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我國傳統的優秀的民間藝術。幼教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傳授給幼兒,讓他們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民間藝術,培養他們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
一 民間藝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民間藝術的豐富多彩性,有助于豐富幼兒的想象力,給幼兒真的啟迪、善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民間藝術豐富多彩,但能夠真正作為教學內容運用在幼兒教育中的卻很少,并且民間藝術作為教育資源,可以用于開發幼兒各方面才能和健全幼兒人格。這一認識,還沒有在社會上引起足夠的重視。
1.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為了在幼兒教育中滲透民間藝術教育,教師需要根據民間藝術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幼兒學習。如給幼兒講授陶瓷的藝術時,教師就可以開展“美麗的陶瓷”主題活動,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有關陶瓷的知識和故事,并組織學生參觀陶瓷展。有條件的還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陶瓷制作過程,鼓勵他們親自動手制作,讓學生在學習和親身感受中激發出對陶瓷藝術的熱愛和興趣,讓學生能夠深刻了解和感知中國陶瓷藝術。
2.生動有趣的區角活動。由于幼兒成長階段的限制,其學習的知識通常是在游戲和探索過程中獲得的。基于此,很多幼兒園都開設了區角活動。所謂區角,是指一個沒有局限的場所,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盡情地在里面游戲和學習,如游戲區、圖書區、美術區、表演區等。幼兒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些區角,將中國民間藝術滲透于中。如在游戲區,教師可以將收集到的各種各樣的民間玩具,陀螺、沙袋、大風車等放在這里,并按照幼兒的年齡和安全等因素加以整理。這些玩具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完善,有各種各樣的玩法,深受幼兒們的喜愛;在美術區,教師可以收集橡皮泥、彩色紙、彩帶及大量的自然材料,使孩子能夠自由地畫、剪、貼。通過這種在區角滲透民間藝術的方法,能夠激發孩子對于民間藝術的興趣,讓他們在游戲中受到熏陶。
3.將民間藝術融入到幼兒日常生活中。生活皆教育,幼兒的日常生活也是民間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應重視將民間藝術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使他們能夠在生活中時時刻刻感受到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使民間藝術生活化。如在每一天的上學時間,幼兒園可以播放一些朗朗上口的民間歌謠等,讓孩子們欣賞,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入學環境;課間休息和午睡起床時間,給孩子們播放一些民間樂曲;課間游戲時,教師可以給孩子們講一些傳統的民間故事,等等。總之,教師可以將各種形式的民間藝術與孩子們的生活融合,使民間藝術教育情景化、生活化。
二 民間藝術教育對于幼兒的有益作用
1.增強幼兒的愛國之情。民間藝術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地反映了勞動人民對于生活的熱愛和對善惡的喜憎。特別是民間文學記載的許多英雄人物,其事跡能深深地影響和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讓孩子們欣賞民間文學,可以幫助他們認識善惡真偽,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
2.增強幼兒的審美能力。在幼兒園中進行民間藝術教育,一方面能夠幫助孩子們了解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開拓他們的視野,增強孩子們的藝術修養;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孩子們的音樂、剪紙、畫畫等能力。此外,通過民間藝術教育還能夠激發孩子們對于民間藝術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教育的任務不僅在于發現每一個孩子的美好之處,還要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和創造能力。因而,在幼兒教育中,教師需要讓孩子們自由地發揮,大膽地表達,通過各種方式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而民間藝術的多樣性,恰好能夠激發孩子們的想象空間,對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帶領孩子們玩橡皮泥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獨立地創造一些自己喜歡或根據自己的想象塑造出的形象,有些孩子還能夠給他們制作的形象編出生動的故事。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極大的開發。再如,在美術學習中,孩子們能夠利用繩子或者玉米皮等編制出小花、小魚等作品。民間藝術豐富多彩的形式和內容,給孩子們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創造空間。
總而言之,民間藝術是中國悠久文化的璀璨明珠,是我國藝術的一朵奇葩。它具有很強的娛樂性、游戲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民間藝術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能獲得孩子們的喜歡。在幼兒教育中滲透一些優秀的民間藝術內容,能夠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開發幼兒的潛質,并能夠潛移默化地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品格,培養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老壩港幼兒園)
責任編輯:王 蕓