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內外共同關注“入學難、人園貴”問題,熱議個別幼兒園辦園質量低下,評點極少數幼兒教師行為失范的時刻,全國、全省學前教育工作會議的隆重召開,以及隨之出臺的推進學前教育發展的重大政策舉措,無疑提振了全社會對學前教育的信心,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吳邵萍通園長被授予“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先進事跡,更是詮釋了幼教戰線廣大教育工作者默默工作、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有感于吳園長的大愛和執著,也為了我們共同的事業,與廣大教師共勉三個觀點。
一、大愛方能成就大業。吳邵萍老師,27年來全身心地撲在幼兒教育事業上,把所有的愛全部傾注在幼兒身上,投入到幼教工作中,溫暖著每一位教師。27年來,她愛孩子賽媽媽。愛園勝愛家,愛同事似姐妹。
愛是一切教育的基礎。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幼兒教師,更要心中有愛,有了愛,才會理解、尊重、懂得孩子;有了愛,才會把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積極、主動、創造性地工作;有了愛,才會欣賞、包容同事,創造一個和諧、溫馨、寬松、愉悅的工作環境。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孩子,意味著順應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愛孩子,意味著要接納孩子的所有,用愛的火花去點燃每一個孩子的心燈;愛孩子,意味著相信孩子,善于發現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潛力和閃光點。
縱觀古今中外優秀教師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行為和吳邵萍園長的先進事跡,它們所詮釋的優秀教師各有各的優秀,但是一點是共同的,這就是擁有愛心。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教育方法,但愛的教育才是最強大和最偉大的一種方法。大愛方能成就大業,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出色的幼兒教師,必須心中有愛,心中有幼兒。
二、學無止境方可成才。“吳邵萍同志從最初的一個中師畢業生成為現在知名的專家學者,這與她對知識的渴求是密不可分的。27年來,她從未間斷學習,從一個中師畢業生一直學到大專、本科、研究生課程班……平時,抓緊點滴時間,博覽群書。自加壓力,自定讀書計劃,每月讀10本雜志、每季讀完1—2本理論書籍。收集整理了30本資料冊,做了多本學習筆記。”這些文字,記錄著吳邵萍園長27年來孜孜以求,不斷汲取,不斷積累和不斷豐富的軌跡。
古語云:“吾生有涯而學無涯”,這句話詮釋了終身學習的深刻內涵。終身學習是現代社會中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現代教師職業經歷了滿足數量、提高質量和追求專業化三個階段。教師作為一個教育教學專業人員僅僅依靠職前階段的培養是遠遠不夠的,教師的專業發展空間是無限的,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必然是終身學習的過程。
沒有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不是一個善于學習的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覡今教育界的名師哪一個不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吳邵萍的事跡也印證了這一點。“閱讀的寬度就是生命的寬度”。書讓人變得充實豐富,閱讀讓我們睿智,讓讀書成為習慣,是現代社會對教師,也是對幼兒教師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想做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做一名幼兒喜歡、家長滿意的優秀幼兒教師,唯有不斷學習,終身學習。
三、潛心研究必成名師。做一個研究型、專家型教師,一直是吳邵萍追求的目標。她鉆研、善研,始終致力于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和科學探索,醉心于課題研究。先后承擔了省、市“九五”、“十五”、“十一五”等多個立項課題,她重視從理論的高度上提煉、升華自己的豐富實踐經驗。研究過程中將園長的管理與教師的成長、與幼兒園的發展結合,先后撰寫了多篇文章。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吳紹萍園長完成了從一名普通教師到專家型教師的蛻變。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轉型,人民群眾的教育觀、價值觀和兒童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幼兒教師唯有適應這種變化,方能承擔起育人保教的責任。教師不應僅僅是教材的執行者,更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不應僅僅會教書,做一名教書匠,更應學會研究孩子,現在的、將來的,都應成為我們的研究視野,只有掌握了孩子,才能實施適合的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教育實踐的每一次提高,必然來自基于對孩子的研究。有了研究和對研究的實踐,才會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職業道德和執教水平。
“愛”,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動力;“學”,是她刻苦鉆研的永恒追求;“研”,是她開拓創新的重要法寶。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品德,刻苦鉆研、勇于攀登的堅強毅力,潛心探索、開拓創新的勤奮精神,志存高遠、樂于奉獻的博大情懷。這是對吳邵萍園長優秀事跡的概括。也是我們學習的精髓所在,更是每一位幼兒教師前進的航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