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校本、校本研究、校本課程與校本課程開發等概念從教育科研的神秘殿堂走進了中學校園。盡管很多教師參加了新課程的培訓,學習了許多新課程改革的理論知識,但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去貫徹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好“三維目標”和“三貼近”原則,既要讓學生掌握課本的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依然是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但如何來撰寫政治課校本教材,尚沒有具體的模式可以借鑒,大家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我首先設計了一份調查表,希望以此了解學生們平時關心的話題是什么,答案五花八門,有社會熱點、經濟問題、游戲、同學關系等。我整理后進行了篩選,挑選出那些問題與教材內容聯系最密切,最貼近生活,最貼近實際,最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的最典型的案例作為素材編進了校本教材,并且隨時更新,在校本教材的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高一必修《經濟生活》中第二單元第六課“投資的選擇”為例。我設計了“小鬼當家”這一校本內容,融會了教材的知識,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比如“穩健的投資──債券”這一內容設計如下:我用數碼相機拍攝了幾組清晨人們在銀行門口排隊等待購買國債的火熱場面,再配上教材中的圖片,首先帶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隨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人們為什么會通宵排隊購買國債?在議論聲中進入第一個環節──鏈接教材:債券是一種穩健的投資方式,引導學生復習學過的知識如債券的含義、購買債券的好處、債券的種類等。這個環節主要是鞏固教材的知識,落實知識點。第二個環節是學生的探究活動。把學生分成三組,在老師提供的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券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等素材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做成PPT的形式分別進行展示和講解,有的學生還找來了實物債券進行對比。這個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總結歸納、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第三個環節是知識拓展,主要由老師進行講解。除了教材中列舉的債券的種類,還補充了市場上常見的其他的債券,如浮息債券、資產擔保債券、抵押債券、次級債券、可轉換債券、零息債券、可提前贖回債券等。這個環節主要是開拓學生視野,聯系實際,豐富知識。最后一個環節是綜合實踐,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投資理財的風險,大部分學生都提到了父母的投資事例。這時我提出了最后一個探究問題:“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對債券有了一定的了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手中有了余錢,你準備幫助家里制定一個什么樣的購買債券的投資計劃,使你家里的錢保值增值呢?假設家里有住房,也無其他額外支出,有存款10萬元,父母愿意拿出5萬元購買債券,請你設計一個購買的方案。”學生們看到這個問題后,個個躍躍欲試,真正有了“當家”的感覺。有的學生放學后還和父母進行了交流,共同制定了方案。在展示的環節中,為表明自己的方案更合理,時不時傳出爭論聲,此時的學生褪去了稚氣,把自己當成了真正的投資者。這個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向學生參透正確的金錢觀、理財觀、消費觀。同樣以這樣的模式,我又設計了股票、儲蓄等投資理財的內容,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的學生對我說:“我給了父母許多投資的建議。”
在高一《政治生活》的校本教材中,為了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我國根本的政治制度,我設計了模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內容,有學生作為主持人模擬委員長主持大會,有學生模擬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有學生作為代表審議、表決通過議案等;還設計了模擬“聯合國”的內容,學生作為不同國家的代表為本國的利益據理力爭。這些內容的設置不僅鞏固了教材的知識,還開拓了視野,豐富了課外知識。通過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世界,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學習置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讓學生在與實際生活的融合、溝通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感受到成長的樂趣。
隨著學生們對政治課學習態度的轉變。我校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們經常為解答學生們的問題去查閱大量的資料,探索更加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目前正在著手進行高二《哲學生活》校本教材的編寫。在校本教材的開發和使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積累著經驗。我認為,無論教法怎樣改革,都應著力體現時代特征和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的參與、思考和實踐,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實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用生活來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這句話對我的啟發很大。與生活對話,與時代同行,為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新一輪課程改革,我將繼續努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定南縣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