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長共同思考幼兒的教育。”這是吳邵萍園長的教育名言。吳園長是怎樣調動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呢?經過多年的觀察,總結眾多家長的感受,我把它歸納為吳園長家園共育的“三大法寶”:
第一大法寶是,讓家長成為課程的創造者。家長是學校課程的重要資源,如何發揮家長的專業優勢展開教育活動呢?吳園長的回答是,讓家長走進孩子的教室。成為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成為自己孩子班級的老師。“親子活動”,讓家長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與孩子交流,與孩子溝通,不斷理解孩子,學會尊重孩子;“客串老師”,這不僅發展了孩子對各種現象、各個領域、各行各業的廣泛興趣,養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更為重要的是,鍛煉了孩子在陌生人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自信和言語表達能力。我們家長幾乎都有一個深刻的感覺,感覺自己的角色變了,不再是孩子的監管者、活動的觀摩者,而是孩子的伙伴,與孩子共同享受成長的快樂。
第二大法寶是,讓家長成為校園文化的設計者。徜徉在校園里。你會發現北幼每一條路、每一面墻、每一個樓梯都會說話,都是絕妙的育人素材。吳園長說:“幼兒教育是通過環境創設來實現的。”用環境布置來滲透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吳園長的創舉,但吳園長把環境教育做到了極致。譬如說,從一樓到三樓總共有46級臺階,在西邊的樓梯是以數學文化為主題的環境布置,吳邵萍園長接受家長建議,從托班到大班孩子認知差異、身高差異非常大。將1到46的數字以小圓點、小小鴨、長頸鹿的小手指、時鐘的數字等方式呈現出來,托班、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方式來認識數字,這還不是最終,孩子還可以通過時鐘,養成時間觀念和良好的習慣。什么叫習慣?吳園長說,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做規定的事情”。如果孩子還想有所探究、有所發現的話,還可以去了解圖畫上那些偉大的科學家的故事。簡簡單單的數字,被還原成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又貼近孩子的日常生活。讓每一堵墻說話,讓每一處風景怡情悅性,讓家長和孩子成為校園文化的設計者、創造者、建設者,這樣的環境無疑是孩子和家長歡迎的,也是他們用心去呵護的。
第三大法寶是,讓家長成為先進教育理念的學習者。吳園長一直說,是歷屆的孩子和歷屆的家長共同創造了北幼的開放性課程體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但很多家長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更不知道如何來有效地指導孩子。吳園長每學期都要安排三到四次國內外著名的學前教育專家到學校給家長講學。我就曾經參加過一次由畢業于美國華盛頓大學的著名學前教育專家溫碧珠女士講授的關于繪本親子閱讀的講座,讓我這個曾認為孩子不要過早進行閱讀的父親也如同醍醐灌頂,恍然頓悟,自覺養成了多一點時間陪孩子的習慣,在以后的時間里,我們哪怕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孩子。因為吳園長告訴我們:孩子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光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光,天下所有的父母親都要享受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健康成長的時光。
、
我們要給孩子留下一個什么樣的未來。取決于我們給未來留下什么樣的孩子。但是,我們常常困惑:我們現在究竟應該給孩子什么樣的教育?吳邵萍園長以其高尚的人格、先進的理念、卓越的實踐告訴我們:以愛喚醒愛,以智慧激發智慧。吳園長,她用愛播下孩子童年的快樂。用智慧點燃起孩子內心涌動的智慧,她不僅是潛心耕耘在幼教戰線的先鋒,也是我們家長做人做事的楷模。作為北幼的一名家長代表,我真誠地說一聲:“謝謝您,吳園長!謝謝您,北幼的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