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給學生下作文評語,則是這一環節的點睛之筆。葉圣陶先生說:“批改不應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點,此意好。”根據葉老的指點,我在作文評語中嘗試著通過評語發揮愛的效應。那么,如何在作文評語中運用愛的效應呢?
一熱情贊揚
我國文壇巨匠茅盾小學時代的兩本作文,作文中留下了老師充滿熱情的贊語:“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遠大未可限量,十二歲小兒有作此語,莫謂祖國無人也。”這極富鼓舞性的評語,無疑給少年茅盾以極大的啟示和鼓勵,成了他在文學道路上奮進的動力。
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給他的語文老師的信中這樣寫道:“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寫下激勵我不斷努力的話,我至今還記得,您說我會成為作家的話,是您好的話讓我做起了作家夢,沒想到現在夢成真了,我要感謝您的鼓勵。”可見,有時老師在學生作文中寫下的一句話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
無論是優生、中等生還是后進生,只要寫出了優秀的習作或此次習作有明顯進步,就應該正面肯定習作的可貴之處,趁熱打鐵,以充滿激情和希望的評語鞏固學生已有的成績,增強他們不懈努力的信心。
二情感撫慰
先學做人,后學作文,文如其人,都是對作文做人關系的很好闡述。以往的作文教學往往只重視對學生寫作技巧的指導,忽視了作文的育人功能。其實,不管是成人的文章還是學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體現了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他們思想品質,道德行為的一種流露。通過情感式的評語,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把作文與做人結合起來。
一位學生在《我的媽媽》一文中流露出父母離異帶來的極度傷感,而習作又文從字順,情感真切。評語中可以這樣寫:你感情上的痛苦我很理解,值得欣慰的是,你是一個堅強的孩子,是個懂事的孩子,因為你寫出了這樣一篇令人感動的佳作。我為有你這樣的學生而高興,只要把握住今天,你的未來一定是美好而幸福的。
三 感情延續
孩子的情感從內心流入作文里,又從作文流向老師的心間。老師又把一份真誠一份情誼借助文字注入孩子情感的小溪中,讓它永遠的流淌,這就叫感情的延續。因此,教師不能單純側重對學生習作的寫法指導、理論說教,而應站在與學生平等的角度,就學生作文中反映出來的思想認識、道德情感、語言運用等進行全方位的互動式交流,讓他們覺得他們高興的時候老師在鼓掌,他們傷心的時候老師在為他們流淚,激發學生潛在的表達欲望,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與熱情,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做人講究一個“情”字,作文也講究一個“情”字。學生既富于情感又不成熟,作文評語理應影響他們做人的尺度,引導他們遵循正確的做人原則成長。所以,作文中教師的評語如能達到文字相通,情感相通,學生就不會討厭作文了,而能把作文當成朋友。他們會情愿走進這個有芳草、有綠葉、有溪水的清涼世界。
實踐證明,在作文評語中,教師一顆愛心寫評語,會使學生變得自尊、自信、自強,從而激發學生巨大的寫作熱情。
(作者單位:江西省樟樹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