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們江蘇省無錫市堰橋中學以“發現每位學生的價值,發掘每位學生的潛能,發揮每位學生的特長,發展每位學生的個性”的教育理念指導學校德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社會影響。同時,我們也深刻地意識到,目前學校德育工作尚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在德育價值取向上,關注道德教育要求和道德規范的落實,缺乏對學生精神生命成長的關懷。在德育方式上,注重了各種活動的開展和形式上的創新,而對學校德育缺乏課程意義上的整體規劃與思考,缺乏對活動如何促進學生德性成長的深入研究,缺乏現代德育理論的指導和引領。因此,學校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性和特色性不夠。為此,我們試圖借助生命德育活動課程實現學校德育的創新與發展。
生命德育活動課程,是我校在現代課程理論指導下,從生命教育的高度對學校德育活動的內容、方式加以調整、開發和整合而形成的校本課程。旨在改變學校德育的現狀,提升學校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此基礎上發展和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德育活動課程體系。生命德育活動強調活動的綜合性、主動性和生成性,強調師生在生命德育活動中共同成長的理念。
在探索實踐中,我們力求務實創新,從學生和學校實際出發,關注學校德育中的真實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建構生命德育活動課程。
一、整體規劃課程目標與內容結構
從生命德育的目標出發,整合和提升原有的德育內容。以生命德育為主線,整合學校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勵志教育、人生觀教育。同時,增加有關生命教育的新的內容,構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生命德育課程目標和內容體系。生命德育專題教育包括三個主題板塊:
1.認識和珍愛生命專題
課程內容:生命與健康(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軍訓教育、體育節)、生命與安全(安全法制教育、禁毒防艾教育、自救自護、逃生演練等生存技能提升教育)。
2.關注和關愛生命成長專題
課程內容:生命與成長(感恩教育、養成教育、耐挫折教育、榜樣教育、藝術節、文明禮儀教育、傳統美德教育)、生命與價值(誠勤校訓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十八歲成人宣誓儀式、自律自主教育、道德成長檔案的評價研究)。
3.創造生命意義和價值專題
課程內容:主要是生命與關懷(人生觀教育、環境教育、紅十字活動、愛心教育、青年志愿者活動)。
二、探索生命德育活動課程實施的有效方式
生命德育活動的機制是“讓學生在生命德育活動中獲得真實的生命體驗”,生命教育主要不是通過說教來進行,而是通過真實的生命德育情境讓學生獲得生命體驗,得到生命的成長。在生命德育活動中,我們以班級為組織基礎,把生命教育與班集體建設結合起來。通過集體性的體驗、對話、分享過程,創造生命德育活動的心理場,通過集體教育的影響力,提高生命德育內化的實效。
一方面,要研究生命德育活動如何與學校原有的傳統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創造一系列新的生命德育的活動方式,使生命德育活動形成系列、豐富多彩、富有成效。
三、開展以生命德育為主線的班集體建設研究
班集體是學校德育的對象和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班集體建設是生命德育的載體,生命德育是班集體建設的新的路徑。生命德育與班集體建設相互促進,有利于提高班級德育的整體效益。
我校有一支能力較強的班主任隊伍,在班集體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生命德育為班集體建設創造了新的途徑。以生命德育為主線的班集體建設,強調激發班集體的生命活力,讓每個學生在集體生活中承擔角色責任、發揮作用,體現生命價值,活出生命的精彩。通過研究和實踐探索生命德育的班集體建設的新模式。
四、開發校本教材《生命德育讀本》
根據生命德育的理念、內容和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我校開發了《生命德育讀本》校本教材,通過閱讀、分享《生命德育讀本》,使學生了解生命德育的內涵,學會關注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從而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在學習、生活和參與社會活動中創造自己的生命價值。
五、探索生命德育活動課程的管理與評價機制
實施生命德育活動課程,需要有科學的課程管理與評價。學校擬成立生命德育的課程管理機構,對生命德育的實施進行具體化的組織管理,包括形成校本化的《生命德育實施意見》,還包括形成生命德育課程實施的年級目標和活動組織建議,以使生命德育課程化和有序化。同時,要探索生命德育課程實施的評價標準和方式,及時對生命德育課程的效果進行評價、反饋和調整。
在生命德育活動課程的評價上,注重生命德育活動的過程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在評價中嘗試學生成長檔案評價。通過評價研究生命德育影響學生生命成長的心理機制。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堰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