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兵,顧名思義,就是在西沙群島服役的士兵。從軍幾十年,見過的兵無數,最愛的還是西沙兵。
也許是因為幾年的朝夕相處,一起吹慣了西沙咸濕的海風;也許是遠離城市的喧囂,孤獨拉近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也許是一樣的“西沙黑”,早已把我們融為一體……但更多的,我想應該是西沙精神,是每一名西沙官兵“愛國愛島、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常備不懈、團結創新、樂守天涯”的西沙精神感動著我。無論什么時候,無論我走到哪里,只要有人問我:“哪里的兵最可愛?”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說:“西沙兵最可愛!”
我愛他們樸實無華的犧牲奉獻精神。西沙兵和其他地方的士兵一樣,同樣的花季年齡,同樣的一身戎裝,所不同的是,他們感受不到大城市的繁華與喧鬧,承受著常人難以承受的孤獨。他們沒有轟轟烈烈的偉業,只有日復一日堅守彈丸小島的平凡,他們扎根西沙、盡職西沙、奉獻西沙。“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他們一茬茬地來,又一茬茬地走,沒有豪言壯語,留下的是滿島的翠綠和更加鞏固的守島防線,還有無論刮風下雨都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在祖國的南海上空高高飄揚。
我愛他們堅韌執著、永不服輸的品格。水警區有一個叫金揚的兵,平時喜歡體育運動。2006年基地舉行軍事比武競賽,小金由于平時訓練成績一般,沒有人選西沙水警區參賽選手名單。那天他主動找到領導,要求給他半個月的時間練習400米障礙跑。得到同意后,在那段時間里,他一遍又一遍地翻高墻,爬鐵絲網,褲子磨破了好幾條……經過十幾天的努力,他終于以1分33秒的成績拔得水警區400米障礙跑冠軍,刷新了水警區該項競賽的歷史記錄,并在基地組織的比武競賽中超水平發揮,拿到了第一名。像小金這樣堅韌執著、永不服輸的西沙兵還有很多,正因為有了他們,南海的鋼鐵長城才得以鞏固,人民才能安享太平。
我愛他們愛軍習武、精武強能的使命意識和英勇頑強的拼搏精神。西沙群島戰略位置重要,官兵使命任務特殊。為了守好祖國的南大門,給祖國和人民站好崗,官兵們針對水警區駐防分散、點多線長、專業門類多、配備人員少的實際情況,叫響了“當復合型人才,做全能型官兵”的口號,做到以主戰裝備為重點,力爭“初級士官精一行、會一行,中級士官精一行,會兩行”,廣泛開展“一專多能”練兵活動。廣大官兵積極參與,人人爭先,涌現出了一批“愛國愛島、樂守天涯”的“十佳天涯哨兵”。更讓人感動的是,素有“西沙玫瑰”之稱的守島女兵,克服種種困難,苦練守島技能,不僅精通通信業務,軍體拳、射擊也樣樣在行,女兵班還作為全軍和武警部隊的惟一代表,被全國婦聯表彰為“全國十佳巾幗文明崗”。如今西沙守島官兵從機關打字員到炊事員,每人都會一至二門專業技術,部隊戰斗力明顯增強。
我愛他們身上特有的“品牌標志”——“西沙黑”。在西沙守島官兵中有一首歌曲廣為傳唱,那就是著名的《西沙黑》。說到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2007年10月,全軍在西沙舉辦藍色文化活動現場會,海政文工團薛振川等幾位老師到西沙最偏遠的中建島采風,無意間看到戰士們全副武裝、隊列整齊地在環島巡邏,很是威風,于是提出要與戰士們合影。結果照片一出來,大伙兒都笑彎了腰:幾位老師在黝黑的守島官兵面前顯得特別“另類”,簡直是黑白分明。這時,那位提議照相的老師一拍大腿,大呼:“靈感來了!”他連夜創作了歌曲《西沙黑》。
西沙官兵長期守島建島,夜以繼日地站崗巡邏、值班執勤,為了提高守島技能,他們沙里趴著,水里泡著,太陽底下烤著,哪能不黑?!這特有的“西沙黑”,是西沙官兵歷經滄桑、艱難磨礪的烙印,是勇士身上最高貴的
每當我下島回到陸地,傍晚在大街上看到行色匆匆的人們趕回家中團聚,或看到一家三口幸福地在河邊散步時,我的腦海中總會閃現出守島官兵百倍警惕的眼神,以及島上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耳邊仿佛又聽到官兵在海邊與遠方親人自言自語的呢喃。我不想說西沙的戰士有多么的崇高和偉大,也不想說他們為祖國做出了多大的犧牲和奉獻,都市里的萬家燈火知道,永興島上郁郁蔥蔥的“將軍林”知道,琛航島上高聳的“西沙海戰烈士紀念碑”知道,作為一名入伍30多年的老戰士,我不僅知道,更深深地感動。我為有這樣的一群兵而驕傲,更為自己也是一名光榮的西沙兵而自豪!
(作者徐長銀現任西沙水警區司令員,海軍大校,曾參加1988年“3·14”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