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兼學術研究部主任。他與喬良合著的《超限戰》被稱為當代《孫子兵法》。
這是幾天前我們之間的討論。現在看結論基本對頭。我們原分析認為美國會像以往那樣帶頭干,沒有想到法國先跳出來了。看來利比亞的鞋子已經擠疼了法國的腳,以至于法國人忍不到美國沖出來的時候了。這或許是世界進入多極時代的另一種標志:別凡事都指望大哥,誰的孩子誰抱走。世界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迅速后退,歐洲從倡導后現代非暴力手段一下子變回前現代的帝國時代。歐洲的金星人與美國的火星人都不是地球人。只是不知道。今天法軍還保存著拿破侖的余威嗎?利比亞政府幾天前猛攻,現在迅速服軟,顯然是“韜光養晦”。果真如此,北非的戰亂可能會長期化,南歐地區亦將陷入泥淖。
李曉寧:這兩天利比亞形勢明朗些了,卡扎菲的部隊武器裝備和整體作戰能力明顯比反政府武裝要強。如果沒有美歐的軍事干預,反政府武裝很快會被擊潰。
王湘穗:現在歐洲對軍事介入好像很猶豫。英法媒體報道,認為軍事干預的時機正在喪失。德國默克爾也說,目前不具備軍事干預的條件。美國最初動作很快,現在也放慢了步驟。最近,沙特派兵到巴林,背后肯定與美國有協調。美國還會軍事介入北非?
李曉寧:從美國決策層的角度對利比亞局勢進行目標價值評估。北非、中東這塊,美國丟不起。尤其沙特和海灣六國,是美國政治經濟重要的支柱。石油美元支撐的美元霸權就仰仗這個基礎。近期突尼斯、埃及出問題后,沙特受到波及,也門、巴林也沖突不斷。埃及西面的卡扎菲現在與美歐徹底搞翻了。這次如果他沒有被打倒,重新立住了,會在中東對美歐產生極大負面影響,特別對搖擺不定的埃及軍隊有影響,會影響埃及新政府的組成和政治傾向,繼而對整個中東產生連帶影響,美歐在阿拉伯世界的戰略地位就會被大大撼動。如果這樣,會出現什么樣的中東格局,誰也不好判斷。
王湘穗:現在美歐的擔心是,一旦動武,部族化的利比亞就可能出現索馬里化。地中海就長期不太平,大量北非移民讓歐洲頭痛。
李曉寧:如果讓卡扎菲立住,整個北非、中東就會出現地區強權。蘇伊士運河與沙特、海灣六國會受到威脅,以色列也會受威脅。美國、歐洲長期經營的計劃將被破壞,所以美歐在利比亞讓不起。
王湘穗:利比亞成為一個地區標桿,能否成功挑戰美歐?如果卡扎菲不倒,就會成為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美歐在戰略上就會陷入被動。
李曉寧:從戰略目標分析,美國盡管目前有許多困難,但打敗這個出頭鳥,利大于弊。另外,從實現這個目標的戰術技術手段來看,并不困難。
王湘穗:可以通過空中打擊,沙漠和海邊平原地帶使用空中力量,打擊效果好,也不會有太多損失。
李曉寧:利比亞大部分是沙漠,重要城市、工業樞紐、交通干線都在北部沿海地區。從的黎波里到班加西,自西向東蜿蜒排成一字長蛇。美歐可用當時朝鮮仁川登陸的方式,利用海空優勢,沿海由北向南攻擊,把卡扎菲前出到東部的兵力切作兩至三段,特別是攻擊扎維耶到卜雷加這段,切斷政府軍聯絡。空軍還可進行斬首行動,集中攻擊卡扎菲司令部。美歐海空攻擊能力很強,卡扎菲恐怕招架不住。攻擊手段選擇對于美歐相對比較簡單,關鍵是能否下政治決心。
王湘穗:奧巴馬政府不像是戰爭班子,蓋茨有能力,但好像要準備退了。
李曉寧:人到碼頭車到站。
王湘穗:希拉里不是撒切爾夫人,何況她也不是總統。奧巴馬得過諾貝爾和平獎,要愛惜羽毛,而且要選舉連任,一打就在下注,可能全輸。
李曉寧:美國要打,就想要聯合國授權,要與歐洲聯合。他們促使阿盟同意搞禁飛區,就是外交第一步。后面就會以防止人道主義災難的口實實施軍事行動。當然,任何軍事行動都會有風險。關鍵美國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不好拔腿,歐洲只有法國最積極。打還是不打?怎么打?美歐很可能對此磋商過,有分工。
王湘穗:從現在情況分析,西方的擔心是利比亞的索馬里化,怕陷進去。但與整個北非、阿拉伯世界的索馬里化相比,弊輕利重。何況這也是圍魏救趙,打利比亞可解救沙特,又避免與伊朗正面沖突。軍事干預利比亞的時機很緊迫。
李曉寧:我判斷,要打的話,這兩天就會下決心。對歐美來講,正當其時,不是媒體上那幾個人說的時機已過。然而,機會稍縱即逝,等卡扎菲打下班加西,反政府武裝有組織抵抗沒有了,人員作鳥獸散,歐美軍事干預意義就不大了。
王湘穗:這決心不好下,不僅利害重大,而且美國有收縮之心,反手干預,要扛大風險。
李曉寧:大國的政治總是有大風險。不打這一下,歐美麻煩。
王湘穗:從全球戰略角度分析,美國應該軍事干預利比亞;但奧巴馬政府會不會真干,與他的歷史經驗和偏好有關。畢竟人是會犯錯誤的真實的人。
李曉寧:民主黨政府也常打仗,聽說克林頓決定打科索沃,下令后還哭一場。但哭也要打,這是美國國家利益所在。那個薩科齊不知在想什么?法國一直高調支持利比亞反政府武裝。他能動手嗎?法國二戰后還沒有這么大戰略動作。如果開打,北非阿拉伯國家會怎么看?
王湘穗: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