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多媒體技術因其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和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使人們對事物及其變化過程的理解與感受變得容易了,從而被越來越多地引人到化學教學中來。它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粉筆+板書”的局限,大大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直觀性、靈活性、趣味性及課堂容量。然而,不少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上還存在著一些誤區,實踐操作中把握得不夠到位。筆者將多媒體應用于自己的化學課堂教學,顯著地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但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下面就如何將多媒體合理地運用在化學教學中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要有效結合
不少教師過分強調了多媒體教學的優點,而忽視了課堂教學中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師生之間課堂上的情感交流。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仍然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時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內容還可以方便地增刪,教師邊講解邊板書解題過程,對一些反應較遲緩的學生來說是向導,是福音,能幫助他們消化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且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卻往往無法加到投影屏幕中去而削弱了教師的授課藝術和臨場發揮能力。
二多媒體課件制作要合理,內容要適當
多媒休教學并不適用于本學科的所有教學內容,對于某些章節,運用“黑板+粉筆”的教學手段甚至比多媒體教學更加有效。因此教師必須對教材和教法深刻研究和思考,制訂出有效的教學方案,制作出樸實無華的教學課件。教學手段先進了,多樣化了,但是這不表示課堂上放一些幻燈片或Flash就可以完事了。如果一味追求課堂上的教學過程的“奢華”,講究聲音、錄像、動畫和投影,追求知識傳授上的“大容量”,就會搞的學生眼花繚亂只顧欣賞有趣的新鮮玩意了。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結果,只有適量的教學信息,才會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過于豐富或過于貧乏的教學信息,都不利于教學,最終不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學生搞得顧此失彼,反面降低了課堂效率。也不能把課堂轉變為多媒體技術的展示,學生變成看電影一樣的學習。因此,多媒體課件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加以運用。
三 模擬實驗不能取代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
多媒體教學的另一大優點,就在于能夠模擬,尤其是能模擬一些不易觀察、有危險性、無法或沒有條件實現的化學實驗,有時的確能起到畫龍點睛、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這樣說,中學化學幾乎所有的演示實驗計算機都能較好模擬出來。正因為如此,有些教師就完全放棄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就將演示實驗百分之百的模擬化,讓學生在音樂、動畫中輕松記住了,節省大量教學時間,但忽略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無異抹殺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的潛能得不到充分的開發。因此,在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的同時仍要加強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
四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多媒體關系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和知識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的對象;媒體是創設學習情境,學生主動學習、協作、探索和完成知識意義建構的認知工具。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仍然要充分發揮都是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突出多媒體教學的輔助功能。在內容上必須有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否則就沒有必要使用多媒體技術。如我們在講授“晶體結構”這一節時,可設計NaC1,CsC1、CO2等結構模型,通過不同角度透視、旋轉及切割,使學生從課本插圖中對晶體結構的平面感覺上升到真實的三維立體空間感覺,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同時也輕松地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只有處理好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媒體之間的關系才能正確定位多媒體課堂教學的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的地位和作用。
現代教育理論要求教師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在實踐中創造性的應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用“創造性的教”為學生“創造性的學”創造環境和條件。在應用中,我們要始終堅持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補充和發展。運用多媒體課堂教學也是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不管計算機發展到什么水平,它始終不能取代教師的作用,更不能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
(作者單位:井岡山大學附屬中學)
責任編輯: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