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自5月份,一年一度的公立幼兒園、小學新生招生報名大戰就開始了。由于優質學位緊缺,贊助費、擇校費、捐資助學費等各種名目的收費今年一路飆漲,有的幼兒園贊助費價碼已經開到五六萬元,有的公辦小學擇校費則高達六七萬元。
幼兒園的“贊助費”高達五六萬,難怪市民感嘆幼兒園上不起。讓人納悶的是,有關部門曾專門下文,規定任何個人或機構不得收取與幼兒入讀幼兒園掛鉤的贊助費。可如今,許多幼兒園竟明目張膽地收取“贊助費”。人們要問,在幼兒園收費中占大頭的“贊助費”究競是個什么費,有無合法依據?在我看來,幼兒園“贊助費”不過是亂收費的代名詞。
當前,幼兒教育收費高已成全國普遍現象,幼兒園收取“贊助費”在全國各地都幾成慣例,少則幾千,多則幾萬,成為年輕父母們一項沉重的負擔。調查顯示,當前幼兒園收取贊助費呈現4個特點:一是面廣;二是價碼高;三是隨意性大;四是失控,有的幼兒園收贊助費還不開正式發票。面對社會公眾和家長的責難,幼兒園稱贊助或捐款是學生家長自愿的,然而,在看似“自愿”的背后,我們卻看到真實的“不自愿”,因為幼兒園實行的是“有贊助或捐款的孩子先接收,沒贊助或捐款的不接收”。為了讓孩子從幼兒期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大多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都無奈地交上贊助或捐款。窮人的孩子則被擋在優質幼兒園的門外,這加劇了教育的不公平!
顯然,學前教育亂收費根源在于學前教育資源的不平衡。隨著改革的深入,一些地方將公辦幼兒園推向市場,但相應的管理沒有跟上,幼兒教育的公益性被弱化。有關部門往往關注義務教育階段的亂收費,而對學前教育階段的亂收費重視不足。現在,義務教育實現了一費制,可幼兒教育收費卻成了盲點,沒有法律或規定、制度加以約束,沒有標準可以參照,幼兒教育收費處于較為混亂的局面。
學前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世界都受到普遍的重視。在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學前教育都是全免費的,即使那些沒有實施學前教育全免費的國家和地區,公立幼兒園收費也是很低廉的。政府對幼兒教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加強對學前教育機構的規范與整頓,杜絕不合理的收費行為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