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至28日,江蘇省教育廳在南京召開2011年度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副省長曹衛星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辦公廳主任李一寧,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何國平出席會議,省教育廳廳長沈健作工作報告。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和相關配套文件的推進落實之年,因而今年的教育工作會議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會議總結交流了過去一段時間全省教育改革發展的情況。曹衛星副省長在會議上指出,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我省教育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一年來,全省教育系統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一是精心起草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勾畫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藍圖。我省是中央確定先行制定分省規劃的九個省區市之一,省委省政府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專門成立教育規劃綱要制定工作領導小組。省教育廳抽調人員組成工作班子,集全廳、全系統之力,深入調研,精心起草,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先后修改近30稿。規劃綱要出臺后,又緊鑼密鼓地圍繞各個學段研究制定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推進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體系。二是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掀起了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新熱潮。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后,我省迅速研究貫徹落實措施,并在全國率先召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省教育廳專門組織宣講團,赴各地宣講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解讀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各市、縣(市、區)黨委政府也先后召開教育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工作。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認真組織學習討論,深入研究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同時,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作用,加大社會宣傳力度,在全省上下形成了關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濃厚氛圍。三是統籌抓好各項重點工作,開創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局面。學前教育加快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范區建設有序推進,普通高中辦學質量持續提升,職業教育在全國技能大賽上屢獲桂冠,高等教育內涵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特聘教授計劃、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等一批創新性項目順利實施。此外,招生就業、教育督導、語言文字、教師隊伍建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和教育對口支援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曹副省長還指出,2010年也是完成“十一五”教育改革發展目標任務的收官之年。“十一五”期間,各地各有關部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省戰略,積極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發展步伐,全省教育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過去的五年,是各級各類教育協調推進的五年。在全國率先普及15年基礎教育,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分別比“十五”期末提高17和25個百分點;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近五年共建成125個國家級和省級示范性中高等職業院校和一批示范性專業,辦學水平有了較大幅度提高;高等教育在拓展規模的同時。更加重視質量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的培養得到加強,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成人教育、遠程教育等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加快發展,初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終身教育體系,為建設學習型社會奠定了重要基礎。過去的五年,是教育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的五年。按照共同發展、局部先行、分類指導、分層推進的原則,扎實開展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市、區)創建工作。一方面,堅持政府為主、多渠道籌措,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十一五”期間全省財政性教育經費和全社會教育投入分別年均增長20.5%和16.1%;另一方面,堅持在健全教育體系、提高辦學水平、促進教育公平、增強教育功能上下功夫,努力提升教育內涵。目前,全省已有62個縣(市、區)通過省級評估,占全省縣(市、區)總數的58.49%。過去的五年,是教育惠民力度持續加大的五年。在免收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基礎上,對所有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全面實施,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得到有力保障。對全省所有中等職業學校一、二年級學生發放助學金,免收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學費。貧困學生助學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輟)學”的目標。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9%,其中80%以上進入公辦學校。重視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十一五”期間全省高校畢業生年終總就業率均超過90%。過去的五年,是教育改革開放取得重要進展的五年。招生考試和畢業生就業制度、學校內部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順利實施08高考方案及方案微調后的平穩過渡。辦學體制改革遂步深化,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有序推進,目前已與22個國家和地區共同設立了449個中外辦學機構和項目。過去的五年,是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卓有成效的五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培養本專科生、研究生314.98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畢業生192.3萬人。全省高校共申請專利21150項、授權9450項,獲得的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占全省總數一半以上。同時,大力推進產學研結合,充分釋放教育系統的科技和人才潛能,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省份作出了積極貢獻。
沈健廳長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省教育改革和發展還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教育經費投入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各類教育生均經費仍然偏低,市、縣財政對教育投入相對不足。各類教育總體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比較薄弱,公辦幼兒園資源不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明顯差距。教育公平保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仍然面臨許多困難。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研究。抓緊解決。
曹衛星副省長對新時期我省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隨著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的實施,全省教育改革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第一,率先發展是新時期江蘇教育最基本的定位,我們必須不辱使命,奮力作為?!笆濉睍r期。是我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向“率先建成教育強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奮斗目標邁進的重要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在于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力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這些都離不開教育發揮“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文化引領”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只有推動教育率先發展,才能支撐和保持我省的科教優勢,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搶古先機。第二,改革創新是新時期江蘇教育最迫切的要求,我們必須勇于探索、攻堅克難。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當前教育發展遇到的許多問題,根本上還是體制機制原因造成的。如果不加大改革力度,努力破除影響和制約教育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就無法解決教育領域的深層次矛盾,教育事業發展也就會裹足不前;在制定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時,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以改革創新精神謀劃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民辦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上提出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第三,提升內涵是新時期江蘇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加快轉型。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接受優質教育的渴望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強烈,對教育公平的關注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突出,對接受多樣化、個性化教育的需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迫切。而我省教育發展的現狀是,“有學上?問題基本解決,但“上好學”問題依然突出;辦學水平總體提升,但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和學校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素質教育不斷推進,但“應試教育”傾向尚未根本扭轉。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緊緊圍繞促進公平、提升質量這兩大戰略任務來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正確處理好優先發展與服務全局、促進公平與講求效率、擴大規模與提高質量的關系,加快實現由注重外延擴張向注重內涵建設轉變。著力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使教育發展加倍回報于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
