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陽縣地處蘇北腹地,位于郯廬斷裂帶邊緣,屬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地區和地震重點監視防往區。自2009年5月以來,我縣根據國務院和省、市部署安排,強化組織領導,搶抓發展機遇,真抓實干、銳意進取,率先全面啟動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得到了省領導的高度評價。我縣推進校舍安全工程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立足一個“早”字,超前謀劃。為取得工作主動,2009年5月8日。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開展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伊始,我縣就結合正在實施的省“兩項工程”項目,組織縣教育、財政、建設等部門有關人員對全縣中小學校舍進行拉網式排查,并按全國、省、市“校安辦”要求,對每一所學校、每一棟建筑都建立了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切實做到“縣不漏鄉、鄉不漏校、校不漏棟、棟不漏點”。同時,結合排查結果,制定完善了《泗陽縣校舍安全工程三年實施規劃》,并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分管縣長任副組長,縣政府辦、教育、發改、公安、監察、地震、氣象、建設、國土、水利、消防等有關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縣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根據工作需要,又從各成員單位抽調精干力量,成立了綜合協調組、技術指導組和監督檢查組,為全面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提供了組織保障。與此同時,各中小學也抽調學校精干力量,成立了由一把手校長總負責,分管校長具體負責的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有效整合了各方資源,強勢推進了校舍安全工程的實施。
二是做好一個“謀”字,整體規劃。科學制定規劃,是工程順利推進的基礎。在前期仔細排查的基礎上,我縣經公開招標,由江蘇中建工程設計研究院對我縣中小學校舍進行專業鑒定和整體規劃。在規劃過程中,我們堅持做到先義務教育階段,后非義務教育階段;先教學樓÷宿舍樓、學生食堂,后辦公用房;先危房,后標準化建設。同時。結合中小學布局調整,對列入撤并計劃的學校不納入校舍加固改造范圍;結合“十二五”規劃,對現有生源較少的學校不納入先期校舍加固改造范圍;結合縣城50平方公里、50萬人口的中長期規劃和小城鎮、集中居住點建設以及學齡人口發展變化趨勢,科學合理安排新建校舍的規模,避免重復建設,從而科學制定了全縣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三年實施規劃,總體計劃加固校舍52.77萬平方米,新建校舍39.69萬平方米。
三是強化一個“助”字,確保進度。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面廣量大,要確保進度,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鼎力支持。工程實施過程中。我縣建立了項目實施“綠色通道”,切實簡化審批程序,縮短辦理時間。縣發改局做到立項優先審批,只要資金落實,隨到隨批;縣招標辦做到招標優先安排,只要完成圖紙設計,就可招標報名,圖審合格即可開標;縣財政局做到經費優先劃撥,按工程進度及時撥付到位(今年我縣計劃加固校舍1374萬平方米,新建校舍14.79萬平方米,預計需要資金1.8億元。縣政府經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先期撥付6200萬元作為工程啟動資金,并對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嚴禁截留、挪用、擠占建設資金現象發生,確保最大限度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縣住建局做到規費優先減免,規劃和施工等手續邊施工邊辦理:縣“三項制度”辦公室做到變更優先審核,切實保證工程順利實施。
四是狠抓一個“責”字,嚴保質量。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實施之初,我縣就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全縣中小學基建工程管理的規定》,明確要求新建校舍必須嚴格實行招投標制、工程建設合同制、項目監理制、法人責任制和工程預決算制。對已啟動、竣工的工程堅決做到“三查”,即教育局與縣質量監督站全程參與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質量檢查,縣紀檢監察部門全程參與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資金使用、工程進度督查,縣地震、環保、氣象、消防等部門全程參與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國家強制性標準審查與驗收。另外,我縣還特別聘請三名具有較高施工資質和豐富施工經驗的省內加固技術人員作為我縣加固工程技術總監,分別指導運南、運北、中片加固工程建設,從而確保我縣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質量經得起歷史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