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教師的職業愛好,我經常會去幼兒園聽課、學習、搞課題,每年都有機會參加各級幼教師資培訓班的講課活動。在南京生活了20年,走過的幼兒園也有不少所了,我認識的幼教老師加起來可能比一個團還多,她們可親可敬可愛的群體形象深深地感染著我。吳邵萍,就是她們的代表。她用愛澆灌著幼教苗圃,用愛支撐起幼教事業。在游戲活動中,她是理念超前、方法獨特的好老師。在幼兒園的管理中,她是善解人意、令員工信服的好園長。在幼兒教育科研中,她是學而不厭、潛心鉆研的好學生。
上世紀末,以多爾、勞倫斯為代表的美國后現代教育理論傳入我國,這一新學術流派對我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如何將前衛的后現代理論的種子在我國肥沃而焦渴的基礎教育的土地上發芽、開花、結出豐碩的果實來,是擺在我們教育理論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我申報了一項有關后現代幼教觀的國家級課題分別在南京的幾所幼兒園開展實驗研究。一個偶然的機會里,我聽了一節幼兒音樂課,大致內容是在森林運動會上,小動物們自由結合組成小組,雙雙完成接力賽,烏龜和兔子,小山羊和烏鴉,熊貓和長頸鹿,大象和猴子等動物們都和自己的朋友接好了對子,唯獨老狼和狐貍沒有各自的朋友。而他們自己又不肯彼此結合,這該怎么辦呢?正當全體小朋友一籌莫展的時候,聰明的任課老師鼓勵扮演山羊和烏鴉的小朋友去和老狼和狐貍交朋友,起初,他們不肯這么做,在老師的循循善誘和耐心啟發之下,小山羊和老狼;烏鴉和狐貍經過談判和磋商,在老狼承諾不再吃肉改為食草。狐貍答應和烏鴉一起覓食分享之后,大家愉快地交為好朋友,在“對面的老狼你過來,磨磨你的牙齒,剪剪你的指甲,我們一起做朋友!”的音樂中,孩子們歡快地跳起舞來。我不禁愕然,眾里尋她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油然而生。這不就是我正在苦苦尋覓的后現代的教學案例嗎?——談判、妥協、退讓,溝通、理解、雙贏,去中心,去圣化,多元化,多邊化。課后聽人說,她叫吳邵萍。在當天的工作日記中,我寫下了一段話: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科研的天使,游戲課是幼兒教育科研的富礦。中國教育科研的希望從幼兒同起步,教育科研的智慧之光在幼師身上閃爍,中國素質教育的雛形是幼兒師范學校。
讀吳邵萍老師的故事讓我感動,一尊尊教師群體的雕像在我眼前浮現,在社會上她們是“二等的玫瑰”(在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里,教師的社會地位也不高,教師職業被稱作“二等的玫瑰”),是為五斗米折腰的“孩子王”,可是她們卻在全身心地投入著:為了一切孩子。
聽吳邵萍老師的課讓我感嘆,她們在平凡的崗位上一方面像海綿一樣孜孜不倦地吸取著知識的活水,一方面通過自己的創造和發揮將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傳授到孩子們的心里:為了孩子的一切。
寫吳邵萍老師的文章讓我感慨,是啊!在今天泥沙俱下的市場經濟大潮中,還有如此執著地追求理想和信念的人,她們那愛職業,愛兒童的博大的情懷令平庸者汗顏,令倦怠者慚愧。這高尚人格奠基于一個樸實的信念:一切為了孩子。
“孩子的事沒有小事,再微小的細節,我們做老師的都不能忽略?!睘榱撕⒆?,連細節都不能忽略的職業品德為我們的孩子、家長樹立了學以致用的標桿。
“不斷學習,才能站在更高的層次看幼兒教育,踏實鉆研,才能把幼兒教育的全貌看得更清楚,干得更出色?!侵挥胁粩鄬W習才能干得更出色的執業理念,彰顯教師職業的特點與風范,為社會樹立了可供效仿的典型。
“請我的老師們去(講學)吧,舞臺應該更多地留給園里的年輕老師?!痹趨巧燮嫉南ば脑耘嘞拢S多老師都成長為學科帶頭人。她那為年輕教師搭建舞臺的管理思想,為我們各行各業的領導揚起了一面迎風飄揚的旗幟。
“愛孩子,就是他哭的時候,你愿意摸一摸他(給他安慰);他遇到困難時,你愿意陪一陪他(一起面對);他感到難過時,你愿意抱一抱他,(給他勇氣)”在吳邵萍看來,對孩子的愛很簡單,簡單中蘊含著深刻,質樸中閃現著大愛。好的同長,就是好的學校,就會帶出一批又一批好的教師,就會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好的兒童。這樣的園長、老師多了,我們的教育就有了希望,我們的孩子就有了希望,我們的民族就有了希望。
(作者系杭州師范大學圖書館館長,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