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進課堂,是一個熱議的話題。
何謂“一把手”?在當下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語境中。“一把手”是一個單位、部門中“嘴大、說話算數”的人。對學校來說,所謂“一把手”,就是特指正職校長。照理說,“一把手”進課堂,這不應成為問題。“一把手”是學校的法定“負責人”,其主要的責任與使命,是“主持學校的教育教學和其他行政工作”。既然是教學工作的“主持”。自然就不能彷徨在教學的主陣地——課堂之外,因此,“一把手”進課堂這是一種自然,也是一種必然。
問題的癥結在于:“一把手”進課堂做什么?
或曰:“一把手”應當率先垂范,要進課堂將課上好。中國有一個文化傳統,叫“學而優則仕”。學校也免不了這俗,結果是“教而優則仕”。“一把手”往往都是從學科教學中脫穎而出的優秀分子,有的甚至還是讓人仰視的“特級”和“教授級”教師,他們在成為學校的“負責人”“主持”教學工作之后,是否還要親力親為,像普通教師那樣承擔一個班甚至是兩個班的學科(哪怕是所謂副科)教學任務?有的“一把手”選擇堅守,理由或者是因為喜歡教學割舍不下,或者是因為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規定不得不上,等等;有的“一把手”選擇放棄,理由也無可厚非:實在太忙,力不從心,既然上不好就不要誤人子弟;還有第三種人,他們以各種形式給人以還在課堂還在教學的印象,其實,他們自己也坦率地說。沒辦法。只能如此應付。
或曰:“一把手”是指揮員不是戰斗員,他的責任與使命是領導和指揮學校教學。因此,“一把手”進課堂的目標任務與價值取向應當也必然完全不同于普通教師,他不是為了完成一門學科、一個班級(或兩個班級)的教學任務,而是為了在更高層面掌握教學的“知情權”和“決策權”:——通過教學診斷,發現教學(或某個學科)存在的問題:——通過教學實驗,引領教師尋找解決教學問題的有效方法;——通過教學總結,提煉某個學科某個教師成功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并向全校示范、推廣。為全校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把手”怎樣進課堂?這實在是一個不簡單的問題。為此,本刊在江蘇省宜興市實驗中學舉辦了以“‘一把手’進課堂”為主題的專題研討,本期“獨家策劃”呈現的就是這次專題研討的主要成果。雖然都是一家之言,但還是有益于我們對“‘一把手’進課堂”的本義的認識,畢竟“兼聽則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