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的學生要學習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和吳敬梓的《范進中舉》兩文。這兩篇小說的寫作背景、文章風格、表現手法都各不相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能把《孔乙己》與《范進中舉》有機聯系起來進行比較閱讀教學,對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有很大幫助。
在這兩篇文章中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說的中心,因此,教師可以從這兩篇課文的人物形象塑造對比、探求造成人物性格和命運悲劇的根源這兩個重點在教學中互相滲透對比。
(一)范進與孔乙已
在教學中把范進、孔乙己二人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確范進和孔乙己一個中舉,一個一生不得志,盡管人物的命運大相徑庭,但二人追求功名、醉心科舉的意識卻是相同的。范進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天開眼科舉成名,可后來卻精神發瘋。孔乙己一生窮困潦倒,郁郁不得志,麻木不仁,迂腐可笑。由此可看出,兩個人性格都被扭曲,精神都被弄得變態,他們都是科舉毒害的典型。最后得出“我國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嚴重摧殘知識分子的身心健康”的結論。
(二)丁舉人和張鄉紳
這兩個人都是科舉出身,張橫行霸道魚肉百姓,丁則毒打可憐的孔乙己。由此可看出,科舉制度出身的官員幾乎是封建制度的維護者,不顧百姓的死活,是勞動人民的壓迫者。
(三)酒店老板和胡屠戶
咸亨酒店掌柜怕“我”伺候不了長衫主顧,而要“我”去給短衣幫酒里摻水,對“長衫者恭”,對“短衣幫蔑”,還常常恥笑孔乙己,只關心孔乙己欠他的酒錢。胡屠戶對范進動輒呵斥,辱罵,吝嗇到了極點,不借盤纏給范進去考試;對中舉后的范進卻又是另一副嘴臉。二者都是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唯利是圖的市儈形象。
(四)鄉鄰和短衣幫
這是兩個群體,但體現在社會風氣方面卻是驚人相似。范進中舉前,沒有人給他一粒米、一滴油,范的老母親在他考試的兩三天里餓得兩眼都看不見東西了,眾鄉鄰卻視而不見。短衣幫嘲笑起孔乙己來也是不依不饒,總在別人的傷口上撒上一把鹽。可以看出孔乙己、范進二人生活的封建社會,人情冷漠,世態是炎涼,老百姓也被封建思想毒害得麻木冷酷。這些都可以促進學生對當時社會的了解。
這用這種比較的教學方法,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理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豐富了想象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遂川縣瑤廈中學)
責任編輯: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