沈健廳長也在分析形勢的基礎上,具體指出了“十二五”期間全省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他指出,“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加快發展創新型經濟、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階段,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發展、建設教育強省的重要時期。要大辦實施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落實“優先發展、育人為本、促進公平、改革創新、提高質量,服務社會”的工作方針,推動教育現代化達到更高水平、教育公平保障更加有力、教育體制改鞭有活力、教育質量群眾更加滿意、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更有成效。到“十二五”末,教育發展水平、教育質量、教育投入、教育貢獻度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建成教育強省,初步建成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省。
具體來說,要皖成六個方面的任務。一是要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大力實施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努力為全省構筑科學發展新優勢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支持。建立健全教育優先發展的統籌協調機制、政策引導機制和考核問責機制,督促和推動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健全完善各級各類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真正做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建設優先滿足教育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需要,推動我省教育現代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二是要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入實施學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太力扶持民辦幼兒園,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范區建設,實行城鄉學校對口支援、區域內教師和校長定期合理流動,使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都能平等地接受義務教育。積極實施普通高中質量提升和特色建設工程,促進學校辦學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樣化個性化。重視發展特殊教育,保障流動人口隨遷子女接受教育權利,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少年,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體系,提高基礎教育公平程度。
三是要促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建設一批示范性職業院校和實訓基地。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步伐。組建多形式的職業教育集團,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加強省示范性高職教育園區建設,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集約發展。推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建設。大幅度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幅度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四是要推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實施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以一級學科建設為主要內容,以完善體系、優化結構、創新模式、開放合作、強化服務為重點,形成大力推進高峰學科建設、扎實推進重點學科建設、全面推進學科建設,優勢學科、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建設并舉的格局。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支持各類學校辦出水平、辦出特色、爭創一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鼓勵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建立聯合培養人才機制和科技資源共享機制。深入開展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全面激發高校辦學活力。
五是要著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師德建設,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加強教師教育與培訓,構建現代教師教育體系。完善并擴大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組織實施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全員培訓。完善對口支教、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任教的機制。加強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完善職業院校兼職教師制度。支持高校同繞優勢學科、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建設,引進一批高端杰出人才。健全教師激勵保障機制,不斷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健全教師準人和新任教師公開招聘制度,科學核定各級各類學校編制標準,建立健全教師轉崗和退出機制。
六是要全面推進教育改革開放。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形成政事分開、權責明確、統籌協調、規范有序的教育管理體制。積極鼓勵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公辦學校辦學,支持民間資金以多種方式投資捐資辦教育,健全公共財政對民辦教育的扶持政策。穩妥推進中等、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建立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試點先行、因地制宜,組織實施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項目。大力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先進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支持具備條件的教育機構赴境外參與國際合作,大力支持各級各類教師到國外培訓,不斷擴大外國留學生規模,努力拓展教育國際服務。
沈健廳長在工作報告中對2011年全省教育工作進行了十個方面的全面部署。第一。進一步統籌推進全省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宣傳貫徹規劃綱要,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建設,加強教育科學研究。第二,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第三,進一步促進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增強職業教育發展能力,擴大職業教育優質資源,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第四,進一步加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加強高校重點學科建設,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實施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健全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第五,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加強和改革教師教育,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推進農村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第六,進一步提升教育改革開放水平,繼續深化教育改革創新,不斷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第七,進一步解決好各類教育熱點問題,切實做好招生考試工作,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著力促進教育公平,加強教育督導工作。第八,進一步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推進高校科技創新,提升職業教育與社會教育服務能力,認真做好教育對口支援工作。第九,進一步加強教育系統黨建和安全穩定工作,切實加強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進教育系統反腐倡廉工作,扎實做好學校安全穩定工作。第十,進一步提高領導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能力。
隨著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的實施,教育改革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全省教育工作邁上了新的征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的勝利召開,及時總結了前一階段全省教育改革發展的成績和經驗,深入分析了當前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面臨的形勢,明確指出了新時期教育工作的目標任務,全面部署了2011年的全省教育工作。我們相信,全省教育系統將在這次會議的振奮下,開拓創新,迎難而上,向著率先建成教育強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邁出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