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作為鑄造人類思想靈魂的中學思想政治課,它的教學更需要情感參與其中。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挖掘和利用情感因素,促使思想政治課教學獲得成功。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基礎。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課堂中教師期待的目光、親切的面容、和藹可親的教態及課堂外教師對學生真誠的關心、愛護與鼓勵,都能促使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學生也會因為教師的真情而更加尊重、信任教師,并將這種情感遷移到對教師所教學科的學習上,產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思想政治課具有理論性強、概念難理解、知識量大等特點,其知識只有通過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展現,情緒的感染,才能觸及學生的靈魂,轉變為學生的信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要率先進入情境,以自然、真誠、豐富的感情,表達出教材內容的思想要求,并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選擇圖片、影像等教學媒介來展現生動、具體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產生共鳴,從而達到加深理解道德觀念的目的。
三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眾所周知,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封閉式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當今社會,加強學生課堂外的社會實踐活動勢在必行。社會實踐活動是堅定學生信念的“催化劑”,是學生能力的“培育場”。如參加社會公益勞動、進農戶幫農、清明掃墓、開展各種社會調查等活動,既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又有利于鞏固深化課堂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情感教育就是實現知識、能力、覺悟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的最佳途徑。政治教師要充分重視情感因素的挖掘和培養利用,以情達理,以情育情,使教與學達到相互和諧、水乳交融的境界。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
責任編輯:徐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