樓書房。為了方便取書,還將臥室里的三層活動書架搬到了陽光房,上面也放滿了最愛的書。添了茶具,掛了壁畫。隨后,墨綠色的躺椅搬進來了,高大的幸福樹、盛開的蝴蝶蘭、搖曳的綠蘿、纖秀的吊蘭也相繼進駐……就這樣,我的沙龍正式開張了。
每到周末午后,或三五好友,或獨自一人,輕倚在家中陽光房一隅,在初春的溫暖陽光下,面對孱弱的花樹,泡一壺花茶,耳畔繚繞著葫蘆絲的樂曲,靜心安坐,或手捧經(jīng)綸,或閉眼安睡,心神俱佳。淡淡的陽光從頭頂灑落下來,好似在花草間舞動,空氣中沁滿清甜的氣息,撫指皆是花的芬芳。日光流連在紫紅色的蝴蝶蘭上,花蕊輕盈柔婉,成團成簇,小小的花瓣似吸足了陽光,散發(fā)著迷人的清香。窗外不時有鳥兒飛鳴。目之所及,盡顯家的美好。于我而言,這一室便是宇宙,花影樹聲,都含妙理。
悟茶之禪趣
茶,是人人都喜愛的飲品。而禪,卻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古時就有“好茶出在名山中”“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說。據(jù)史料載稱:許多名茶,最初皆出自于禪僧之手,如佛茶、鐵觀音等,即禪僧所命名。世界上第一部關(guān)于茶葉的巨著,融茶禪于一味的《茶經(jīng)》,就是由禪僧撫養(yǎng)、禪寺成長之茶圣陸羽所著。水為天下至清之物,茶為水中至清之味,其“本色滋味”,與禪家的淡泊自然、遠離執(zhí)著之“平常心境”相契相符。茶與禪院生來有緣。無寺不茶,禪師待客,總是一杯淡茶,一臉微笑。真所謂:黎庶自有消渴甚,茶佛一味不解緣。
讀到過一則故事:有位失意的年輕人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釋圓說:“像我這樣屢屢失意的人,活著也是茍且,有什么用呢?”釋圓聽完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什么也不說,只是用溫水沏了杯茶,遞給年輕人,只見杯子里的那些茶葉靜靜地浮著。釋圓微笑著示意年輕人用茶,年輕人端起杯子呷了兩口,搖搖頭說:“怎么一點茶香也沒有呀?”釋圓微微一笑,另取一個杯子,把茶葉放進去,又提起一壺沸水,分幾次朝茶杯中注入,只見那些茶葉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一縷清醇且醉人的茶香從杯子里裊裊溢出,在禪房里輕輕地彌漫著。
釋圓的“釋茶”讓我頓悟:人與茶一樣,都要經(jīng)過反復的沉浮,才能散發(fā)出全部的芳香。而磨煉就好比沸水,如果沒有它,再好的茶也會寡淡無味。每聞茶之清香,每見葉之沉浮,我心亦變得淡然,從容。
都說人生如茶,那是因為在清茶里,濃縮著人生的歷程,凝聚著生命的況味。品茶,即品人生。輕輕搖動手中的茶杯,那淡綠色的茶葉或舒或卷,宛如蕓蕓眾生,沉浮于凡世間,喜怒哀樂盡顯其中。從剛沖泡時的翻滾沸騰到葉沉杯靜,不正如我們在凡世中漂浮掙扎到年事漸長,閱歷漸豐,心定氣閑么?
蘇軾曾說“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其實就是茶的味道,也是生活的味道。茶事是事,事到無心皆可樂;品茗須品,人非有品不能閑。生活如茶,沉靜似湖,而閑情是湖面上飛舞的蜻蜓,它們總能在點水的瞬間,讓生活蕩起美妙的漣漪。
(作者單位:江蘇省天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