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課改的腳步,我校教師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行為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實施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對于教師專業成長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幾年的校本教研之路,引發了我們諸多的思考。
一明確指導思想
1.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首先,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讓每一位教師勾畫出基于學校發展共同愿景下的個人成長目標。其次,及時了解并解決教師在教研過程遇到的問題與困惑,聽取與采納教師提出的各種建議與要求。最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脫穎而出,成名成才,使教師盡情享受教育成功的喜悅。
2.注重于教師的發展性評價
在實施校本教研過程中,要克服鑒定與選拔式的評價,倡導教師的發展性評價,評價更多關注于教師的縱向發展,強調激勵、引導、促進,鼓勵教師不斷探索和創新。
3.不拘于活動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問題來源于教學實踐,又將回歸于教學實踐,因此,校本教研應更多的立足于解決實踐中鮮活的問題,有感而發。所以,校本教研在形式上要不拘地點,不固定時間,不拘形式,不拘年級學科。
二校本教研的途徑
1.以人為本,建構教師學習共同體
教師教書育人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追求,不斷發展與完善自我的過程,也是價值得到提升的過程。“終身學習”將是未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因此,學校應重視教師的學習,積極為教師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形成“學習作為自己專業提高、內涵發展的內需”的良好氛圍,努力建構學習型團隊。
2.課題研究,提升校本教研水平
為了有效提高校本教研的實效,我校開辟了一條“小課題研究促進校本教研”的新路子。根據校本研究的特點,即“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課堂中的問題”,圍繞本省、本市課題,各學科組、教研組根據本學科、本年級特點分別制定子課題,形成校長為首、分管校長具體抓、教導處具體實施的課題管理體系,做到人人有課題、人人做課題,以課題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3.建立校本教研激勵機制
在實施校本教研過程中,學校應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鼓勵教師脫穎而出,使教師盡情享受教育成功的喜悅。比如:積極鼓勵教師參與“三名”工程的評選;學校建立專項教育發展基金,對在校本教研過程中取得優異域成績的給予表彰。
三推動校本教研的措施
1.培青推名,寶劍鋒從磨礪出
創新教研活動,改變過去單一的評課、說課活動,以公開課、新課標學習和專題研討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培養青年教師,推出教學名師活動。
骨干教師示范課:學校挑選教學能力強的中青年教師來承擔,通過骨干教師引領示范,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青年教師展示課:以同課異構的形式,通過多人上一課,或者一個上多課的方式,對比分析課堂教學,將每次分析的結果及時反饋到授課者本人的課堂教學中,最終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
新老師的匯報課:通過課堂教學發現新老師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改進。
2.聘優引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我校在以下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選拔一批優秀教師參加各級名師工作站活動,并拜名師為師;定期邀請教研員下校指導教研工作;選派優秀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回來之后以上示范課、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交流。一系列“借力”工作,對教師專業成長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四面臨的挑戰
植根于教學一線的校本教研,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成為促進學校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
問題一:校本教研參與面較少。教研活動經常是部分骨干教師唱獨角戲,其他教師則作旁觀者,尤其是部分中、老年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目的是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而不是出于自身專業成長的需求,對校本教研抱著漠視的態度。
問題二:校本教研的實效性有待加強。教師們往往是聽起來激動,研究起來感動,而做起來不動,更有甚者,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問題三:校本教研的形式有待創新。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桃花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袁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