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上,恰如其分的課堂管理能夠為教學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讓教學活動更舒展和有趣地進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實現教與學的相生相長。那么,教師怎么做才是真管理、好管理呢?
一、教學設計“以生為本”。促進課堂管理最小化
千篇一律的提問,循規蹈矩的講解,單一乏味的活動,這樣的教學設計忽略了“生本”,如何能夠吸引和點燃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與熱情?學生對課堂學習沒有了“體驗”,只剩下“雞肋”,自然會心散神離,甚至自行其是,教師就不得不分割教學時間來進行課堂管理了。
如教學《<莊子>故事兩則》,當教師講到“莊子知魚樂”時,給學生拓展道:“這是道家也是莊子‘天人合一’思想的外化和投射?!闭f到這里,開始侃侃而談課前設計好的關于道家、關于莊子的哲學文化。教師談得頭頭是道??墒菍W生聽得云霧繚繞,走神和說話的學生越來越多,教師最后不得不停下來維持課堂秩序。其實,這位教師的教學設計有文化、有內涵,可是他只“備”了自己,疏忽了學生,結果自然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如果教師好好研究學生,教學設計“以生為本”,就可以預防和避免課堂上學生無精打采、無序混沌的落魄局面,形成學生積極參與、主動體驗、愿意求知的課堂佳境,把課堂管理最小化。比如在設計“莊子知魚樂”這個環節時,不如讓學生說一說熟悉的《莊周夢蝶》的小故事,因為學生對故事總是有濃厚的興趣的,熟悉的故事又更容易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要說,以蝴蝶釋魚,以學生的興趣推動學習,他們參與、體驗、求知的自推力就會更強,課堂教學就會更有效果,課堂管理就可以最小化。
值得注意的是,教學設計“以生為本”既需要保質又需要保量。教學設計的容量過少,環節松散,課堂氣氛就會渙散;容量過多,超越了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效益就會低下,課堂氣氛就會緊張。因此,教師在課前要深入細致地研課,保持單位時間內適度的信息量,讓課堂張弛有致,以保持和提高學生的專注率,預防問題行為的發生,促進課堂管理最小化。
二、執行教學的能力優質,促進課堂管理最優化
我們常??吹剑凇靶〗M討論”的課堂活動中,教師對學生討論只拋問題,沒有指導,學生根本不會討論;教師不能對學生的討論結果給予及時的點評、總結,虎頭蛇尾;面對討論中的“一鍋粥”現象,教師只會喊“停”……的確,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學生參與度的提高,課堂活力的激發,可以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從而促進課堂管理??墒?,如果教師缺少執行教學的能力,課堂活動就會茫無頭緒,時斷時續;或者緊張倉促,草草收尾。學生會因為不知所措或是心猿意馬發生問題行為,課堂也會因此或雜亂或沉悶,以至影響教學的進程和效果。所以,教師在“以生為本”開展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時,必須施展和提升執行教學的能力——給予學生明確的指引與規范,并能適時把控課堂活動的方向、節奏、內容和步驟,這樣就優化了課堂管理。在“小組討論”中,如果教師或教師組織學生“選好題——分好工——管好人”,教師又細心、有責任心、隨機應變地組織好討論、交流和評價,“小組討論”就不會是走形式、走過場,就可以呈現出活力和創造力,達成合作性學習的使命,達成優質的課堂管理。
執行教學的能力優質,還包括教師的人格魅力,聲音的抑揚頓挫,肢體語言的充分調動,曲徑通幽的情境創設,調整教學內容和節奏的機智,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偏差敢于管理、善于處理……如此這樣,學生就會在課堂上不斷生長,課堂管理就會實現最優化。
三、人文睿智地滲透規矩,促進課堂管理最美化
當學生在課堂上不愛思考,過分依賴答案時,某位教師不假思索地送給學生一句“你真懶,快給我動腦筋”,于是學生糾結著這份“丟面子”,接下來的課一個字也沒有聽進去:而另一位教師,化用了胡書記“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的教誨,在黑板上寫下“靜下口來書寫,潛下腦來思考”,并向班級推薦把這兩句話作為課堂練習的規矩,于是不愛思考的學生向教師投去感謝的目光,默念著這兩句期許,開始努力地思考著。這兩位教師管理學生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可是第一個學生絲毫沒有接受教師的管理,甚至耽誤了學習;第二個學生卻欣然接受教師的管理,還心存感激?!肮堋钡哪康氖且恢碌?,可是為什么“管”的效果大相徑庭?原來第一位教師是用“簡單控制”來管理課堂。第二位教師用“人文睿智”在管理課堂。像第一位教師那樣生硬的、指令式的管理,學生就會被動學習,甚至產生逆反、抗拒和攻擊,學習效益就會降低。像第二位教師那樣用人文睿智來美化課堂管理,師生關系就會和諧融洽,管理目的就容易達成,學習效果也隨即提高。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好規矩管理課堂毋庸置疑,因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是“課堂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地方,還是他們生活的地方”。規矩像山,課堂生活如水。教師應該有這樣的管理本領:在流動的課堂里、人文睿智地把規矩滲透在課堂管理中,讓學生在美好的情感體驗中自覺糾正問題行為。
(一)“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不能成為好教師。”所以,當課堂中遇到突發事件時,教師要多用情,少用氣,柔美課堂管理。往往教師給學生的是什么樣的情緒,學生回饋給教師的就會是什么樣的情緒。
(二)“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庇哪谋磉_方式可以避開沖突的鋒芒,易為另一方接受。同時還可以創造愉悅輕松的氣氛,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在“幽”美的課堂管理中,“怒發沖冠”轉眼會“煙消云散”。
(三)“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在課堂管理中,用獎勵加強好的行為,可以增強好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并使其逐漸成為學生牢固的好習慣;而懲罰則不能引發好的行為,容易造成學生的緊張、恐懼、對立情緒,課堂管理低效甚至無效。所以,作為教師,在對待和處理學生的問題行為時,不如多一點正面的鼓勵激勵,少一點反面的批評懲罰。
(四)“嚴”的管理,以“寬”維系。尤其是對那些調皮的學生,尋找調皮的原因遠比責備的態度更有意義。如果教師不僅用腦,而且用心靈去認識他們,拉近和他們之間的陌生、隔閡,課堂管理就可以綻開順美之花。
當下,傳統的課堂管理模式已經不能跟上新課改和時代的步伐了,正在逐漸失去生命力;與時俱進的課堂管理模式正在被需要和被呼喚。雖然求索“真”“好”的課堂管理“路遠難致之”,可是“蘭澤多芳草”,它就在我們當下的每一節課、教育的每一個學生中發生和傳播著,它是學生、教師、教學可持續發展的熠熠火光和堅實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