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是教師在職教育的最重要平臺。這一點毋庸置疑,已有專家作出了有力的彌足珍貴的論證。
“讓每位教師都成為教育專家”,這是多么理想的境界。一位師范生從職初教師到有經驗教師再到專家型教師,其中會經歷的辛苦與幸福是非教師職業的人根本無法體會的?,F實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會停留于“有經驗教師”這一層面,很多的經驗型教師還在“不惑之年”,就過早地走入了“平靜從容期”或“保守期”。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牽制、精力限制、環境局限、工作壓力、專業素養、自我定位等,最關鍵的原因還在于自我定位,因為追求卓越的路程畢竟是曲折而漫長的。
而當一所學校沒有專家型教師時,會對全校教師的專業成長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先來看看專家型教師與有經驗教師的區別。香港大學課程學系主任徐碧美教授指出:跟普通教師相比,專家型教師的教學知識更豐富、更連貫,更為綜合,能清晰地表達自己關于課程決策的原理和標準,并且所做的課程判斷常常是有意識的決策;專家型教師的成長是一個追求卓越的發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專家型教師能不斷反思自己的經歷并對自己教與學的理念提出質疑;專家型教師常把自己的角色理解為一個“引領變革”的人。由此可見,專家型教師的優勢與特點主要表現在教學知識、反思能力與自我角色定位上。
再來想想現今的校本教研中存在的現實問題。真正有研究含量、有實效的校本教研活動應該具備以下四個特征:主題的針對性、過程的參與性、培訓的嵌入性以及結果的建設性。新課程實施以來,隨著教研部門與學校的協同努力,校本教研逐步走向了常態有序有效。真所謂越深入問題越多。當我們的教研活動能做到專時專用并有了一定的范式時,當活動組織者的策劃意識越來越強時,當我們的老師希望在教研活動中收獲更多的理念與實踐智慧時,校本研修中缺少專業引領的現實問題就越凸顯。教研組老師常會無奈地慨嘆:課程理念與內容是這樣的難以把握,教學問題是這樣的難以梳理,研討主題是這樣的難以突破,一般性的建構性策略是這樣的難以提煉……而我們這些縣級的基層教研員面對多所學校多個教研組的蹲點需求,則恨不得有分身之術。
綜合以上兩點,可以得出,校本研修若沒有專家型教師系統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改革理念作引領,同事之間的橫向互助常常會自囿于同水平反復,難以得到本質的提升,甚至可能走入誤區。尤其是在當今我國課程發展的大變動時期,先進的理念亟須以課程內容為載體的具體指引與對話。另外,專家型教師對于喚醒全校教師追求“卓越”的自覺,培育學校的教研文化也具有重要意義。
因為專家型教師是從經驗型教師的佼佼者中成長起來的,所以要高度警惕有經驗教師在經驗面前的故步自封狀態,對其培養重在兩種途徑:一是在校本研修與區域教研中,讓其承擔組織者、策劃者、研究者、指導者、培訓者的多重角色,以壓力促成長;二是在有針對性的高端培訓中加快其理論知識的實踐化與實踐知識的理論化。
不是每一位教師都能成為專家,但是每一位教師都能成為研究者。希望我們每一位校長、教研員、骨干教師都能以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作為自己引領、指導、服務校本研修的一個溫馨的理由:“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到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p>
(作者單位:浙江省岱山縣教育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