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我在學生了解其寫作特點后,設計了這樣一次寫作訓練:認真閱讀《桂林山水》,仿照課文寫一篇游記,以我游覽為題,有條理地敘述自己的見聞與感受。要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摯,語句通順連貫。對于這次寫作訓練,我是這樣指導的。
一激發興趣,活躍思路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學生討厭、畏懼寫作文,其根本原因在于對作文不感興趣。所以,我在指導學生作文前注意激發學生興趣,活躍學生思路。對于本次作文,我設計了三種激趣方法,可根據學生的情況、學校條件等擇優選取。
1.游戲法。準備《長城》《桂林山水》兩幅教學掛圖,選取兩名學生做“導游”(一位做第一課的“導游”,另一位做第二課的“導游”)向學生介紹,看哪位學生表述流暢清晰,有條理,將獲得“優秀導游”獎。這種方法,既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又能幫助學生復習例文。
2.比賽法。準備一些學生曾經游覽過的風景點的錄像片段,快速播放,讓學生搶答“這是哪里”。按組計分,優勝組獎一面小紅旗。這種方法,讓學生興致高漲,注意力集中,并能引起學生對曾經游覽過的地方的回憶。
3.同座互說法。讓學生互相述說假期中游覽過哪些地方。這是過完暑假不久的一次作文訓練,因此,學生樂于講述自己的暑期見聞。同座互說既可滿足學生說的欲望,又為作文做了準備。
二審清題意,明確要求
幫助學生審清題意,明確要求,這樣學生才不至于偏題、跑題。
1.認清題型,補充完整題目。讓學生知道這是半命題作文,先要把題目補充完整。橫線中所空的部分,應填上游覽過的某一個地方,然后圍繞這個題目展開描寫。填題前,先要想想自己曾經游覽過哪些地方,其中哪個地方印象最深刻,以之作為文章標題,才會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
2.仔細閱讀,明確作文要求。本篇是寫游記,可以介紹自己的游覽經過,也可以將自己游覽中看到的一處景物描寫出來,還可以將自己游覽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想寫下來。具體要求是:語句通順,內容具體,有條理。
三復習例文,學習寫法
教材中的課文是學生習作的最好例文。借助課文的寫作方法,讓學生仿寫,這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條捷徑。在這次作文訓練中,我非常重視兩篇例文的引路作用。結合例文,根據游記的特點進行寫法指導。
1.寫景要抓特點。在指導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讀《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桂林的水的?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經學生討論、老師點撥后,學生能從例文中逐漸悟出:描寫景物要抓住特點,觀察細致。對比、打比方等的運用,是把特點寫活的有效方法。
2.寫感想要真摯。游記的結尾一般要寫出自己游覽后的感想,把自己的感情真實地表達出來,會引起讀者的共鳴,所以情真意切的感想也就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如何才能寫好感想呢?針對這一難點,我先讓學生讀《桂林山水》最后一自然段,想想作者游覽后的心情如何,是怎樣贊嘆的?為什么說“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通過認真閱讀,深入思考,讓學生知道這聯想、贊嘆都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情真意切,所以文章讀起來感人。
3.寫游蹤要有序。在指導學生安排材料時,我先讓學生復習兩篇例文,說說作者游覽順序。師生討論得出:第一課作者游覽長城,先寫遠景,后寫近景,由遠到近,條理清楚;第二課陳淼游覽桂林山水,因為是乘著木船,所以先寫水后寫山,脈絡清晰。對照例文,讓學生知道:寫游蹤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是東寫一筆西寫一筆的隨心所欲,而是按游覽的觀察順序或景物的方位順序進行描寫的。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逸夫小學)
責任編輯: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