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之地鳳陽南鄉幾十華里處,群山連綿。這里山不高,怪石嶙峋,古樹相間;水不深,碧湖清澈,游魚可見;民不富,世代耕作,淳樸自然。湖光山色,渾然一體,好一片沒有人工雕鑿過的天然田園!
這里更有一方隱于山之深處無人知曉的凈地——“禪窟寺”。望名喻意,有寺廟,有熔巖洞,一可作隱士的絕佳去處也。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像是來自另一個世界,遠離紅塵的侵擾,是那么的靜謐安詳,相互之搭配是那么默契、和諧。多一點肥,少一點瘦,愛憐之情怦然而動,讓你不忍心去喚醒它,怕打破這里的一片寧靜。這里樹包山石,山石環水,水鳴石上,濃縮著萬物包容的機理,揭示著玄機世界的“五行相生、萬物包容”的倫理、道德。它又像一位埋沒于深山的仁者、智者、隱者,與世無爭,靜靜地等著雅士的造訪。
我那久年疲于奔命的浮躁的心,干涸的靈魂,每每都是迫不及待地趕來,聆聽這閱歷千年風霜的長老的無聲教誨,享受著它緩緩釋放出來的靈性,蕩滌掉本不該屬于我的一切世俗、狂燥和虛偽。吃一點間餐,掬一 捧山水,還有什么比這最基本最原始最自然的需求重要?清脆的鳥鳴代替了吹噓、獻媚和手機的炫鈴聲,空曠、平靜的山谷代替了都市擁擠、嘈雜和遮擋日月星辰的高樓,清涼的山風吹去你的銅臭、你的雜念、你的永無節制的欲望。
沿山路石階而上,仰視巍巍廟宇,鐘聲脆脆,煙香渺繞,而知其博大;望泉邊依山石上的碑刻,遺留在此處特有的寬葉、矮腳異形竹子品種,而知其遠古;熔洞內曲折幽暗,鐘乳倒掛,形態萬千,又有流水潺潺,而知其深邃;盤山石道旁,葛藤曲折攀繞在老樹虬枝上,那么的纏綿,密密遮陰,而知其悠然、幽然;泉鳴驚鳥,鳥飛松高枝,松子驚落澗溪,在這里不須苦于悟禪參佛,便大徹大悟!能把一顆洗滌過的心置于這般透明清澈的時光隧道里,雖不是武陵人暫游桃源里,更甚那劉阮上天臺了。這仁智長老心靈深處汩汩的泉水,晝夜不息,洗滌山石,映照明月,不留涓滴在溝壑的倔強,蜿蜒而下,又何嘗不是流進我的心地,心底涌動出那最初的清純、仁慈、感恩一起和它交融,是它帶動著你心靈的感動,人格的升華。
深深地呼吸一下吧,吸進那野花、野韭菜的不含塑料味的真滋味,和著這潔凈的佛家禪韻,沐浴在這寧靜的仁智之海,自己就真成了一葉無槳無帆的小舟,航行于如夢如醒的玄思里,真是可以“靜坐無絲掛”了。這是多么干凈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