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校長流動成為大勢所趨之時,建立一套完善的校長流動機制勢在必行。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校長輪崗制度。國外許多國家對校長和教師,都有一個制度性的輪崗制,在一所學校不太可能做滿兩屆或三屆。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既然是名校長,就應該是一名有能力的校長,在這所學校能創造平臺,為什么在其他地方不能創辦?這樣就從制度上建立了一個靈活的輪崗制度。發達國家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有不少人士認為,校長特別是名校校長是學校的一面旗幟,對于學校的發展起著根本性的作用,其辦學理念、人格魅力、管理風格等奠定了學校的根本基礎。一所學校特別是名校如果沒有一名好校長是不可想象的,名校和名校長應該共同培養。一名校長如果沒有長時間的積累,不可能成為名校長;一旦成了名校長,就很快離開這所學校,這樣頻繁更換,不如一名有經驗的校長在一所學校長期經營好。這樣的想法不無道理,但是,我們分析問題應該看到利弊兩個方面,盡管校長流動可能在短時間里影響到原來學校的正常發展,但從長遠角度來說,對區域整體教育發展水平的提升,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布局,特別是對于改變目前中國學校教育中的積弊,其意義深遠。、
其次,教育行政部門要設立、健全校長培訓制度,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培養一批事業心強、工作能力突出、能夠在各方面引領學校發展的校長隊伍。為校長流動機。制奠定好人才基礎。要出一批一流的學校,就必須有一批個性發展突出的一流的校長。究其原因,不是我們做得不多,也不是我們沒有必要的條件裝備,更多的還是我們對具有自己獨立的教育思想和善于把實踐上升到理論的教育家的環境氛圍的營造不給力。但從整個環境氛圍的營造上來反思,當前對領導干部、校長的要求缺乏個性,管理調控機制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方法不多,力度不大,系統性、高層次、現代化的強化培養訓練手段也不夠,所以建立校長培訓制度的任務還相當艱巨。與此同時,校長培訓要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要有相應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對成績優異者要大力宣傳和表彰,發揮其應有的榜樣作用和示范作用。
再則,要建立校長流動激勵機制。校長流動,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工程,既要有行政協調,又要兼顧個人意愿。在名校與弱校之間、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之間進行校長流動,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的科學安排和合理調度,千萬不能搞“一刀切”或是強制執行。因為從本質上講,校長的流動制度畢竟是一種“平衡”,既要考慮民主的進程,又要考慮人才成長的規律。校長流動也不應該只是一種固定的模式,要善于傾聽來自一線和基層學校的呼聲,讓那些開拓型的、示范型的、實踐型的校長在流動中脫穎而出!讓校長在流動中發現其價值,成就其事業!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解放路學校教育集團景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